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杰,呂樹垚
(1.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廣東 廣州;2.萊州市中醫醫院,山東 萊州)
結直腸癌是中老年男性常見的一類惡性腫瘤,發生率逐年上升,這與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飲食結構改變聯系密切[1-2]。早期結直腸癌患者癥狀不明顯,難以被篩查,因此就診患者多發展至晚期,生存質量較差[3-4]。臨床對于結直腸癌的治療,主要予以根治切除手術,配合術后輔助化療,以延長患者存活時間。隨著新型抗腫瘤藥物的推廣,聯合用藥方案也得到優化,我院就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輔助化療治療結直腸癌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研究在依據納入標準、排除標準的基礎上納入結直腸癌患者共50例,收治時間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經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n=25)和實驗組(n=25)。對照組內,男13例,女12例,年齡32~77歲,平均(53.21±0.21)歲。直腸腫瘤占8例,結腸腫瘤占17例。實驗組內,男14例,女11例,年齡31~78歲,平均(52.09±0.24)歲。直腸腫瘤占7例,結腸腫瘤占18例。納入對象的信息資料經上傳處理,計算結果顯示P>0.05,符合研究公平性。
納入標準:患者符合結直腸癌病理診斷標準,經CT、MRI檢查后確診;患者無肝轉移、肺、腦轉移等遠處轉移灶;患者卡氏評分(KPS)分值在70分以上;患者知曉且同意參與此次研究;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患者存在肝腎功能異常;患者存在精神、意識、交流方面的異常;患者存在藥物過敏史。
兩組患者均開展根治切除手術,術后3~8周開展輔助化療。
對照組患者單用卡培他濱治療,劑量為1000 mg/m2,于餐后30 min口服,2次/d,持續口服14 d,之后休息7 d,1個療程為3周。卡培他濱(希羅達)產自上海羅氏制藥,國藥準字為H20073024。
實驗組患者應用卡培他濱+奧沙利鉑進行治療,卡培他濱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奧沙利鉑劑量為130 mg/m2,將其與葡萄糖溶液(5%)250 mL混合并靜注,每3周治療1次,1個療程為3周。奧沙利鉑(艾恒)產自江蘇恒瑞醫藥,國藥準字為H20040817。
每2個周期對患者實施全面檢查,應用CT對患者肺部、上下腹部、盆腔進行掃查,通過檢查及腫瘤標記物CEA確定患者是否出現進展及遠處轉移。
記錄兩組患者的遠期療效,比較兩組患者的5年無病生存率(DFS)、5年總生存率(OS),并予以比較。
記錄兩組患者因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包括周圍神經毒性、消化不良反應(惡心、厭食、嘔吐、腹瀉)、手足綜合征、白細胞減少率、中性粒細胞減少率、血小板減少率等,并予以比較。
統計工作使用SPSS 15.0軟件,合理挑選數據集剖析整體效果。一切假設檢驗均采用雙側查驗,P<0.05為差異有計算學意義。計數數據參照χ2檢驗進行查驗,數據以率(%)的形式表述;計量資料參照t檢驗進行查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述。
實驗組的5年無病生存率(DFS)較對照組高,組間數據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5年總生存率(OS)較對照組高,組間數據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5年總生存率比較[n(%)]
實驗組的周圍神經毒性、消化不良反應(惡心、厭食、嘔吐、腹瀉)發生率較對照組高,組間數據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足綜合征發生率、白細胞減少率、中性粒細胞減少率、血小板減少率數值相當,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在目前,人們飲食結構、生活方式出現變化,這也使得結直腸癌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對于結直腸癌患者,在術后需要選擇合適的放化療方案,確保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5-6]。
奧沙利鉑屬于第三代鉑類抗腫瘤藥物,毒性相比第一代順鉑要低,奧沙利鉑在腫瘤細胞內的代謝產物可與DNA分子發生作用,從而轉化成復合物,對DNA合成有抑制效果,可有效促使腫瘤細胞凋亡[7-8]。研究顯示,奧沙利鉑與17-DMAG具有協同作用,可共同抑制結直腸癌細胞的增殖。卡培他濱屬于5-氟尿嘧啶前體類藥物,可因病灶細胞而被選擇性激活,其可對腫瘤細胞的RNA以及蛋白質合成產生抑制作用,對腫瘤細胞的分裂以及增殖有抑制效果,抗腫瘤活性顯著[9]。
我院聯合奧沙利鉑以及卡培他濱進行輔助化療,結果顯示,實驗組的5年無病生存率(DFS)較對照組高,組間數據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5年總生存率(OS)較對照組高,組間數據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周圍神經毒性、消化不良反應(惡心、厭食、嘔吐、腹瀉)發生率較對照組高,組間數據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足綜合征發生率、白細胞減少率、中性粒細胞減少率、血小板減少率數值相當,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合化療相比單藥化療,其遠期效果更佳,然而臨床上需要加強不良反應的防控,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對結直腸癌患者開展奧沙利鉑+卡培他濱輔助化療,相比單用卡培他濱化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遠期生存率,然而因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毒性、消化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高,臨床上需要加強風險防控,改善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