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艷,張江楠,吳亞梅
(山西省長治市婦幼保健院,山西 長治)
臨床上,支氣管肺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屬于呼吸系統疾病中的一種。咳痰及咳嗽為支氣管肺炎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是一種兒科常見疾病[1]。由于小兒本身抵抗力就相對較低,加上大部分小兒氣道功能還未完全發育成熟,較成年人比較,小兒的氣道更為狹窄,同時小兒的纖毛運動功能及咳嗽反射功能一般較差,因此當塵埃、異物顆粒被小兒吸入氣道時,或有痰液附著于其呼吸道上時,小兒難以通過自身的功能進行清除而造成感染的發生[2]。有相關數據顯示,支氣管肺炎的發病率在20%~55%,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可能還有鼻翼煽動、唇部發紺等情況出現,對小兒的健康產生了嚴重影響,若患兒在發病后未引起其家屬重視及時接受相關治療,還可能對小兒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3]。在臨床對小兒的治療中,還需要搭配有效的護理干預,才能為患者更好地開展治療。本研究就支氣管哮喘患兒中應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40例支氣管哮喘患兒進行分析,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0例。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兒采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其中觀察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為1~9歲,平均(4.04±1.27)歲。對照組中,女性11例,男性9例,年齡為1~11歲,平均(4.11±1.21)歲?;純杭{入標準為:①未患有精神類疾病,言語意識清晰;②經診斷符合小兒支氣管肺炎診斷標準?;純号懦龢藴蕿椋孩倩加邢忍煨孕呐K病的患兒;②肝、腎等重要臟器有嚴重病變發生的患兒。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兒采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主要包括了以下幾點:①病房環境。大部分患兒在陌生環境下都會感到焦慮、不安、害怕等,這些不良情緒的出現可能導致本身依從性就不高的患兒出現更加嚴重的抵抗行為,不配合治療,影響治療效果。因此,臨床上應為患兒設立家庭式的病房環境,使患兒能在接近家庭氛圍的環境下接受治療,可以適當擺放一些玩具,給患兒營造出親切感,提升患兒的舒適度。同時平時應注意對病房光線、溫濕度的調節,注意病房的通風,注意做好患兒的夜間保暖工作。②為患兒家屬講解相關知識。護理人員可為患兒家屬進行護理培訓,使患兒家屬能夠了解如何正確地為患兒進行口腔護理,包括舌下、牙縫、舌根等位置的清潔。在為患兒開展皮膚護理時,也需要家屬的配合,因此,還應當為患兒家屬講解正確的皮膚清潔方式,尤其是患兒的隱私部位。③建造家庭互助系統??稍谧o理期間,每日選取2~3對家庭,使這些家庭相互進行交流,控制交流時長為2~3 h。主要討論患兒的護理體驗,包括患兒的住院情況、發病的相關處理方式以及如何應對患兒的情緒變化等問題。在家庭間進行討論的同時,護理人員應在一旁對于家屬疑惑點進行講解,指出其中的不足,并為家屬進行正確的處理方式。
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情況,包括退熱時間、停止咳嗽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平喘時間。對比兩組患兒的肺功能指標,包括25%、50%、75%肺活量最大呼氣流量(FRF)及用力肺活量(FVC)[4]。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量表進行評分,以80~100分代表滿意,60~80分為較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5]。
兩組對比數據用SPSS 18.0軟件分析、處理,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 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的退熱時間、停止咳嗽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平喘時間明顯比對照組患兒低(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兒的具體治療情況( , d)

表1 對比兩組患兒的具體治療情況( , d)
組別 例數 退熱時間 停止咳嗽時間 肺部啰音消失時間 平喘時間觀察組 20 2.19±0.15 5.14±2.05 6.18±1.15 3.04±0.42對照組 20 4.59±1.49 7.26±1.65 8.17±2.26 4.51±1.12 t 7.167 3.603 3.510 5.496 P 0.000 0.001 0.001 0.000
觀察組患兒的肺功能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患兒的肺功能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 )

表2 觀察組患兒的肺功能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 )
組別 例數 FVC(L)25%FRF(L/s)50%FRF(L/s)75%FRF(L/s)對照組 20 2.12±0.23 2.14±0.26 1.08±0.32 0.71±0.21觀察組 20 3.31±0.45 3.41±0.67 2.31±0.68 1.94±0.78 t 10.531 7.903 7.319 6.810 P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n(%)]
支氣管肺炎在小兒疾病中十分常見,導致支氣管肺炎的原因大多都與患兒的呼吸系統受到細菌的侵入、支原體的侵入、病毒的侵入等而導致的,在臨床上,小兒支氣管肺炎發病率較高[6]。并且本身小兒的肺泡數量較成人就明顯較少,且肺部未完全成熟發育,導致小兒的肺部含氣量少,加上本身小兒的功能發育不全,自身免疫功能較差,因而小兒肺部也更易遭到病毒細菌的感染。一旦患兒的肺部遭到了感染,則極易導致支氣管粘膜腫脹、支氣管被分泌物堵塞,極易造成缺氧情況的發生。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空氣等污染的加重,臨床發現,小兒支氣管肺炎數量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在我國肺炎總人數中,有超過90%的患者屬于小兒支氣管炎患兒[7]。支氣管肺炎患兒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等癥狀,患兒在發病后未引起其家屬的足夠重視,未給予患兒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可能造成患兒發生肺氣腫、肺不張等嚴重后果的發生,嚴重可能導致患兒發生死亡。因此,在患兒發病后,應盡早就醫,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對病情發展進行有效的控制。目前臨床在支氣管肺炎患兒的治療中,主要是以止咳化痰為基礎,以保持患兒呼吸道處于通暢的狀態下,實現患兒的支氣管肺炎癥狀的有效改善,但在治療的同時,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很多患兒的治療依從性較差。尤其是許多小孩子會對醫生產生一種天生的畏懼感,容易導致臨床治療效果差,因而需搭配有效的護理干預[8]。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是近年來新型的一種護理模式。通過為患兒營造家庭式氛圍,來有效緩解患兒的不良情緒,提升患兒臨床治療的依從度,從而更加順利地為患兒開展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退熱時間、停止咳嗽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平喘時間均比對照組患兒短(P<0.05);觀察組患兒的肺功能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患兒高(P<0.05)。
綜上所述,在支氣管哮喘患兒的治療中應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能有效促進患兒癥狀的改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