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蓮,高李明,孫文政,吳旭靜
(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產品工程部,江蘇 南京 211806)
路感是指車輛在轉向過程中,轉向系統把車輛運動狀態和路面狀態信息反饋給駕駛員的一種現象。汽車轉向時,輪胎產生的回正力矩通過轉向系統傳遞給駕駛員,同時傳遞給駕駛員的還包括路面不平度、路面附著狀況、轉向程度和輪胎載荷及氣壓等信息。駕駛員通過獲得的信息,進而對駕駛操作進行修正,保證汽車安全高效運行。現有汽車轉向系統為了減輕駕駛員負擔,采用了動力轉向,即通過附加動力源進行轉向助力。但是,助力力矩與轉向路感相互矛盾,在路面回正力矩保持一定時,助力力矩越大則駕駛員得到的轉向路感越差。
新興的電液主動轉向系統可以對力與轉角進行分別控制,實時調整轉向傳動比大小,獲得良好的轉向性能。電液主動轉向系統采用液壓模塊調整附加前輪轉角時,不可避免對系統力傳遞特性產生影響,使駕駛員得到的路感偏離實際道路狀況,不利于駕駛員對車況與路況的掌握,影響行車安全。
合理的轉向系統設計以及路感控制策略,對駕駛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針對電液主動轉向系統,提出一種路感控制策略,充分發揮其變傳動比的優勢,使駕駛員得到更好的路感,對于實際產品開發具有很大的意義。
電液主動轉向路感控制系統,可以在執行主動轉向時,根據路面實際情況施加合適的助力力矩,給駕駛員反饋真實準確的路面信息;并通過提供一種路感控制方法,增強系統抗干擾能力,提高系統魯棒性。系統由機械傳動模塊、電動助力模塊、液壓模塊、傳感器模塊及控制模塊5大模塊組成,詳見圖1。
1)機械傳動模塊包括依次連接的方向盤、轉向管柱、循環球轉向器、轉向搖臂、轉向直拉桿、轉向梯形及車輪。轉向直拉桿包括液壓缸、活塞、直拉桿;液壓缸的外殼通過轉向搖臂與循環球轉向器輸出端固定連接,外殼上開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活塞裝配在上述液壓缸內,活塞兩端固定安裝直拉桿,直拉桿后端連接轉向梯形及車輪。
2)電動助力模塊包括助力電機、聯結套機構。助力電機采用弧形直線電機,弧形直線電機初級與控制模塊電氣連接,次級并列設置在所述機械傳動模塊的轉向管柱上,轉向管柱分為上下兩段,分別通過聯結套機構與弧形直線電機次級的上下兩端連接。
3)液壓模塊包括儲油罐、驅動電機、液壓泵、比例換向閥。液壓泵驅動電機連接液壓泵,儲油罐中的低壓油經液壓泵作用后轉換為高壓油并流向比例換向閥;比例換向閥分配高壓油方向和流量大小,通過油管和上述液壓缸相通,改變活塞兩側的壓力大小,驅動活塞相對液壓缸運動。
4)傳感器模塊包括轉角傳感器、轉矩傳感器、車速傳感器、輪速傳感器、橫擺角速度傳感器、側向加速度傳感器。轉角傳感器安裝在轉向盤上并與所述控制模塊電氣連接,提供駕駛員輸入的轉角信號;轉矩傳感器安裝在轉向管柱上并與所述控制模塊電氣連接,提供轉向管柱實際轉矩信號;車速傳感器、輪速傳感器、橫擺角速度傳感器、側向加速度傳感器安裝在整車上,分別與控制模塊電氣連接并提供車速、輪速、橫擺角速度、側向加速度信號。
5)控制模塊包括變傳動模塊、整車狀態估計模塊、回正力矩估計模塊、變傳動模塊、附加位移控制模塊、轉矩-位移修正模塊、助力增益模塊、助力增益修正模塊。
圖1 系統結構框圖
電液主動轉向路感系統的控制原理框圖見圖2。
系統通過各控制模塊獲取車輛狀態信息,并根據獲取的相關信息計算回正力矩、理想助力增益值及理想傳動比,判斷是否執行主動轉向干預操作:①狀態估計模塊31接收側向加速度信號25和輪速信號35,根據車輛載荷和輪胎參數,采用卡爾曼濾波方法估計出車輪所受的縱向力和側向力,并計算出側向力影響系數36,回正力矩估計模塊33根據側向力影響系數計算回正力矩37;②助力增益模塊29接收車速信號23和轉矩信號22,結合回正力矩37,計算出理想助力增益38。計算理想助力增益的方法為:
式中:Ta——理想轉矩;Td——駕駛員輸入轉矩;T0——開始提供助力時轉矩;ka——理想助力增益;Tmax——最大助力輸入轉矩;Tf——最大轉矩;kb——助力特性曲線斜率。
變傳動模塊34接收車速信號23、橫擺角速度24和轉角信號21,計算理想傳動比39,并根據主動轉向控制策略,判斷是否執行主動轉向干預操作。
設Tr為回正力矩,Tf為摩擦力矩,Ta為助力力矩,Tp為駕駛員感受到的力矩,則Tr=Tf+Ta+Tp,由于摩擦力矩難以控制,以固定值處理,助力增益計算模塊根據輸入的車速和轉矩信號,計算出駕駛員感受到的理想力矩。
助力增益計算模塊結合回正力矩估計模塊輸入的回正力矩,計算出所需要的助力力矩大小,根據反饋的弧形直線電機實際電流信號,采用基于BP神經網絡整定的PID控制算法,動態調整理想助力增益;電流增大時,弧形直線電機輸出的轉矩增大,經過轉向管柱作用,駕駛員感受到的力矩減小,電流減小時則相反。
基于BP神經網絡整定的PID控制算法,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BP神經網絡初始結構參數,包括:隱藏層數目m,隱藏節點數,慣性系數λ,學習率α,輸入節點數目n,輸出節點數目q,初始化各層加權系數wii=1,2,3,設定采樣序數k=1。
2)進行采樣分別得到給定助力增益R(t)和實際助力增益Q(t),計算當前時刻偏差為E(t)=R(t)-Q(t)和BP神經網絡各層神經元的輸入輸出,輸出的參數即為PID控制的比例、積分和微分參數。
3)BP神經網絡進行在線學習整定,對各層加權系數wii=1,2,3進行自適應調節;令k=k+1,重復上述步驟。
1)附加位移控制模塊32發出驅動電機控制信號和比例換向閥控制信號,控制驅動電機驅動液壓泵產生高壓油,經過比例換向閥流量分配進入液壓缸,改變活塞兩側壓差大小,使與活塞連接的直拉桿相對液壓缸輸出附加位移40,并通過轉向梯形機構將附加位移轉化為附加前輪轉角,完成主動轉向干預。
2)轉矩-位移修正模塊30接收經過附加位移控制模塊作用后輸出的附加位移40,采用Hinf魯棒控制方法對助力增益進行修正,輸出電流修正信號41。
3)助力增益修正模塊44分別接收電流修正信號41和理想助力增益38,并對兩者進行線性疊加,輸出弧形直線電機控制信號26。弧形直線電機初級在修正后的控制信號26的作用下,輸出轉向助力轉矩42,經弧形直線電機次級和轉向管柱,作用于循環球轉向器并向車輪傳遞。
本文提出的路感控制方法,增強系統抗干擾能力,保證行駛穩定性,同時獲得較好的轉向路感,且系統魯棒性較好。
圖2 電液主動轉向路感系統的控制原理框圖
本文介紹的電液主動轉向路感控制系統,可根據汽車不同行駛工況,改變轉向系統傳動比大小,在執行主動轉向的同時,克服變傳動比模塊造成的力矩傳遞特性變化對轉向路感的影響,根據路面實際情況施加合適的助力力矩,給駕駛員反饋真實準確的路面信息。
系統采用弧形直線電機助力,直接驅動轉向管柱提供轉向助力,減少了采用普通電機需要搭配減速機構產生的摩擦損耗,結構簡單,易于控制且啟動穩定性較好。
系統采用在循環球轉向器前的轉向管柱進行助力的方式,弧形直線電機輸出的助力轉矩經過循環球轉向器向車輪傳遞,傳動比較大,所需提供的助力轉矩較小,電機體積和質量可以減小,方便在駕駛室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