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幼兒園 韓慧娟


閱讀經典名著是對不同國度文化的一種解讀,但對于幼兒來說這種閱讀難度無疑是巨大的。在這種情況下,采用滲透式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幼兒體驗幼兒園課程活動的豐富和有趣,提升對經典名著的感受能力,促使幼兒潛移默化地受到經典名著人物及其故事情節的影響和熏陶,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經典名著是作者在特定審美價值觀下的藝術創造。幼兒與歷久彌新的經典名著對話,感受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蘊和精湛的藝術特色,是開啟幼兒經典閱讀之旅的最佳通道。
滲透式教學主張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心靈,在豐富多樣的課程活動中助推幼兒對書籍內容的了解和體會,從而把書中蘊藏的思想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幼兒。
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對于經典名著的誕生背景和思想內涵都認識得遠遠不夠,在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經典名著的過程中,通過滲透式教學可以幫助幼兒更加深刻地親近一本書。閱讀名著時除了可以了解書中的故事情節,還可以體會書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和自身的閱讀感受;而在激發幼兒表達情緒情感時,教師可以用“共情法”來表達自己閱讀后的感受。
經典名著塑造了豐富生動的人物形象,人物迥異的性格品質會帶給幼兒不同的道德啟發,其中富有正能量的人物會讓幼兒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更容易找尋到自己的定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采用“名著人物你可知”“名著故事真精彩”等形式砥礪幼兒自我成長,以此循序漸進地塑造幼兒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在閱讀經典名著的過程中,幼兒需要不斷探索各類人物的差異,使其觀察力和感受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幼兒目前的思維深度和廣度需要在教師的啟發下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驅動聯合幼兒的力量來提高他們對名著中經典片段的理解,并通過有層次的問題來啟發幼兒閱讀名著的思維邏輯能力。
環境是個人生存的空間,不同的環境會帶來不同的影響。在幼兒教育中,通過不同的童本化環境創設可以優化幼兒的學習生活,幫助幼兒積極面對幼兒園一日生活,從而發展幼兒的智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獨立精神,從而實現幼兒各方面能力全面健康地發展。
教師在班本化環境創設中可以滲透各種經典名著的教學氛圍,讓幼兒感受到名著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如在童本墻中設計“猴哥本領可真大”的裝飾畫來幫助幼兒了解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及如意金箍棒等多種“武器”;教師還可以在環境墻上張貼“九九八十一難”的內容圖片,從而促使幼兒體會經典名著《西游記》的魅力所在。
在閱讀名著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們翻閱繪本,在閱讀中適時聆聽影視音樂,從而創設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如在閱讀《西游記》的過程中,讀到“三打白骨精”這個片段時,教師可以播放動畫片《西游記》的主題曲《白龍馬》,再引導幼兒輕聲吟唱,使其保持閱讀興趣的同時深刻理解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讀到精彩片段時,教師還可以采用唱童謠等方式來推動幼兒的吟唱氛圍,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索發現“三打白骨精”中的“尸魔”化身成了哪些人物等情節,以此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拓展能力。
欣賞教學是目前美術教育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欣賞經典繪畫時首先要引導幼兒分析并了解作品的亮點;開展欣賞活動時,教室內的布置格外重要——在欣賞名著漫畫的過程中融入一定的媒體元素,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兒的審美感受,而名著漫畫中豐富的題材可以使幼兒得到更多的品格共鳴。
如欣賞漫畫《孫悟空大鬧天宮》,孫悟空拜師求藝歸來,本領大增,自稱“美猴王”,便去東海龍宮借兵器,得“如意金箍棒”。在讀到這個片段時,教師可以指導幼兒自主繪制有關故事人物的簡筆畫,從而感受名著人物的特點。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欣賞連環畫,從而感悟名著中獨特的人物故事,如在《豬八戒娶媳婦》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欣賞連環畫中感受豬八戒的憨態可掬,體會他護送師傅取經途中三心二意的心理……
撕紙可以從最簡單的隨意撕到有目的地撕,以此激發幼兒在撕紙過程中的整體想象力,培養幼兒基本的造型感知能力;剪紙是一個精細的藝術展現過程,在剪紙過程中,適當用剪、刻、挖等藝術手法實現對造型的藝術化呈現。在名著人物的撕剪中,教師可以結合這兩種方法,先引導幼兒觀察孫悟空的外形,對其輪廓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從而撕出孫悟空的外形;在具體的頭飾點綴上,可以激發幼兒采用剪紙的方法精細化點綴,從而將孫悟空的頭部造型變得更加立體豐富。
折疊剪紙是幼兒剪紙中最常用的表現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一起合作剪紙“三借芭蕉扇”,在剪豬八戒、沙和尚、孫悟空和鐵扇公主、牛魔王的過程中,更加逼真地再現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教師也可以展示更多的作品,如“觀音菩薩”“牛魔王”“各路神仙”等多樣的藝術作品,充分展示剪紙的神奇魅力。
舞蹈是幼兒通過身體語言、身體動作、戲劇表演和音樂相結合的綜合活動,可以反映學齡前兒童的生活,表達他們思想、感情和態度。在區域中開展名著舞蹈教學,可以讓幼兒在不同種類的舞蹈主題中鍛煉動作,感悟到名著情節發生發展的過程,在形體舒展中提高記憶名著故事的能力;教師注重活動組織和材料投放,可以促進幼兒舞蹈教學的深化。
在排練舞蹈“美猴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先觀察舞蹈視頻的方法讓幼兒看到“石猴在大自然中汲取天地之靈氣,最后慢慢出世,在經過了多重磨礪后成為美猴王”的過程。教師在設計舞蹈動作時可以抓住“水簾洞中美猴王誕生”這一情節,通過攀、躍、跳等動作幫助幼兒體驗美猴王矯健的身手和高超的本領。
童話劇表演可以激發幼兒的審美想象和審美能力。在童話劇表演中融入名著的故事情節,在打造富有真意的表演中不斷激勵幼兒感悟名著人物和名著情節的藝術魅力,從而促進幼兒的藝術品味和對經典名著的品鑒能力。
如在排練童話劇“三打白骨精”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自主選擇金箍棒,再將“小姑娘、老爺爺、老奶奶”作為“白骨精”搖身變成的三個人物進行逼真展現,在“三變”“三打”中感受孫悟空火眼金睛的識妖能力。在排練完童話劇后,還可以讓幼兒對童話劇人物進行評價總結,比比誰演得好,從而感悟孫悟空的本領及其除惡務盡的品德。

幼兒對于名著人物的了解和名著情節的記憶需要伴隨著豐富多樣的區域活動不斷推進,在滲透式的教學活動中,讓幼兒潛移默化地記憶各種名著情節,認識更多的名著人物,學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評價,對于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和名著鑒賞能力都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