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蘭
(新巴爾虎左旗蒙醫醫院,內蒙古 海拉爾)
腰椎間盤突出屬于蒙藥治療中白痹的范圍之一,在臨床學中屬于常見的骨科疾病,其是一種腰椎間盤、纖維神經與髓核組織發生異常現狀誘發患者腰腿疼痛的疾病。該類患者發病時候患處常伴隨著劇烈疼痛感,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著嚴重阻礙[1]。隨著現代生活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呈現多樣化,隨之而來,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長期的久坐對于患者腰椎有著沉重負擔,導致患者獲病因素增加,通過外力的共同作用下,患者的腰椎間盤、纖維神經等組織受到壓迫而使得神經根、血管或脊髓發生病變[2]。在傳統醫學中主要以保守治療作為主要治療手段,但療效并不佳[3]。有研究表明蒙醫拔罐放血療法結合蒙藥對于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有著理想效果,蒙醫拔罐放血療法通過刺激人力體表穴位調節穩定紊亂的三根七素以恢復相應器官功能。同時通過蒙藥輔助治療提升患者機體自愈能力,從而達到疾病治療效果。有鑒于此,筆者收集近年來本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臨床數據進行探討并歸納分析,現將報道匯報如下。
取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診療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群體相關數據為分析對象。抽取60例,應用計算機輔助手段完成隨機分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男女例數分別為18例、12例;年齡在39~58歲,平均(46.13±4.98)歲;病程3~24個月,平均(15.41±1.12)個月。聯合組患者男女例數分別為16例、14例;年齡在45~58歲,平均(50.89±3.08)歲;病程3~26個月,平均(17.38±1.09)個月。納入標準:①患者診斷病情符合臨床醫學而對于腰椎間盤突出診斷標準;②本次研究通過本院醫院倫理委員會授權;③患者對于本次研究方案同意且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合并患有各項嚴重原發疾病;②患者無法與醫師正常溝通;③對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藥物過敏;④孕婦患者;⑤對于本次研究方案不同意。通過專業統計學軟件數據分析,患者間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皆不具備可比性(P>0.05)。
所有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前經過相關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
對照組患者接受入院后給予蒙藥治療干預,具體措施如下:護士人員以口服的方式給患者早餐后服用13粒蒙藥升陽十一味丸;在患者中午進食后13粒如意珍寶丸,以口服方式服下;外患者晚餐進食后睡前服用13粒瑪哈布德,以口服方式服下,患者總治療療程為10 d。
聯合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蒙醫拔罐放血療法干預治療,具體方式如下:患者在治療期間保持健側臥位,而后醫師在患者的髖穴、胭穴及壓痛穴位上應用玻璃罐進行拔罐,時間持續10~15 min,患者拔罐位置出現紅暈、紫紺現象說明患者病血與黃水已集中以此處,則將玻璃罐拔除[4]。護士人員對患者拔罐后對拔罐位置進行消毒處理,經過消毒處理后醫師在患者拔罐處應用三棱針針刺5次、刺入深度0.8~1 cm。而后將針拔除后繼續給予拔罐治療,罐內血量達到10~35 mL時候可將玻璃罐取下。護士人員應用棉簽與醫用酒精進行清除病血與消毒,而后使用紗布為患者進行包扎,術區處理完畢后囑咐患者3 d之內拔罐處不可接觸水源且需注意休息。患者每3~5 d接受1次治療,經接受3次即可。
根據臨床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療效劃分為以下標準,具體為:治愈-患者腰腿部分未出現疼痛癥狀,可自行伸曲腿部,患者可進行日常工作生活。顯效-患者腰腿部分疼痛感有所緩解,可自行伸曲腿部,患者基本恢復日常工作生活。有效-患者腰腿部分疼痛有所緩解,無法自行伸曲腿部,部分患者可進行日常工作生活。無效-患者病癥無改善跡象,無法進行日常工作生活。治療期間將所得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處理。
觀察患者治療后的狀態,以手術前、手術后為分界線,對患者的JOA以及VAS評分進行評估,確定治療方式的優劣。
對于實驗所需要數據均輸入Excel表格中,同時應用統計學分析處理的數據輸入專業軟件SPSS 23.0進行處理,所得數據應用t以及卡方檢驗,并通過()與(%)進行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兩種治療方案干預后,通過蒙醫拔罐放血療法結合蒙藥治療干預的聯合組患者在臨床療效上相對于單用蒙藥治療干預的對照組更具備優越性(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種治療方案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病情療效比較(n, %)
經過兩種治療方案干預后,所有患者治療數據顯示兩種治療方案皆具有療效性,通過蒙醫拔罐放血療法結合蒙藥治療干預的聯合組患者在臨床療效上相對于單用蒙藥治療干預的對照組更具備優越性(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種治療方案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JOA與VAS評分比較( , 分)

表2 兩種治療方案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JOA與VAS評分比較( , 分)
JOA VAS治療前 治療后1周 治療后3周 治療前 治療后1周 治療后3周對照組 21.65±2.68 25.54±2.15 26.95±2.068.95±2.455.69±2.18 3.46±0.46聯合組 20.14±2.21 27.21±2.11 28.62±2.28.48±2.171.54±2.68 1.54±0.15組別
隨著現代生活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呈現多樣化,隨之而來,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長期的久坐對于患者腰椎有著沉重負擔,并且患者自身生活飲食不規律,外加先天骨骼異常因素,導致患者獲病概率增加,最后通過外力的共同作用下,患者的腰椎間盤、纖維神經等組織受到壓迫而使得神經根、血管或脊髓發生病變。在臨床學中屬于常見的骨科疾病,該類患者發病時候患處常伴隨著劇烈疼痛感,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著嚴重阻礙。而在蒙醫治療學中外力因素[5]主要是患者機體受到風寒潮濕、跌打外傷等情況,通過外力因素進而導致赫依與患處血液相接觸,從而導致膽汁與協日烏素分泌增多導致血液循環受阻致椎間盤發病。
蒙醫拔罐放血療法其通過物理學原理將病血集中于患者患處表皮組織下,而后通過針刺與拔罐聯合作用將病血進而抽出,從而起到患處血管與經脈疏通作用。據相關文獻可知[6],蒙醫療學認為人體不同器官與相應位置具有呼應關系,通過針刺在患者不同器官可起到對應器官的功能恢復作用。在《四部醫典·放血篇》文獻中曾有提及[7],血脈是疾病在人體器官作用的重要渠道,而其中的血液是其主要載體,通過放血方式將患者病變進行釋放可起到改善血液運行、提高免疫力、止痛消腫的作用,從而恢復患者器官功能。蒙醫治療學中蒙藥主要作為治療的輔助角色[8],通過藥物治療干預對于患者血脈進行除濕散風、除陳血熱,為筋脈進行舒筋活絡,消減血液粘稠性,促進血液在血管中的流通性,同時藥物自身特性將患者患處的健康血液與病血進行分離,為蒙醫拔罐放血療法提升提取病血的助力。通過蒙醫拔罐放血療法與蒙醫的相互作用,為患者的腰椎患處起到鎮痛與功能性恢復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可知,兩種治療方式對于患者因腰椎肩盤突出所帶來的疾病均有較為理想的鎮痛作用,在表2中可知,通過蒙醫拔罐放血療法結合蒙藥治療干預相較于單一使用蒙藥治療干預更能為患者起到鎮痛作用(P<0.05);在表1中數據可知,接受蒙醫拔罐放血療法結合蒙藥治療干預的聯合組患者在臨床療效上相對于單用蒙藥治療干預的對照組更具備優越性(P<0.05)。
綜上所述,對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擬定治療方案時可考慮蒙醫拔罐放血療法結合蒙藥治療措施,對于患者病情具有理想療效性,提升患者醫療體驗,為患者健康提供安全保障,值得重視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