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福山
(河北獻縣中醫醫院,河北 滄州)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內科常見的男性生殖系統的一種非特異性感染疾病,慢性前列腺炎可分為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二者臨床表現十分接近,無特異性,通常表現為尿急、尿痛、尿不盡、尿內分泌物異常、陰囊潮濕以及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礙等癥狀,同時還可伴有記憶力功能減退和精神差等神經衰弱癥狀,給患者身心造成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多以單純西藥來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其中抗生素的應用較為常見,但由于男性特殊的解剖結構,抗生素較難進入前列腺,故前列腺炎的抗菌治療并不十分理想[2],加上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基本無顯著感染,因此對前列腺炎單純采取西醫療法的臨床收效有限,近年來,不少學者將目光投向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前列腺炎,關于中西醫結合治療前列腺炎的臨床報道也有增多的趨勢,為探究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西醫療法及其臨床療效,本次研究選取了我院近期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參與研究,現做如下報道。
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相關治療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00例作為本次研究一般對象。以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100,采取西醫治療)與觀察組(n=100,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觀察組中,年齡18~60歲,平均(47.66±12.25)歲,病程5個月至3年,平均(1.77±1.15)年。對照中,年齡20~58歲,平均(47.25±10.11)歲,病程6個月至4年,平均(1.84±1.14)年。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學標準,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及前列腺液鏡檢,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相關診療標準,確診為慢性前列腺炎;②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簽署相關文書,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嚴重不全者。②對本次研究用藥有過敏史者。③在本次研究開始前7 d內接受過相關治療,影響療效判斷者[3]。④治療依從性差,不配合相關檢查者。
對照組患者接受西醫治療,對前列腺炎進行細菌培養,以細菌培養進行的藥物敏感試驗結果為依據,選擇酸性、脂溶性相對較低的藥物,本次研究多采取喹諾酮類藥物。
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結合中醫治療,給予患者三黃清淋湯,方藥組成:黃芪30 g、黃柏15 g、黃岑15 g、車前草15 g、鴨拓草15 g、丹參12 g、薏苡仁12 g、川斷山15 g、川穹15 g、敗醬草10 g、山茱萸10 g、人參10 g、莪術8 g、白術8 g、甘草6 g、炮山甲6 g。上述方藥按照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辨證加減,諸藥以清水煎煮,留取藥汁300 mL,分別于早晚兩次服用。
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禁止飲酒、忌食辛辣油膩之物[4]。
采取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指數(NIHCPSI)對患者治療前后癥狀進行評估,主要分為疼痛和不適評分、癥狀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評分及排尿癥狀評分三大板塊,總體評分依據:輕度癥狀為1~9分,中度癥狀為10~18分,重度癥狀為19~31分[5]。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①顯效:經治療,患者尿痛、尿頻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NIH-CPSI評分下降>90%,前列腺液檢查各指標提示正常;②有效:經治療,患者尿痛、尿頻等臨床癥狀有顯著改善NIH-CPSI評分下降在60%~90%,前列腺液檢查提示白細胞計數有明顯減少;③無效: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前列腺液檢查各指標較治療前無改變。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人數+有效人數)/樣本總數×100%[6]。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患者的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應用t、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2.00%,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治療前,兩組患者NIH-CPSI評分在各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經臨床治療,觀察組患者在疼痛不適、生活質量、排尿情況及總評分方面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評分經統計學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NIH-CPSI評分對比情況( , 分)

表2 兩組患者NIH-CPSI評分對比情況( , 分)
評分 時間 觀察組(n=100)對照組(n=100) t P排尿情況 治療前 6.77±2.36 6.81±2.78 0.120 0.913治療后 1.35±0.89 3.52±0.94 16.7630.000生活質量影響 治療前 8.85±5.21 8.97±5.87 0.153 0.879治療后 2.78±1.54 5.63±1.08 15.1520.000疼痛不適 治療前 15.44±5.24 15.77±5.47 0.436 0.664治療后 4.21±1.02 8.66±1.25 27.5820.000總評分 治療前 31.06±14.25 31.37±13.52 0.158 0.875治療后 8.34±1.25 17.81±8.06 11.6110.000
隨著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大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前列腺炎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細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為病原體感染,以逆行感染為主,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腸球菌、棒狀桿菌是最常見的病原體,而病原體持續存在以及感染復發的最主要原因可能為尿液反流和前列腺結石[7]。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學就更為復雜,與病原體感染、炎癥、盆底神經肌肉活動異常以及免疫異常等因素都有相關性,也可能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該病主要臨床表現為以前列腺為中心,向周圍組織散發性疼痛,其中以睪丸、陰囊、腰骶、小腹、會陰等部位的墜脹、不適與疼痛較為多見,另外,還可表現為排尿異常和精神神經異常癥狀[8]。目前,臨床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目標在于改善排尿癥狀、緩解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在治療前列腺炎的臨床實踐中,抗生素為最常用的一線藥物,然而有明確的細菌感染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僅約占5%,因而單一采取抗生素治療難以達到理想的臨床效果,這一點也在本研究的結果中得以體現。
祖國醫學認為,慢性前列腺炎可歸于“精濁”“勞淋”“白淫”等癥范疇。《諸病源候論·勞淋侯》有云:“勞淋者,謂勞傷腎氣而生熱成淋也……其狀:尿留莖中,數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勞倦即發”。中醫認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在于腎與膀胱,氣血瘀滯、濕熱下注,腎氣虧損為該病的主要病機,本次研究采取三黃清淋湯治療,方中三黃:黃芪、黃連及黃柏可對下焦濕熱起到清利之用,車前草與薏苡仁配合,分別起苦降下行、肝淡利水的作用,丹參、川穹為消腫止痛,活血通絡之效。諸藥共奏清熱利膽、活血化瘀之功能。本次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前列腺炎較單純西醫治療的臨床質量更高,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疼痛、排尿異常等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