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慕涵 圖/金照星
在合肥工作和生活近1年的時候,德國人湯衛思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要留下來,留在合肥繼續他的研究生涯。盡管他在德國的同事曾建議他不要來中國,認為這對他的科學事業沒有幫助,但真正來到合肥,親身體會過這里“開放的、動態的研究環境”,結識了淳樸友善的研究伙伴之后,湯衛思為自己的決定而欣慰不已。他在合肥學院應用優化研究所任職數年,由此真正地認識了中國,愛上了中國。
在第三屆外國專家“合肥友誼獎”頒獎儀式暨外國專家建言獻策座談會上,湯衛思等第三屆“合肥友誼獎”獲獎外籍專家講述了自己眼中的合肥。當我們不斷嘗試以更好的呈現方式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之時,在合肥的外國人才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讓中國的故事、合肥的故事走向世界。
“未來的10年我希望繼續為合肥的發展作出我的貢獻,我相信它會有更好的發展。”在合肥生活了10年的韓國人金相秦是合肥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平板顯示領域資深研究員,初到合肥時他只身一人,在合肥新橋國際機場的前身駱崗機場落地,談起那時的情景,他仍然記憶深刻。
“當時合肥正值5月的梅雨季,下著雨,比北京要潮熱不少。我打車離開機場的時候,機場周圍都是因施工而揚起的灰塵。”這是合肥在金相秦眼中留下的第一個畫面——一座正在建設中的“熱氣騰騰”的城市。
也是那一年,金相秦在市中心的劇場參加了一場為外國專家舉辦的圣誕晚會,市區熱鬧的節日氛圍和人文氣息,讓他開始慢慢地感受到合肥更多的可能性。
之所以來到合肥,金相秦一方面是服從公司的安排,繼續在合肥從事自己的屏幕研發工作;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在這里發現了一所教學環境優異的國際學校,在處理好住所等相關問題后,他把妻子和孩子也接到了合肥。從此,他與家人一起見證著這座城市10年來的成長。

德國專家湯衛思

韓國專家金相秦

蔚來汽車新產品導入工程部總監、英國專家蓋瑞·休斯
“10年前來合肥的時候,交通還不太方便,出行主要依靠打車。但是合肥的發展非常迅速,建筑、道路都有了改善,現在我在這里的生活沒有任何不便。”10年間,合肥城市建設的腳步不停,發展科技創新與引才引智的工作并行。在金相秦的眼中,如今的合肥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城市,從居住環境到社會治安、教育水平、醫療水平都處于世界前列。
合肥和金相泰的家鄉韓國京畿道相比,有著相似的氣候條件,也有著令他不太適應的飲食文化差異,但金相秦只用四五個月的時間就慢慢找到了自己在這座城市的歸屬感。“家庭和家人當然很重要,但有時候我一天12個小時都要跟同事一起在公司工作,不得不說我的歸屬感也來自職場生活。”
“有一次在縣里的工廠工作時,車間突然響起了緊急躲避的警報,危急情況下,我和同事們只能一起全副武裝地穿著防護服往外跑。”
“那時候會不會感覺自己和同事們是患難與共的一家人?”記者問。
“是,就是一家人。我們公司也特別喜歡‘一家人’這個詞。”這次,金相秦先于翻譯人員,用完整的中文作出了回答。
10年間,金相秦的第二個孩子在合肥出生,他買了自己的車,也有了可以一同繞湖騎行五六十公里的同事和伙伴。從金相秦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城市和人才之間最好的關系,莫過于共同成長、相互成就。
蓋瑞·休斯來自英國最主要的制造業中心之一伯明翰,來到中國的7年,也是他從事制造行業工作的7年。先后在廣州、天津生活之后,他選擇落腳在合肥,這不僅基于他認為發展輕型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大勢所趨,而且說明他對合肥先進的全自動化流水線充滿信心、對合肥科研高校輸出人才的認可、對合肥飛速發展進程中人才激勵政策的肯定。
“我在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南美和歐洲等地都工作過,在我看來,也許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勤奮的人才,中國的人才不論到世界上哪個地方,都非常具有競爭力。”蓋瑞目前在蔚來汽車負責新技術材料的推動創新、提供整車工程數據等工作,在他帶領的三個團隊中,年輕人才的占比為10%,雖然比重不高,但是蓋瑞十分珍惜這些團隊中的“新鮮血液”。“我們鼓勵年輕人說出他們的想法,也關心他們未來的發展。我們希望將我們已有的經驗與年輕人的想法結合起來,這樣才有能力作出正確的選擇,這對公司的未來至關重要。”
蓋瑞對于中國年輕人才的看好與用人理念也反映了蔚來的發展布局。為了引進更多年輕人才,蔚來啟動了spark校招計劃,從全國各地的高校中選拔應屆畢業生。“我們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在德國慕尼黑、英國牛津等多地都設有工作室。對年輕人才而言,他們不僅有機會讓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而且他們可以通過工作的機會擁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我們會傾聽年輕人的意見,這里對有才華的人從不設限。”
人才與人才總是惺惺相惜。在蓋瑞看來,正是因為中國的教育系統給年輕人才提供了有競爭力的激勵機制與良好的文化氛圍,中國的年輕一代才可以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有著不俗的表現。后生可畏,國之大幸,因為有他們在,中國的科技發展前景廣闊。

外籍人才薩麥德·阿里(右一)接受記者采訪
“合肥是一座充滿機會的城市。”如果用一句話來向自己在巴基斯坦的家人和朋友介紹心目中的合肥,薩麥德·阿里認為“充滿機會”是一個最恰當的形容詞。
2020年30歲的阿里2012年來到西安攻讀碩士,2014年在中國科技大學攻讀博士,2018年畢業后留在合肥,入職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成為一名研發工程師。
“我留在合肥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我當時爭取到了獎學金;其次,我在中科大的老師也建議我留在這里,他的建議給了我很多參考;最后,我認為我現在這份工作的前景非常好,我們在為電動車做鋰離子電池的自主研發。電動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預計到2030年,電池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所占的市場份額會達到30%—40%。”
擁有6年的中國留學經歷,2年的中國工作經歷,已在中國生活了8年的阿里用中文講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預判的數據時,眼中帶著篤定和希望,這是他選擇中國、選擇合肥這座城市的原因。“2020年上半年,合肥市新增新能源汽車1.86萬輛,約占全國總銷量的4.7%;截至8月中旬,合肥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達25萬輛。在已經集聚了江淮、安凱、江淮大眾、長安等一批新能源車企后,合肥提出‘建設全國新能源汽車之都’的口號,推出了一批新政策。從2021年起,合肥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用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允許新能源汽車非高峰時段使用公交專用道。同時,合肥發布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的工作目標為:到2025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超過千億元,整車產能達到100萬輛,質量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一個人選擇一座城,就選擇了與它命運與共。阿里選擇在自己認為最具潛力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開拓事業,他相信,合肥是一片可以讓機會發芽并結出碩果的沃土。創新合肥的魅力與感召力,使像阿里這樣的人才看到更多施展才華的機遇與乘勢而上的希望。
“合肥的明天靠什么?”
“我的答案永遠是‘創新’二字。推動創新發展,基礎在教育,未來看青年。”
對于合肥的明天,合肥市市長凌云認為唯有“創新”二字,是書寫當下也是開啟新篇章永恒的腳注。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合肥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優化人才環境,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創造生態。
合肥市為新落戶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和租房補貼,為急需緊缺人才提供生活補貼,為引才單位提供獎補;堅持評選外國專家“合肥友誼獎”,同時給予獲獎專家30萬元人民幣的一次性獎勵;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業務辦理實現“不見面審批”和“只跑一次”。合肥為引進人才在種種政策上下足功夫。
2020年年底,合肥“外國專家服務之家”揭牌,導入就醫、子女就學、通信、金融、法律咨詢等服務資源,為來合肥創新創業的外國專家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一站搞定”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辦理、居留許可咨詢、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人才政策咨詢申報等事項,設身處地地為其融入在合肥的生活、提升歸屬感創造條件。
人才驅動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發展吸引人才。在同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市戰略中,科技創新和人才集聚兩手同抓,才能相輔相成、形成良性循環。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越來越多的外籍人才正看到和感受到合肥的生命力,選擇扎根這里。合肥的故事由人才追夢的故事組成,合肥的未來也將由這些潛心筑夢的人們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