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2020年推出第二批工作室是廣東臺體制機制改革有序推進的結果。”廣東廣播電視臺黨委副書記、副臺長鐘世勛表示。
2016年,廣東廣播電視臺(以下簡稱“廣東臺”)開始試行“工作室”制度。第一批組建了黎婉儀財富管理工作室、馬志丹工作室尹錚錚工作室、任永全工作室、董珂工作室五大工作室。2020年年底,廣東臺“工作室制度改革再進步,新設立了11個工作室,包括王偉華導演工作室、史山昆全媒體工作室、康毅工作室、《老廣的味道》工作室、黃健節目產業工作室、孫愈普法工作室、曾小強工作室、袁媛教育工作室、曾超工作室、羅記安全工作室、耿澈視頻工作室。
工作室制度改革是深化媒體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我們希望通過工作室的形式,打造融媒的排頭兵,不斷強化互聯網思維,積極探索5G、4K、VR和流媒體等高新技術,推出全息化沉浸式、交互式內容產品,豐富傳播形態、傳播樣式,有效提升融合生產力、傳播力、影響力。“近日,鐘世勛接受《綜藝報》獨家專訪,詳細介紹了廣東臺“工作室”制度改革的經驗辦法與創新措施。
“一室一策”內部創業
媒介環境變遷,傳統媒體站在了深化改革的十字路口。互聯網、通信技術、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不僅推動著傳統行業在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上加快變革,也改變了行業生態。對于廣東臺來說,現階段改革不僅面臨著機構整合帶來的人力資源重新配置問題,也面臨著媒體融合發展帶來的新媒體人才短缺問題。
在鐘世勛看來,傳統事業管理體制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層級管理,生產任務逐級下達,層層考核,員工在相應崗位,按組織意志完成分配任務,功能作用相對固定。傳統管理體制組織能力強大,在完成一些重大任務、大型項目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相較傳統事業管理體制機制,“工作室”制度更加強調員工個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和靈活性。通過制度設計,讓員工成為合伙人,讓工作室成為內部創業平臺,工作室與電視臺共同分享利潤,實現多贏發展。
2016年,廣東臺出臺了《工作室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2020年,廣東臺結合首批5家工作室試點的情況,對《辦法》進行了修訂。各大工作室負責人的權限包括團隊組建權、項目自主權、分配自主權和運營自主權等。臺里除了在政策方面予以保護和支持,在人事、財務、法務等方面也將為工作室提供優先服務,最大限度支持工作室發展。
據了解,廣東臺“工作室”制度改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組織層面,打破傳統的科層制管理,工作室搭配運營公司,直接面對臺內各部門和市場提供生產和服務,二是個體層面,解放員工個體管理束縛,給予其一定的自主權,比如創意自主權、生產自主權、用人自主權、分配自主權等,三是配套政策層面,根據各工作室不同需求,提供辦公場地、創業資金、設備支持、技術保障,并采用“一室一策”,簽訂增量利潤分享協議等。
現行的“工作室”制度主要體現在兩個保護機制和個激勵機制。一是創業保護,給予工作室三年保護期,保護期內大幅減免場地租金、設備使用費,提供創業資金支持,免繳利潤等:二是退出保護,允許優秀人才改革試錯,工作室運營不成功可以退出,人員重新安置,解決創業人才的后顧之憂:三是激勵機制,臺里推出了《獎勵績效發放辦法》《實施業務拓展獎勵指導意見》,鼓勵內部創新創業,除此之外,采用‘一室一策,與工作室簽訂目標責任書,結合不同工作室業務模式,約定不同的利潤分享比例。”鐘世勛進步解釋道。
16大工作室打造融媒體排頭兵
從2016年3月,第一家工作室掛牌至今,廣東臺工作室改革探索歷經5年。5年來,五大工作室展現出的創作活力讓業界驚喜。一方面,這五個工作室推出了包括《追夢在路上》《中國夢創新動力》《四十年:美好生活》《青年強中國強》《2020,不可忘卻的春季》《跑好最后公里》《鐘南山》等批精品力作,獲得國際獎、國家級和省級政府獎項,以及專業獎項近百項。另 方面,工作室利用明星主持人和媒體資源開展公益活動,成立嶺南方言文化傳承保護中心.推出明星志愿者公益節目,宣傳粵港澳優秀傳統文化,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方面多次獲得上級表揚,取得良好社會反響。在媒體融合創新方面,這些工作室也走在前列,探索“媒體+”的融合發展新模式,推出了傳統廣播節目+互聯網金融等新形態節目。
“廣東臺工作室的主要定位是內部創新創業,所以業務范圍更加廣泛。工作室可以是節目團隊轉型,如《老廣的味道》工作室,以品牌節目打造IP,也可以是廣播電視生產的個環節,比如聚焦后期制作的耿澈視頻工作室,還可以是以播音員、主持人為中心的名人工作室、網紅工作室等,不同的工作室將采用不同的運營模式。”鐘世勛表示。
據了解,新成立的11家工作室的篩選程序,包括部門推薦、專家評估、黨委研究。工作室的成立條件有兩種:一種是已經相對成熟的節目制作團隊,這些工作室與其他衛視工作室采用了相同管理模式;另種則由工作室發起人提交方案,只要“有想法、有能力、有資源”,經過綜合評估,符合廣東臺內部創業的條件,也可批準成立。
“首批5家工作室是廣東臺工作室改革的開局者、探索者,在它們探索的基礎上,臺里對‘工作室制度重新進行了優化設計,在工作室的培育、配套、保護、激勵等方面進行了優化,繼續進行改革探索,期待廣東臺工作室能為行業改革轉型提供有益的經驗。”鐘世勛介紹,目前,包括電視新聞中心、廣播新聞中心、珠江頻道、北京節目中心、電視傳輸制作部等多個部門,都有推薦部門業務骨干人才設立工作室的計劃,預計今后將有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工作室的創業隊伍,“未來工作室將成為廣東臺的人才高地和融媒改革的前沿陣地。”
出人才,出精品、出影響、出效益
為應對廣電行業新的變化.2018年以來,廣東臺黨委推出了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措施,廣東廣播電視臺臺長蔡伏青在廣東臺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將其總結為“一二三四五”組合拳:即確立一個目標、堅持“兩輪驅動”。用好“三支力量”、用活“四個機制”、建好“五個體制”,開啟了廣東臺體制機制改革新征程。
2020年,中央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對新時代傳統媒體融合發展提出了總體要求,明確了目標任務,規劃了方法路徑。以機構改革為主線,廣東臺逐步推出了系列改革措施,深化工作室制度改革是其中項,亦是對基層生產組織形式及人才管理的探索性改革。“工作室制度推行,是我臺為應對傳統媒體轉型發展所面對的些體制機制問題,而進行的一種改革探索;是我臺持續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激發主流媒體發展活力動力的重要舉措,通過設立工作室,激活專業人才個體能量,打造名人名品,推動內部創新創業,實現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鐘世勛介紹,此次新推出11家工作室,主要目的是發揮臺各崗位優秀人才在創新、創業、創優方面的輻射帶頭作用,提升個人和團隊的品牌價值,把工作室打造成機制創新、內部創優、項目孵化、人才培養的有力平臺,發揮“出人才,出精品、出影響、出效益的作用。
隨著互聯網與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廣電的傳統優勢在減弱,人才已經成為廣電傳媒業發展的核心資源。如何創新改革現行人才制度,留住現有人才,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潛力,引進急需人才,培養優秀人才,與外部人才展開深度合作?在鐘世勛看來,這些都是傳統媒體,也是當前廣東臺,必須加快解決的關鍵問題。未來廣東臺將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方面,進一步優化完善制度設計,積極進行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