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資源是指以天然存在,能夠為人類生活提供物質基礎,并在未來可提高人類福利的自然因素總和。科學完善的對自然資源進行管理,可促進經濟發展。本文將結合自然資源與規劃的數據類型,討論明確資源管理目標、建立數據系統、評價環境承載力等整合措施,為協調自然空間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提供幫助。
【關鍵詞】自然資源;數據資源整合;數據規劃
自然資源部及各地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相繼成立后,高度重視國土空間的全域管控和治理工作,并根據環境管理現狀發布了相關文件。開展全域管理和治理工作需要完善的數據作為支撐,并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為管理基礎,整合各類空間關聯數據,從而形成統一工作“底圖”,為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做出參考。
1、自然資源與規劃的數據資源類型
想要實現數據資源的高質量整合,辦公人員首先要明確數據類型,并做好資源劃分工作。目前自然資源數據目錄中涵蓋了:現狀、規劃、管理、社會經濟等四個一級類數據,并細分為39個二級類,127個三級類。首先,現狀數據的管理包含了基礎地理、遙感影像、地理國情、地區土地利用現狀、當地礦產資源、耕地后備資源等,此類數據能夠真實反映出自然資源的現狀,以及當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進度,并為后續開發工作奠定數據基礎。其次規劃數據包括了土地空間規劃、專項規劃、村莊規劃、控制性規劃等,此類數據可以為國土空間用途管理提供支持。計劃制定數據,指所有涉及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的數據,也是土地開發修復保護時需要用到的綜合賬本。確權登記數據,指礦業抵押備案、不動產調查、測繪過程中衍生的數據,能看出土地權屬情況。監管數據體現了土地開發過程中所有監督數據,方便統一管理。最后,社會經濟數據是指各部門定期上傳的新型數據,可細分為宏觀經濟、社會數據、人類活動、城鄉運行四種,對自然資源綜合性管理十分重要[1]。
2、自然資源與規劃數據資源整合策略
2.1明確數據資源整合目標
經過改革發展后,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始高度重視數據管理和數據整合的問題,從數據庫現狀來看,國土、海洋、林業、規劃等多種數據的體量巨大,但是在應用時,往往會表現出責任不明確、管理層缺少權威、數據分類不清等問題,需要規劃管理工作不斷完善。為了提高數據資源在自然資源與規劃管理工作中的實用性,工作人員要做好資源整合工作。前期明確數據資源整合的目標,并以此來制定整合方案。首先數據整合工作要貫穿全局,各部門要積極參與其中,明確“山水林田湖草”的全域治理理念,從全局出發,嚴格按照國家、省級、市級的要求進行信息化頂層設計,建設結構清楚、分級明確的自然資源數據管理體系。
2.2建立數據資源檢索系統
2019年4月17日,我國自然資源部門發布了《自然資源部關于推進建設用地審批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多審合一”改革的通知》系列文件,要求加快推進“多審合一”改革工作,并指出要盡快落實信息化建設,促進信息共享。自然資源與規劃數據檢索系統中的目錄設計要從整體上來劃分,以“四類三級”為分級原則,包括:現狀數據、規劃管控數據、管理數據和社會經濟數據等,上述每類數據都要細分為三級結構,按照省級、市級及行業規范文件確定一級、二級目錄分類。而且,數據資源檢索系統要面向全局,設計人員在系統中要劃分好責任制度,確保自然資源與規劃的衍生數據能夠得到統一化管理,并實時更新數據,反映出實時性、權威性、有效性的數據資源。
2.3科學評價環境承載力
一直以來,我國經濟建設都呈現出“粗獷”風格,尤其是工業生產給自然資源環境帶來了很多不可逆的破壞,經濟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正是因為這種建設模式,導致我國環境質量越來越差,自然資源承載力也越來越低。近幾年,我國已經開始認識到自然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并大力提倡節能減排理念,強調環境修復工作的重要性,并以此來完善自然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因為自然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存在自身極限,所以需要采取科學的空間規劃,才能在合理范圍內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并設計相關產業布局。減少自然資源環境和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促進二者的和諧共生。從實際工作情況上來看,在整合數據資源之前,規劃人員需要科學對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進行評價,這也是空間規劃的前提。經過綜合調查后,可以對資源環境現狀有深入的了解,在為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提供前提的基礎上,還可以促進區域經濟持續發展,為經濟建設奠定資源數據基礎,確保資源整合工作的順利開展[2]。
2.4加快數據庫建設管理
如今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加快,自然資源與規劃形式也在發展變化,業務數據增加,所以不能采用傳統的數據管理模式。要盡快建設全區域專項數據庫,根據局內業務情況分析數據整合需求,以國土調查數據為基礎,對全區域基礎信息進行分類,數據庫建設類型要足夠全面,例如:檔案數據庫、地理信息數據庫、林業數據庫、審批數據庫、海洋數據庫等等,將數據收集成果分別發布在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或信息云平臺中,確保信息的交互性,為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修復、自然資源登記等工作提供核心支持。另外,還要做好數據庫的安全保護工作,確保數據整合的穩定性,不能發生數據泄露、數據遺失等問題。提高數據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全過程的安全性。
結論:綜上所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很多城市地區的規劃模式仍比較緩慢,土規和城規之間存在矛盾。因此需要盡快落實自然資源與規劃數據資源整合工作,提高國土空間規劃質量,對人們的生活、生產、生態空間進行科學布局,提高資源整合的科學性和協調性,進而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徐小黎,涂夢昭.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四五”自然資源規劃專家談[J].資源導刊,2020(12):16-17.
[2].普治結合強基礎,法潤自然助發展——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七五”普法工作亮點紛呈[J].浙江國土資源,2020(09):11-12.
作者簡介:
沈海(1978.01-),性別:男,民族:漢,籍貫: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人,學歷:本科,現有職稱: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土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