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玲 范坪平
【摘要】以技能培訓和技術應用為核心的高等職業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所在關于高職實踐性教學的探討非常有意義。本文以高職建筑制圖與BIM課程為例,初步展開對高職實踐性教學的探討。
【關鍵詞】高職實踐性教學的探討
1、前言
建筑行業發展快速,建筑制圖是建筑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對于工程建筑質量影響較大。而建筑制圖專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學校應針對建筑制圖專業課程進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推動該課程實踐性教學方法改革,以促進建筑制圖人才的有效培養。
2、建筑制圖與BIM課程中實踐性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通過近幾年教學累計,以及研究諸多的成果發現,高職中建筑制圖與BIM課程中實踐性教學存在了一些比較根深蒂固的問題:
2.1長期學習制圖軟件,學習過程較枯燥,教學形式較單一
我們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在建筑制圖課程學習中會感到乏味、懈怠,較多學生反映出對該門課程沒有信心,覺得困惑。通過與學生溝通,了解到該門課程中的制圖軟件學習量較大,時間長,且難度較大,學習起來較枯燥,且教與學這種教學形式較單一,增加了學生對該門課程感覺枯燥的程度。
2.2高職中的該門課程能利用的行業資源較少,實際經驗薄弱
高職學校的實際教學中,難以充分利用到行業資源。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建筑制圖專業教學時,不能充分利用到行業資源便會削弱該門課程與實際結合的程度,且傳統的班級授課制教學,也體現了學校教學資源有限。而建筑制圖教學實踐性較強,無法進行充分的實踐教學,也會限制學生專業制圖能力的提升。
2.3學習中學生對二維圖形向三維的空間轉換能力較弱
建筑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專業對學生的空間轉換能力要求較高。在建筑制圖與BIM課程中,學生表現出對立體空間結構模糊,難以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與認知,在二維圖形的基礎上呈現出清晰的結構圖形。此種能力的差距,表現在專業學習上為對空間結構理解不透徹,對后續學習有較大影響。
3、關于高職實踐性教學的一些探討——以建筑制圖與BIM課程為例
在建筑制圖與BIM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的同時也積累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結合近幾年教學實踐與其他研究成果,總結出以下幾方面的探討:
3.1親臨授課
對于在該門課程中長期學習制圖軟件,學習過程較枯燥,教學形式較單一這種情況,可以組織教學到實地工地參觀,考察建筑實物,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實地體驗性。讓學生帶著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實地考察,可以找到課堂上覺得迷茫困惑的問題。
讓學生走出課堂,也可以豐富教學形式,讓教學與自然和工地相結合,減弱學生在長期制圖軟件學習過程中的乏味。
3.2模擬體驗教學
現代科技的發展讓教學形式也日新月異,例如3DVR給我們帶來的沉浸體驗。這種無需到現場卻能實地體驗的技術,讓我們的教學也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比如在校園內也可以添置相關模擬教學設施,從而讓學生不用走出校門也能參觀到建筑工地,還能增加學習中的趣味性,消除一味學習制圖軟件的枯燥感。
3.3競賽式教學
千篇一律的教與學,沒有起伏的學習過程,這種讓學生的積極性逐漸減弱的課堂,或許可以通過競賽式教學得到改善。在建筑制圖與BIM課程教學中,通過課程節奏設置階段式競賽,可以設置一定獎勵。競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創作熱情,提高學習積極性,改變教學形式單一的情況。
3.4空間轉換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初學制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立體空間結構模糊的問題,此時需要呈現給學生清晰的結構圖形,幫助學生培養空間想象力和形體認知能力。借助繪圖軟件可以有效改進教學手段。例如,通過三維 CAD 建模軟件等創建數字化三維虛擬模型,全方位投影動態展示立體形狀結構,可以清晰形象地表達抽象空間立體與投影三視圖之間的對應關系,使學生掌握投影理論更直觀容易。另外,三維制圖軟件也能動態地展示剖切效果、裝配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小結:雖然高職中諸多課程設置已趨于完善,但是如何提高課程的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人才的輸送與行業發展接軌,我們還需一路前行。本文通過對高職中建筑制圖與BIM課程教學的探索,積極創新建筑制圖與BIM課程教學中教學模式和方法,希望能對課程教學中學生實踐性能力的提升有些許幫助。
參考文獻:
[1]張俊.土木工程類高職實踐性教學模式研究[J].新疆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19,27(32)
[2]林濤.淺談建筑制圖課程教學方法改革[J].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術前沿,2018.11
[3]胡思遠.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機械制圖課程教改探索[J].2019-09-17
[4]尹冬梅,楊潔萍,鄧詩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調查報告[J].品牌研究,2015(6):167-168.
作者簡介:
邱小玲(1987—),女,漢族,重慶人,碩士,重慶工商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