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熠豪,王 玨,沈艷梅
(浙江體育科學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4)
場地自行車項目屬于典型的周期性體能類運動項目,需要運動員不斷突破訓練負荷來提高運動成績,而訓練負荷分為外在負荷和內在負荷,外在負荷一般指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內在負荷一般指由于外在負荷的刺激而導致機體某些生化指標出現相應的變化,如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等,并進一步影響到身體機能反饋指標的變化,如血紅蛋白、血清睪酮等。本文通過6年的追蹤研究,試圖從負荷反饋指標和機能反饋指標的變化中找到更適合充實場地自行車訓練的男子運動員。
本實驗以12名浙江省場地自行車隊短距離項目男子運動員為實驗對象,2012年12名運動員的平均年齡為16.91歲,2012年—2017年均在浙江省場地自行車隊進行專業訓練,身體健康,五年中基本沒有重大傷病情況。在2015年以后,獲得過全國錦標賽競標賽冠軍,或全運會前三名,世界杯或者世界錦標賽前6名的運動員,共有5名運動員,定義為“優秀組”,剩余7名運動員定義為“普通組”。
1.2.1 實驗流程和方法。采用追蹤研究方法,每周一清晨,在空腹、安靜狀態下抽取受試者肘靜脈血5ml。其中2ml全血注入肝素鈉抗凝試管,用于血紅蛋白檢測,剩余3ml全血注入普通真空試管,室溫靜置1.5~2h后在離心機上以3 000rpm離心8~10min,取上清液血清250~300ul,用于血清睪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的檢測。
1.2.2 實驗設備。①全自動生化儀BECKMAN CX5(美國)。②流式細胞儀BECKMAN-COULTER(美國)。③Sysmex XT2000i(日本)。
1.2.3 統計分析。全部數據在SPSS13.0和EXCEL2007中處理,以P<0.05時為統計具有顯著性差異,以P<0.01時為統計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如圖1所示,優秀組的血紅蛋白平均值從2012年開始至2017年結束,每年都在增長,在2017年達到最高峰,而普通組則是呈現下降→上升→下降→下降→上升的不規則的變化趨勢,在2014年血紅蛋白平均值達到最高點。在2012—2017年6年間,前三年普通組的血紅蛋白平均值領高于優秀組,后三年則正好相反,優秀組的血紅蛋白平均值領高于普通組。優秀組和普通組的血清睪酮平均值的變化趨勢一致,都是先下降后上升,均在2017年達到最高值。在2012—2015年6年間,優秀組的血清睪酮平均值始終高于普通組。

圖1 2012—2017年間血紅蛋白和血清睪酮變化圖

圖2 2012—2017年間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變化圖
從圖2不難發現,優秀組和普通組的血清肌酸激酶在2012—2017年6年間,均是先降低后升高的變化趨勢,優秀組的最高值出現在2012年,而普通組最高值出現在2017年。除了2012、2015年以外,優秀組的血清肌酸激酶平均值在其余4年中均低于普通組。6年間,優秀組的血尿素氮平均值是先升高,然后連續兩年下降,在2016年再次升高,2017年下降到6年中的最低值,而普通組則是先升高,然后一直下降,同樣是在2017年達到最低值,且兩者的最高值均在2013年。優秀組的血尿素氮平均值在2012—2014年4年中低于普通組,在最后兩年高于普通組。
如表1所見,在2012年、2016年和2017年三年中,優秀組血紅蛋白平均值與普通組相比較,出現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不同的是2012年優秀組的血紅蛋白平均值低于普通組,而2016年和2017年優秀組的血紅蛋白平均值高于普通組;再看表2,在2012年、2013年和2016年三年中,優秀組血清睪酮平均值與普通組相比較,出現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2014年兩者出現顯著性差異(P<0.05),其余兩年沒有出現顯著性差異。

表1 2012—2017年間不同組別運動員血紅蛋白平均值(g/L)比較

表2 2012—2017年間不同組別運動員血清睪酮平均值(U/L)比較
如表3、表4所見,僅在2017年,優秀組的血清肌酸激酶平均值與普通組相比較,出現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其余年份均沒有顯著性差異;而血尿素氮同樣僅在2014年出現顯著性差異(P<0.05)。

表3 2012—2017年間不同組別運動員血清肌酸激酶平均值(ng/dl)比較

表4 2012—2017年運動員間不同組別血尿素平均值(mmol/L)比較
血紅蛋白俗稱血色素,是紅細胞中一種含鐵的蛋白質,是氧轉運環節的核心物質,其主要生理功能是運輸氧和二氧化碳,并對酸性物質起緩沖作用,參與體內的酸堿平衡調節[1]。糜玨的研究也認為,血紅蛋白濃度與運動量關系密切,進行大運動量訓練可引起血紅蛋白濃度明顯下降,因而認為血紅蛋白是反映運動量大小的敏感指標[2]。張衛東,熊正英等研究發現,大運動量訓練早期,由于紅細胞破壞增多,血紅蛋白顯著下降,待機體對運動量適應后,血紅蛋白便可回升。運動員在訓練期間總體表現為先降后升(最低水平大約為11.2%),然后趨于穩定,說明運動員經歷了一個對運動負荷量由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研究也表明,個別運動員的血紅蛋白水平始終波動很大,說明其可能對運動量不適應或是機體狀態不佳[3]。優秀組雖然在前三年低于普通組,但血紅蛋白變化基本呈線性上升趨勢,并在2015年超過普通組,在2016和2017年與普通組產生了非常顯著性差異,而普通組血紅蛋白值在2014年以后是逐步走低的,說明優秀組有更好的訓練量適應能力,而普通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同時優秀組的血紅蛋白在2015年超越普通組后,可能使其對后期的運動負荷有了更好的承受和恢復能力。
運動訓練的屬性就是“加負荷+疲勞+恢復+再加負荷+再疲勞+再恢復”的訓練,目的是提高運動成績。而血清睪酮對于訓練負荷來說是一個免疫學上的敏感指標,與部分專家的關于睪酮是機體內活性最高的一種雄激素,持續大負荷訓練,血清睪酮會有下降[4-6],這一觀點得到了一些動物實驗的支持[7-9]的觀點一致,所以6年來不管是優秀組和普通組的血清睪酮的變化都是呈波浪形變化,且變化趨勢一致,都是在2013年達到一個高值,在2017年再達到一個高值。這是為什么?因為人體的內分泌系統與力量的大小有一定的關系,對機體肌肉力量影響較大的分泌激素有生長激素和睪酮,研究證實,盡管睪酮不是肌肉肥大的唯一因素,但是睪酮對肌肉體積的增大具有積極作用[1]。2013年和2017年均是全國運動會年,而對短距離場地自行車男子運動員來說,力量素質是取得優秀成績的重要能力因素,所以必須在這兩年把運動員的血清睪酮調整到一個較高的范圍里。
同時優秀組的血清睪酮在6年中均高于普通組,且有三年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一年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血清睪酮對于短距離運動員成績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肌酸激酶是短時間激烈運動時能量補充和運動后ATP恢復反應的重要催化酶,與運動時、運動后能量平衡及轉移的關系密切。在安靜狀態下,血清酶的活性相對穩定,血清中CK活性很低,在正常范圍內變動。當機體激烈運動時,血清酶活性就會出現相應的變化[4,10]。所以肌酸激酶跟訓練強度密切相關,由于本研究的抽血時間決定血清肌酸激酶的數值是用來評價機體對訓練強度的恢復反應,從年度變化看,優秀組和普通組的變化趨于一致,圍繞全運會周期呈現波浪形變化,普通組在2013、2014、2016、2017年的血清肌酸激酶高于優秀組,在2017年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所以,優秀組對訓練強度的適應要好于普通組,使優秀組的訓練周期更加良性的發展。同時2017年是全運會年,而教練員對優秀運動員的關注會明顯對于普通運動員,導致訓練強度都會以優秀運動員為標準,各種恢復資源都會傾向于優秀運動員,而普通運動員原本能力就弱于優秀運動員,在相同的訓練強度下會更不容易得到很好的恢復,導致血清肌酸激酶明顯高于優秀組。
血尿素氮主要在人體的肝臟中生成。長時間中等強度運動后,隨著體內氨的產生增加,生成的血尿素氮也也越來越多。這就是為什么血尿素氮可以用來評價運動量和運動員對運動量適應性的理論依據。在訓練早期的2012、2013年,運動員并沒有明顯的分為優秀運動員和普通運動員,大家都是以有氧訓練為主進行日常訓練,對運動量的不適用導致血尿素氮的生成增多,相關研究也表明,運動量越大,血尿素氮升高越明顯;機能適應訓練負荷時,則血尿素氮濃度趨于正常安靜水平,而且恢復的速度迅速[11,12]。Litvinova and Viru給Wistar鼠服用NaH14CO3作標記后進行游泳訓練,一組訓練3h,另一組訓練10h,結果發現游泳訓練3h的鼠肝臟組織內與14C結合的血尿素氮濃度升高了35%,而訓練10h組卻升高了103%,這與許多研究認為運動能誘導血尿素氮生成增加,并且與運動量有關的觀點一致[13]。而隨著對訓練年限的增加,訓練內容逐漸轉向專項以后,優秀組同樣表現出了比普通組更好的適應能力,在2014年兩者出現了顯著性差異(P<0.05)。
4.1 對場地自行車短距離男子運動員來說,血紅蛋白在訓練初期可能不是最主要的機能指標,但是到訓練中后期可能會成為運動員恢復能力的一項主要指標。
4.2 血清睪酮水平的高低對場地自行車短距離男子運動員的成才至關重要,是訓練初期就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指標。
4.3 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分別是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機體對負荷反饋指標,優秀運動員在訓練內容轉換的過程中,適應能力要好于普通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