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掘港鎮幼兒園 朱國平

游戲化的體能運動能激發幼兒體育運動的興趣,融入體能運動的早操既有趣又有運動量,能有效促使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在體能運動融入早操的過程中,幼兒全面參與體能運動的篩選以及運動方式方法的確定,在其中充分自主、快樂地運動。
幼兒早操是在音樂的伴奏下通過鍛煉幼兒的身體提高其身體的活動能力,在喚醒幼兒身心的同時,發展其基本動作,培養幼兒鍛煉身體的良好方法。
早操作為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是教師和幼兒一起運動、一起游戲的過程。目前,幼兒的早操存在這樣的問題:
幼兒的早操雖說是發展基本動作的體操,但更主要的目的是鍛煉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的體能。目前,“動作整齊劃一”“隊形整齊”卻成為一些老師評價早操的重要指標。
在開展體育活動時,老師們通常會考慮幼兒的運動量是否合適,而現實是常常會因為編排的整體需要,場地、時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忽視早操的運動量,有的運動量則完全超出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現了“小班幼兒在球操中不間斷拍球十幾分鐘”等現象。
當教師意識到幼兒體能練習的重要性后,早操中體能練習的目的性明顯突出,出現了反復多次地練習一個動作、沒有游戲情境的支撐、幼兒表現出厭倦、疲勞、無興趣等現象。
在早操活動中,幼兒的主體地位容易被老師取代——整個早操時間老師不停地提醒、示范,幼兒的眼睛跟著老師走,手腳一直在趕節拍、做動作、找站位,導致老師疲累,幼兒更是無助地機械模仿而非真正意義上的運動。
早操均為幼兒的集體運動,基本沒有小組運動和個人運動,忽略幼兒的個體差異,不區別對待幼兒的運動能力。由此,我們想到了早操需要進行有價值的實踐改革——從幼兒的特點出發,在早操原有律動、基本體操和放松活動的基礎上融入適當的游戲化體能運動,讓早操更加適合幼兒,以合理地發展幼兒身體各部位動作,增強幼兒靈活控制身體的能力,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
于是,我們從體能運動游戲入手,尋找早操改革的突破點。要想將體能運動以游戲化的方式融入到幼兒的早操中,就必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適合幼兒的體能發展并深受幼兒的喜歡——這不只是老師單方面絞盡腦汁地編排和反復努力地示范教學,而要充分調動幼兒積極參與和主動游戲的興趣,從而達到體能運動的目的。
在早操的編排過程中,動作、音樂、隊形、體能游戲內容等都是老師們開學初需要全面考慮的,我們嘗試著讓幼兒參與到早操體能游戲編排的各個環節之中,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游戲化的體能運動必然少不了游戲情境,置身于一個豐富有趣的游戲情境中,幼兒的體能運動興趣會更濃厚。當某些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出現時,孩子們往往會將很多戶外體育游戲的經驗遷移過來,“打地鼠”“狼來了”“人槍虎”“切西瓜”等游戲的玩法簡單又熟悉,游戲情境也無需過多地創設,幼兒很快就能融入游戲情境中,從而自然而然地進行體能運動。
借助于幼兒熟悉的游戲,如果將多種體能運動更豐富地融入游戲中,就成為孩子們最想玩的“升級版”體能游戲。傳統游戲“切西瓜”練習的是跑的技能,經過討論交流,孩子們提出可以繞著S形彎道跑(每個小朋友就是一個小西瓜,不能踩到別的西瓜,要繞開西瓜跑)、設置障礙跨跑(每個小西瓜之間擺上西瓜藤當做平衡條,要跨過西瓜藤跑)——新的游戲規則產生了,體能練習發生了變化,體育游戲就變得更有挑戰性、更有趣了。
器械的選擇通常是體能游戲的一大難題,既要適合體能練習,又要便于收管,所以教師每次選擇器械時都很費神。那我們來聽聽孩子們都有什么想法:“圈”“球”“跳山羊”“長繩”“彩虹傘”……原來所有的戶外游戲材料在他們眼里都可以做操,無論大小、不管收放。這種開放式的體能器械選擇也拓寬了老師們的思路——不一味地追求新異,不再糾結于一些因為要顧及整齊、考慮取放等而舍棄的器械。
由于多媒體設備的普及,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也成為了幼兒熟悉并且日常哼唱的主旋律,幼兒直接推選歌曲時常常會出現歌詞不適合幼兒的歌曲,或是風格不能被幼兒理解的音樂,因為這是他們在耳濡目染中被動接受的。有輸入才有輸出,在片斷時間里,如入園、游戲、散步、離園時播放更多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經典歌曲,征集早操音樂時可以再次縮小選擇范圍,此時幼兒推選出的才是他們真正喜歡的音樂,引導幼兒選擇與運動、游戲匹配的音樂就會簡單很多。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喜歡的體操動作,或溫柔優美,或強勁有力,或Q萌可愛,讓他們用表征的方法表現出來,既便于篩選又便于模仿練習。當幼兒看到大家都對照自己設計的動作圖譜進行練習時,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會更加高漲。
雖然孩子們全面參與了早操中體能運動的編排,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老師則成了早操體能運動流程的銜接人,但是老師仍需要適時地引領幼兒實施每一個環節,鼓勵、支持幼兒進行自主運動,全面充分地鍛煉其體能。
幼兒有識別前后、左右等空間方位的經驗,但這種經驗通常是把自己放在空間之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建議:“在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空間方位和運動方向。”在早操體能運動中,一些幼兒一旦練習認真、游戲投入,就容易找不著下一個環節的方向,導致失去繼續練習的興趣。老師嘗試和幼兒一起繪制出體能運動的隊形、方位的圖譜,幼兒在每一張圖譜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做上特殊標記,在體能運動時,圖譜置于隊伍的正前方,幼兒借助圖譜表征很快就能明確自己的方位和運動方向,再無需老師過多的幫助。
老師在編排早操的基本動作時,常常會擔心幼兒因為學不會而一再降低動作的難度,對于體能好的幼兒來說,這樣的體能運動似乎失去了挑戰性,沒有練習的價值。那什么樣的體能運動才適合不同發展能力的幼兒呢?在老師引導幼兒自主設計、編排的體能運動中,同一體能的練習內容可以有2~3個場景,這樣就可以滿足不同發展能力的幼兒。
同一音樂時間段也可以選用不同的器械進行不同難度的挑戰練習,如練習平衡能力,第一組走地面體能條與越障礙;第二組走35厘米高的平衡木與跨越障礙;第三組走設置了跨、鉆等多重障礙的平衡木。老師引領幼兒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態自由選擇難度不同的體能運動,從而達成自主運動的目的。
有幼兒親自參與設計的體能運動,他們的游戲積極性就更高,但若是早操內容一直一成不變,體能運動沒有升級,幼兒也很難一直保持運動的熱情,所以在體能運動進行一段時間后,就需要教師對運動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達成幼兒新的體能運動目標。
老師和幼兒共同討論“你們還想玩什么游戲?”“可以換個器械玩新游戲嗎?”“除了跑,還可以怎樣運動?”孩子們在提升游戲規則的基礎上改變器械以及運動形式,給運動帶來新鮮感。早操因為體能運動游戲而不斷升級,滿足了幼兒參與運動的愿望,促進了幼兒多項體能的協調發展。
幼兒階段既要發展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在早操中進行自主體能運動,孩子們就是體能運動的小主人——運動前的器械準備、器械搬運以及運動后的器械整理擺放都需要幼兒充分參與、人人動手,最終幼兒不但愛上了運動,也在每天的整理中學會了科學收納,養成了良好的取放習慣。
游戲化的體能運動融入幼兒早操,幼兒用運動過程驗證著自己的游戲規劃,從而達成運動目標,收獲游戲快樂。老師借助體能運動滿足幼兒游戲的愿望,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發展幼兒的運動能力,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