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爽,梁振新
(1.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產二科,河南 南陽 473000;2.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針灸骨傷系,河南 南陽 473000)
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癥狀,特別是婦女分娩時產后出血被認為是最為嚴重并發癥之一。有研究表明,剖宮產分娩發生產后出血發生率較陰道自然分娩高,因此,需采取有效干預,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確保產婦生命安全[1]。一般采取宮縮素防治產后出血,雖然其療效及安全性均得到認可,但在臨床實踐中仍發現在部分產婦中應用效果并不理想。隨著中醫藥發展,近年來,中醫藥也被用于產婦分娩中。有學者認為,產后逐瘀膠囊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之效,在防治出血方面具有顯著效果,且不良反應小[2]。故本研究以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收治的54例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產后逐瘀膠囊聯合縮宮素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收治的剖宮產產婦5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治療方式分為研究組(29例)和對照組(2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3~38歲,平均(28.54±1.45)歲;初產婦15例,經產婦10例;妊娠時間36~41周,平均(38.65±3.65)周。研究組患者年齡22~37歲,平均(28.45±1.42)歲;初產婦18例,經產婦11例;妊娠時間36~41周,平均(38.68±3.63)周。2組產婦年齡、妊娠時間、分娩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1.2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符合《婦產科學》[3]、中醫診斷符合《中華婦產科學》[4]相關診斷標準。
1.1.3納入標準 (1)符合剖宮產指征;(2)單胎、活胎;(3)擇期手術;(4)年齡22~38歲;(5)產婦或家屬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
1.1.4排除標準 (1)分娩期間或產后發生休克;(2)合并血液系統疾病;(3)存在凝血障礙;(4)合并宮頸囊腫、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5)伴妊娠期并發癥,如妊娠期高血壓等。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2組產婦均接受抗感染、糾正電解質等基礎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宮縮素(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848)治療,胎兒分娩后立即經子宮壁注射20 U宮縮素注射液;手術結束后靜脈滴注20 U宮縮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368),注射速度250 mL/h,連續注射4 h,連續治療3~5 d。研究組接受宮縮素治療同時口服產后逐瘀膠囊(天津宏仁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2020223)治療,每次0.9 g,每天3次,連續治療3~5 d。
1.2.2觀察指標 觀察2組產婦產后發生率及出血量、心率、血紅蛋白變化、總有效率等。采用稱重法,即墊單、衛生紙及紗布計算產后出血量。監測2組產婦用藥前后血紅蛋白水平及心率變化。
1.2.3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中產后出血相關標準:(1)痊愈為用藥后惡露3 d內凈,主要臨床癥狀消失;(2)有效為用藥后惡露減少且于7 d內止血,主要臨床癥狀明顯改善;(3)無效為用藥7 d后仍未止血,與治療前比較各方面均無改善。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2組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及出血量比較 研究組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及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及出血量比較
2.22組產婦用藥前后血紅蛋白水平及心率比較 2組產婦用藥前血紅蛋白水平及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用藥后血紅蛋白水平及心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產婦用藥前后血紅蛋白水平及心率比較
2.32組產婦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產婦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產婦臨床療效比較[n(%)]
隨著生育政策的放開,部分符合生育政策的家庭計劃生育第2胎,產后出血防治也成為產科重點工作之一。剖宮產產后出血病情嚴重、發病快,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干預止血,產婦易發生大出血死亡,嚴重危及產婦生命安全[6]。國內外研究表明,剖宮產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產后出血發生率[7-10]。因此,選擇安全、有效的干預手段預防產后出血對產婦生命健康十分重要。
宮縮素是產科用于產后出血的首選藥物,具有起效快、不良反應小等優點[11]。此藥物的藥理機制為經非胃腸用藥后可與子宮平滑肌上對應的受體結合,從而有效增加子宮收縮頻率及強度,使子宮肌層內部血管受壓迫后有效關閉創面血竇,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12]。不可忽視的是,由于其半衰期較短,宮縮素在胎盤發生宮縮素酶的作用下能在短時間內被清除,需不斷增加劑量維持藥物濃度,而當受體飽和后即使增加用藥劑量也無法增強藥效,甚至有可能誘發其他不良反應,故而需尋找更為有效的藥物防治剖宮產產后出血。
中醫學認為,剖宮產產后出血屬“產后惡露不絕”“產后血崩”范疇,與產婦氣虛、血瘀或血熱等因素相關;也認為是由于產后失血過多損耗元氣,導致氣虛下陷、沖任不固、血失統攝[13]。故而氣虛血瘀是剖宮產產后出血主要病機,認為應補氣養血、去瘀通經為治療原則。
本研究應用常規宮縮素的同時聯合中成藥——產后逐瘀膠囊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取得顯著效果,積極改善了剖宮產產婦的預后。一方面,有效穩定了產婦血紅蛋白、心率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用藥后血紅蛋白水平及心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田香玲[14]研究表明,產后逐瘀膠囊聯合宮縮素治療剖宮產術后產婦可促進子宮復舊,增強子宮收縮力,有效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有效防治了產婦產后出血,盡量避免或降低了產后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及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產后逐瘀膠囊可改善產婦氣虛、血瘀等癥狀,此中成藥的主要成分包括益母草、炮姜、川芎及當歸[15]。當歸作為補血補氣的首選中藥材,發揮了活血補血、引導氣血所歸的功效;而益母草作為婦女良藥,可祛瘀生新,促胞宮內容物順利排出;袍姜具有溫經止血、溫通祛瘀的作用;川芎協助理氣,逐血通經。四味藥物共奏,達到行氣止痛、活血止血的效果,有效降低了術后出血量,預防產后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現代藥理分析結果顯示,產后逐瘀膠囊中的益母草具有收縮子宮的作用,與麥角新堿作用相似,益母草總生物堿3 mg效價相當于0.04 mg馬來酸麥角新堿[16]。中醫學認為,益母草行血養血,行血而不傷新血、養血而不滯淤血,稱之為血家圣藥,主治產后淤血不凈、腹痛等。與此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總有效率(86.21%)明顯高于對照組(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王永淑等[17]研究結果相似。提示產后逐瘀膠囊在有效增強臨床療效的同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體現了良好的臨床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剖宮產術中應用產后逐瘀膠囊聯合縮宮素治療產后出血療效顯著,有效降低了出血量,確保了產婦生命安全,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