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龍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 呼倫貝爾)
微生物可以存在于人們生活中的任何角落,例如人們的日常飲水中便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微小微生物[1-2]。水中的微生物數量以及種類均會受到水源水環境以及生活飲用水環境的影響,而日常飲水是人們生活中必須執行的一項行為,并且每個人對于水的需求非常大。然而,實際的狀況中,均會發生水質問題不合格等問題,嚴重危害到人們群眾的身體健康[3-4]。因此,為了明確我國水源水與水活飲用水質量、水源水與生活飲水微生物檢測相關影響因素等,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疾控中心收集共100份水樣作為本次實驗研究對象,針對水源水以及生活飲用水利用微生物進行檢查,對于檢測應用價值進行深入探討分析,內容如下。
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疾控中心收集共100份水樣作為本次實驗研究對象,其中50份水樣為水源水,剩余50份水樣為生活飲水,對收集的100份水樣分別進行檢測,水樣收集后需立即送檢,避免出現水樣受到污染影響檢驗結果。其中水源水收集分別來至不同的河流段以及水庫等,而生活飲用水收集來至相隔較遠的居民家用飲水。
為了保證整個實驗結果的科學性,本實驗嚴格依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5]中對于生活飲水的相關指標檢驗范圍進行檢驗,主要檢測內容包括:大腸菌群數、耐熱菌群數、細菌總數以及大腸埃希菌數。
在進行檢測的流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嚴格按照GB5749-2006所制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針對水樣中的大腸菌群數、耐熱菌群數、細菌總數以及大腸埃希菌數等實行相關的評判,針對菌落總數實行相應的統計計算。其中在菌落總數在100 cfu/mL或者是以下,不得檢測出耐熱大腸菌群(CFU/100 mL);不得檢測出總大腸菌群(CFU/100 mL);不得檢測出大腸艾希菌群(CFU/100 mL);一旦在進行檢測的過程出現任何與上述相關指標線顯示不合格,則表示此水樣不合格。
應用SPSS 24.0軟件進行計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1、表2所示,生活飲用水合格率(82.00%)顯著高于水源水合格率(50.00%),且(P<0.05);同時生活飲用水內的大腸菌群數88.00%、耐熱菌群數86.00%、細菌總數92.00%以及大腸埃希菌數88.00%等合格率顯著高于水源水大腸菌群數72.00%、耐熱菌群數74.00%、細菌總數76.00%以及大腸埃希菌數76.00%等合格率,其中細菌總數合格率與大腸菌數量合格率相對比,P<0.05;而耐熱菌群數量合格率與大腸埃希菌數量合格率相對比,P>0.05。由此可見,絕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飲水均符合生活飲水的標準,針對一部分不合格的水源水與生活水地區還需增強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加大水質處理,改善患者的生活用水水質。

表1 對比100份水樣檢測結果(n, %)

表2 對比100份水樣檢測結果[n(%)]
在整個自然界中,微生物的整體結構較為簡單,并且種類豐富、個體較小,特別是存在于水中,微生物會受到四周環境的影響,導致水中微生物的種類以及數量均會產生一定的改變[6-7]。人們日常使用的自來水主要來源于自然界中,其水中的微生物為了適應并存活于外界環境適,也會隨之發生巨大的變化,并且根據相關研究學者多次研究結果顯示,處于自來水中的微生物與自然界中的水的微生物繁殖情況相對比,顯著偏快,尤其是當微生物處于合適的條件之下以后,微生物的繁衍速度最高能夠達到幾十分鐘便繁衍一代[8]。
由于微生物自身的結構特點,讓其能夠分布在任何角落之中,水中微生物的生長情況還會受到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而發生變化[9]。例如:人們日常交通工具汽車所造成的尾氣內一部分有害的氣體會經過空氣隨后進入水中,對該區域的水質造成嚴重的污染;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洗滌劑伴隨著日常污水排入河流當中,而水中一些微生物受到化學刺激以后便會呈現出生物富集現象,導致水中的微生物瘋狂增長,污染水源水質。本次實驗結果顯示,生活飲用水合格率顯著高于水源水合格率,P<0.05;同時生活飲用水內的大腸菌群數、耐熱菌群數、細菌總數以及大腸埃希菌數等合格率顯著高于水源水大腸菌群數、耐熱菌群數、細菌總數以及大腸埃希菌數等合格率,其中細菌總數合格率與大腸菌數量合格率相對比,P<0.05;而耐熱菌群數量合格率與大腸埃希菌數量合格率相對比,P>0.05。由此可見,水源水的水質顯著差于人們日常生活應用水,而出現這樣的現象可能與地區的相關部門將關注點放在生活飲用水方面有關,使得水源水受到人們日常廢水的嚴重的污染,導致水源水的合格率偏低。因此,根據水源水環境以及微生物的特點等影響因素,主要加強微生物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同時還需增強相關部門的監測力度,提升人們對于保護水資源的相關認知,確保安全用水。
總而言之,通過增強水源水以及生活飲用水采用微生物檢測以及相關監管部門對于水源水、生活飲用水的消毒處理,可起到防止水源性疾病的發生率,確保民眾能夠安全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