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呂科 曾剛
借助新資本協議的實施,尤其是資本高級計量方法的實施,我國銀行業風險管理規范化程度,以及風險管理水平和能力均有了長足的進展。但是,隨著上輪金融危機后國際上對資本高級計量方法的詬病、反思和系統改革,我國銀行業也產生了一些質疑資本高級計量方法的觀點。部分人士認為,國際監管改革限制了高級計量方法的適用范圍,倡導以標準法為主開展資本計量工作,國內銀行業再投入資源建設資本計量高級方法體系沒有太大意義和必要性;還有部分人士認為,雖然國際監管改革沒有完全否定高級計量方法,但我國監管部門已關上了其他銀行申請高級法的大門,國內商業銀行沒有必要按照監管要求規范開展資本高級計量方法體系建設,風險計量結果只需要滿足內部應用即可。
這些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商業銀行資本計量高級方法的規范建設。如果繼續堅持這些觀點,那么除6家合規達標銀行外,其他商業銀行普遍放棄建設高級方法,將直接導致商業銀行風險計量管理體系的規范性降低。而后續即使實施高級法,其風險計量在內部管理和監管要求方面“兩張皮”的現象將更加突出,最終將可能損害我國銀行業的經營規范性和整體穩健性。鑒于此,需要在新形勢下正確看待資本高級計量方法體系建設工作,以期為監管合規達標工作以及商業銀行開展資本高級計量方法體系建設奠定基礎。
國際資本監管改革的影響
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暴露了風險計量模型的諸多缺陷,突出表現為模型復雜程度高和計量結果不可比。一方面,國際大型銀行在危機前普遍建立了風險識別、評估和監測模型,模型的數量和復雜程度在金融危機前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部分銀行僅模型說明文檔就普遍以百頁計,一些銀行的模型管理者都很難對管理模型的方法和原理做到透徹掌握,銀行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更是不了解模型的架構及局限性。在模型復雜程度過高、對模型局限性和特定假設沒有清醒認識的前提下,在業務準入、風險限額、風險估值、資本配置、業績考核等方面過度依賴模型,是造成模型結果偏離業務實際情況的直接原因?;仡^來看,這也是國際上對風險計量模型詬病較多的原因之一,認為“模型沒有管住風險”。另一方面,由于模型過于復雜,導致風險計量結果不可比,這種不可比突出表現在不同銀行間、不同風險計量方法間(如高級方法和標準方法)、不同時間段的不可比,這種不可比降低了投資者對資本計量高級方法的信心。
基于此,巴塞爾委員會從2009年起,對資本計量方法進行了系統反思和改革,著眼點主要是平衡風險敏感性、簡單性和可比性。一方面限制資本計量高級法的適用范圍,提高風險參數的底線控制,增強資本高級計量方法的穩健性,提高資本計量結果的可比性;另一方面提高標準法的風險敏感性,對風險暴露進行更細粒度的劃分,引入更多的風險驅動因子,并設置差異化的風險權重。
但巴塞爾委員會改革資本計量方法,絕不代表巴塞爾委員會或國際監管機構否定資本高級計量方法,或是完全退回到標準方法。在信用、市場、操作三大風險計量方法中,巴塞爾委員會只是取消了操作風險高級計量法,背后原因在于巴塞爾協議II框架下操作風險高級計量法的可選性過多(包括內部衡量、專家打分和損失分布三類方法),加上操作風險損失數據過少,尤其是低頻高損的操作風險損失事件過少,如監管對德意志銀行、富國銀行等開出的巨額罰款很難在高級計量法框架下反映出來。
巴塞爾委員會自2004年在巴塞爾協議框架下引入資本高級計量法的初衷在于利用國際領先銀行風險計量經驗引導合規銀行提高自身風險管理水平,強化資本約束效果。雖然金融危機暴露出了資本計量方法的諸多缺陷,但巴塞爾委員會的初衷沒變,因資本計量高級方法的部分缺陷而放棄采用風險敏感性更強的風險計量方法是“因噎廢食”,絕對不是巴塞爾委員會未來的引導方向。巴塞爾委員會在多份文件中強調,要建立與自身規模和復雜程度相匹配的風險計量體系,引導銀行強化微觀風險管理能力建設,進而降低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這也是巴塞爾委員會成立的初衷之一。由此可以預期,未來巴塞爾委員會將一如既往地鼓勵大型銀行尤其是國際活躍銀行加強資本計量高級方法體系建設。
國內銀行業資本計量高級方法實踐
經過2012年《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推動,我國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已初步構建了資本計量高級法體系,尤其在信用風險內部評級法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助推了我國銀行業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能力的提升。2014年,國內有6家銀行獲準在資本計量方法中采用高級方法,標志著我國銀行業風險計量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邁入了一個新階段。但未來不會永遠只有6家高級法達標銀行,2014年至今,我國監管部門未審批其他銀行高級法達標,絕對不是對其他銀行永遠關閉資本計量高級法實施的大門,而是另有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其他銀行確實在資本計量高級方法體系建設上距離合規達標還有差距,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巴塞爾委員會一直在改革資本高級計量方法,監管標準未完全確定。
縱觀已獲準采用高級計量法銀行和已搭建高級計量法銀行的實踐,資本高級計量方法在以下幾方面提升了我國銀行業的風險經營能力。
統一了風險評價標準,統一了風險語言。缺少風險計量體系的銀行,其對客戶的風險評價因評價主體、產品和評價時間的差異,在評價考慮維度、驅動因子和主觀經驗方面均不相同,評價結果是不可比的,這給風險監測、報告帶來了較大難題。同時,由于缺乏統一的標尺,本質上,在全行層面沒有形成統一的風險溝通語言。通過資本高級計量法體系建設,各類風險資產在同一個風險計量標尺(違約風險暴露、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下進行衡量,銀行有了統一的風險評價標尺,全行上下對風險資產的變化趨勢有了更清晰和一致的把握,內部溝通有了統一、一致的語言,風險評價、監測和風險報告能力有了較大水平的提升。
提供了差異化風險參數,提高了銀行精細化風險管理能力。借助資本計量體系提供的違約風險暴露、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等風險參數,商業銀行能夠較為可靠地估計一個產品、一個客戶、甚至一筆業務未來一年的潛在預期損失和非預期損失。有了預期損失和非預期損失的估計,商業銀行能夠更精細、可靠和準確地開展風險定價、撥備計提、資本配置、績效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提高了風險管理全流程的精細化程度。如:在沒有資本高級計量方法前,商業銀行在做業務前,對收益能否覆蓋風險是沒有準確估計的,難以做到“算了再做”“心中有數”;有了各類風險參數,商業銀行能夠較可靠地估計業務、客戶、產品、機構的風險調整后收益,才有可能真正做到“算了再做”“心中有數”。
聯結了資本和風險,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銀行內部資本和風險管理脫節的局面。如果缺乏資本計量高級方法,資本管理和風險管理是脫節的,資本配置按照各類業務的風險權重配置資本,但同一權重下,各類業務風險水平有高有低,資本管理難以進行差異化配置。甚至在某些銀行,資本配置和風險限額是有沖突的,即某類業務從風險水平來看已經不適宜介入了,但由于資本計量權重相對較低,資本配置仍然較多,產生了較多無效資本資源。實施資本高級計量法以后,以資本高級計量法計量結果進行風險加權資產計量和資本配置,并以資本計量高級法結果進行風險限額管理、風險資產定價、撥備計提、風險監測、績效考核等風險全流程管理,可以使風險和資本管理的一致性得到保障,商業銀行風險資本的約束能力更強,從而提升資本管理的規范化和精細化程度。
盡管資本計量高級法體系建設有力地提升了銀行的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能力,但隨著上輪金融危機后國際上對資本高級計量方法的反思和系統改革,我國銀行業也產生了一些質疑資本高級計量方法的觀點。同時,我國監管部門對除已達標行之外的其他銀行資本高級法合規達標安排暫不明確,部分銀行認為我國監管部門已關上了其他銀行申請高級法的大門,因此沒有必要按照監管要求規范開展資本高級計量方法體系建設,風險計量結果只需要滿足內部應用即可。這種思潮給銀行規范開展資本高級計量方法帶來了較大困擾,部分銀行難以持續投入資源開展體系建設,風險計量的規范性和合規程度距離監管要求越來越遠。
放眼國內,與金融危機前國際銀行業過度依賴模型的思潮相比,我國銀行業對風險計量模型的應用深度仍有待提高,雖然巴塞爾協議的實施推動了我國銀行業整體風險水平的提高。但與領先實踐相比,我國銀行業在風險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方面仍有不小差距。未來,通過資本計量高級方法體系建設,進一步規范和提高我國銀行業風險管理水平,仍應是國內監管改革和銀行內部經營的主要方向。
新形勢下強化資本計量高級方法建設的主要對策
新形勢下,我國銀行業尤其是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應進一步端正理念,強化資本計量高級方法體系建設,將其作為規范風險經營、提高精細化經營管理能力的主要抓手之一。國內商業銀行應該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建設和強化資本高級計量方法對銀行內部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意義,持續投入資源,持續監測、驗證和優化模型,確保風險計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將資本計量高級方法作為全面風險管理的基石。圍繞資本計量高級方法強化風險評價與監測、組合管理、風險定價、資本管理等能力,持續提高精細化經營水平。
捋順資本和風險管理的互動關系。對于已獲準采用高級法的銀行,應以風險計量結果為依據,進一步規范開展資本限額、監測、規劃、配置等精細化資本管理工作,提高資本運作效率; 對于未獲準采用高級法的銀行,應在資本規劃和配置中充分考慮風險因素,將資本計量高級法作為資本管理的重要依據,逐步提高全行員工對資本高級計量法的認可度,提高精細化資本管理能力,提升資本使用效率,走資本集約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合理采用新數據、新方法,持續提高風險計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合理引入交易結算、稅務、社保等外部大數據,從更全的維度評價客戶,合理借鑒領先金融機構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建模方法,加快模型迭代頻率,提升模型敏感度,提高風險計量結果的前瞻性、準確性和可靠性。
規范開展模型管理,降低模型風險。規范的模型管理包括模型開發、監測、驗證、優化、退出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是維持風險計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有力保障。模型所覆蓋的信息越多、模型方法越先進、模型應用越深入,對模型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要求就越高。新形勢下,商業銀行應規范開展模型管理工作,持續監測模型表現,并及時優化模型,確保模型結果的可靠性,降低模型風險,增強相關人員對風險計量結果的信心,為風險計量結果更深入和更廣泛的應用奠定基礎。
對于我國監管部門來說,應借鑒巴塞爾委員會的理念,引導銀行建立與自身規模和復雜程度相匹配的風險計量體系,鼓勵大型銀行和國內其他系統重要性銀行采用和實施資本高級計量方法,提高風險經營水平,從微觀審慎視角減少我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
明確資本計量高級方法合規達標的標準和具體安排,引導具備實施條件的銀行持續管理和優化模型體系。一方面,建議通過專題會議的形式,加強對商業銀行董監高等高管層的宣導培訓, 確保商業銀行董事會和高管層都能清楚資本計量高級法實施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通過下發相關監管要求,明確資本計量高級法合規達標的具體標準以及監管驗收的主要安排,在資本計量高級方法體系建設方面給予較為明確的指引,避免商業銀行認為監管部門未來不會開展新的高級法合規達標驗收工作,放棄持續投入資源,那么該銀行的風險計量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可能會被削弱。單個銀行有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其自身的穩健性,多家銀行有類似的行為則可能會損害整個銀行業的穩健性。
建立預監測報告制度,對于有意愿采用高級計量法的銀行,可以自愿定期向監管部門報告。建立預監測報告機制,一方面可以讓監管部門及時掌握商業銀行資本高級計量方法的實施和應用情況,清楚地判斷報告銀行是否具備實施條件,為監管入場評估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規避了立即開展監管評估給銀行內部管理帶來的壓力,同時避免入場評估后才發現差距過大,浪費了較多的監管資源。因此,建立適當以自愿為基礎的監測和報告機制,有利于我國監管部門有序推動資本高級計量方法合規達標工作。
鼓勵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在滿足監管達標標準的條件下,有序實施資本計量高級方法。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在總損失吸收能力、資本緩沖和杠桿率等方面都有附加要求,相當于增加了額外負擔,如能采用高級計量法,則有利于引導風險管理水平較高的銀行適度節約資本,緩解經營壓力。在風險加權資產計算方法方面,可考慮針對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鼓勵(或必須)實施資本計量高級方法;對非系統重要性銀行,可采用簡單的或標準化的資本計量方法。
總之,新形勢下我國銀行業應正確看待資本計量高級方法體系建設,深刻體會規范開展風險計量工作對商業銀行內部精細化經營的重要意義,不僅要將資本計量高級方法作為規范管理、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的主要抓手,而且要將其作為智能風控和數字化轉型的主要工具,優化風險治理,提高風險經營能力,增強我國銀行業經營的穩健性。
(作者單位:民生銀行風險管理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其中曾剛系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