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峰
(井陘縣醫院,河北 石家莊)
急性腦梗死是常見的臨床神經系統疾病,大多數患者發病是頸內動脈、椎-基底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后改變腦部血流動力學所致,引起管腔狹窄、血栓形成,腦組織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細胞壞死、凋亡,短期內發生不可逆損傷,可危及生命安全[1]。鑒于血流動力學改變與血液黏度改變、血小板聚集等都有密切關系,在腦梗死急性發病過程中常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奧扎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來發揮抗血栓效果[2]。臨床上應用最早、最廣泛的抗血栓藥物就是阿司匹林、奧扎格雷,但其單一用藥往往效果不理想,更多學者主張聯合用藥[3]。現就我院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用藥治療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分析對象,入選者均確診為急性腦梗死,首次發病,臨床相關資料保存完整,自愿參加研究,簽署同意書,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并批準。排除存在腦出血、精神病、心肝腎功能障礙者以及藥物過敏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0例,
其 中 對 照 組:男 女 比 例113:137;年 齡38~96歲,平均(59.8±8.2)歲;急性發病到入院時間為4~20 h,平均(10.5±1.2)h;梗死部位包括小腦部位梗死58例、腦橋部位梗死60例、基底節區梗死71例、腦葉部位梗死61例。觀察組:男女比例117:133;年齡38~96歲,平均(60.28±7.7)歲;急性發病到入院時間為4~24 h,平均(10.9±1.3)h;梗死部位包括小腦部位梗死66例、腦橋部位梗死60例、基底節區梗死61例、腦葉部位梗死63例。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兩組入院后,都給予對癥處理,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對照組單純應用阿司匹林治療,規格為50 mg/片,口服給藥,起始劑量為6片,之后改為4片/次,每天1次,連續給藥14 d。觀察組則聯合應用阿司匹林與奧扎格雷,其中阿司匹林用藥方案與對照組相同。奧扎格雷注射液(規格為80 mg/100 mL)靜脈注射2次/d,連續給藥14 d。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凝血指標、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等。(1)臨床療效評估:利用NIHSS(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估)量表評價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NIHS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90%以上、病殘0級,為痊愈;NIHS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46%~90%、病殘1~3級,為顯效;NIHSS評分較治療前下降18%~45%,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2)評估治療前后凝血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查其APTT(凝血活酶時間)、PT(血漿凝血酶原時間)、TT(血漿凝血酶時間)。(3)不良反應: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用藥期間所出現的血小板減少、出血及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情況。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在P<0.05時差異顯著。
觀察組臨床有效率為88.40%,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用藥期間,對照組出現血小板減少3例、出血2例、惡心嘔吐9例、腹瀉5例。觀察組出現血小板減少2例、出血3例、惡心嘔吐7例、腹瀉3例。兩組不良反應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率比較[n(%)]
①兩組患者治療后凝血指標中APTT、PT、TT均明顯長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前后相比差異顯著(P<0.05);②治療后,觀察組APTT(30.78±2.19)s、PT(13.26±2.15)s、TT(19.89±4.57)s均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凝血指標比較( , s)

表2 兩組患者凝血指標比較( , 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差異明顯(P<0.05)。
組別 例數APTT PT TT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50 20.25±2.15 30.78±2.19■ 9.82±0.84 13.26±2.15■ 15.59±2.69 19.89±4.57■對照組 250 20.19±2.08 26.81±1.67■ 9.88±0.72 11.59±1.16■ 15.35±2.19 17.52±3.22■t 0.3171 22.7920 0.3883 10.8186 1.0939 6.703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由于近些年我國人民生活節奏的改變,腦部疾病發生明顯增加,還有部分患者未能及時發現而不能在最佳治療時間窗內接受較好的治療[4]。急性腦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具有相對較高的發病率,且該病的致殘、致死率也較高,若不能及時控制致病因素還會反復發作[5]。導致急性腦梗死的危險因素之一就是血液高凝狀態,臨床上需要采取抗凝、溶栓措施來改善凝血功能,促進疾病控制[6]。目前,急性腦梗死發病初期以內科治療為主,要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個性化治療措施。阿司匹林、奧扎格雷二者均是常用的急性腦梗死用藥[7]。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效果很好,能有效減少血栓形成,這對減少腦梗死復發意義重大。同時阿司匹林還具有解熱、鎮痛、抗炎等作用,主要通過口服給藥的方式吸收,藥效較穩定且見效較快,但也要警惕其消化道出血、潰瘍等不良反應,用藥時要謹慎、嚴格監控[8]。阿司匹林用藥后抑制前列腺素環氧化酶來降低血栓素A2水平。奧扎格雷除了能抗血小板,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管再次閉塞[9]。研究表明奧扎格雷用藥后能有效調節前列腺素合成酶及血栓素A2合成酶水平,還可緩解血管痙攣,并促進受損的腦神經細胞恢復正常功能[10]。考慮單純采用阿司匹林治療腦梗死時生物利用率不高,且臨床治療效果有待提升,而奧扎格雷鈉能夠通過不同的方式防止血小板的聚集,彌補了阿司匹林在這方面的缺陷,二者聯合應用于急性腦梗死的治療中,十分安全,且效果確切[11]。這兩種藥物聯用時具有協同作用機制,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凝血。
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臨床有效率達到了88.40%,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治療后的三項凝血指標也都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阿司匹林、奧扎格雷聯用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更有益。另一方面,考慮患者用藥安全性問題,本組研究中兩組不良反應率無明顯差異,也就是說兩種藥物聯用同樣是安全的,不會增加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