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格羅賽特是英國利物浦的中學教師,擔任初中三年級的班主任。他的班上有74個學生,成績差距很大。看到學生準備國際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格羅賽特擔心成績較差的學生悲觀失望,把這些學生召集起來,組成培養(yǎng)小組對他們進行補課。
第一步是激發(fā)學生專心讀書的興趣,格羅賽特竟然在課堂上給15個學生播放恐怖電影《萬圣節(jié)》,即使學生感到無比害怕,他也要強迫學生必須觀看,他的做法讓學生莫名其妙,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看《萬圣節(jié)》的過程中,在驚悚的同時,培養(yǎng)小組的3個學生心理遭受創(chuàng)傷,其中2人產(chǎn)生自殺傾向。在播放影片后,格羅賽特患肺病請假去醫(yī)治,校長理查德為他代課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異常,趕緊調查了解情況。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后,理查德立即停止格羅賽特的授課資格。
雖然格羅賽特承認自己的做法欠妥,可由于他嚴重違反學校紀律,以致理查德沒有原諒他的過錯,還是將他解雇。失去工件后,格羅賽特覺得委屈,學校的做法存在對病人的歧視,便將學校投訴到利物浦刑事法院。在公開審理時,利物浦刑事法院法官格魯認為,事發(fā)時格羅賽特由于工作量增加承受巨大壓力,并致使心肺功能受損,他放血腥恐怖電影的不當行為,是由他的心理狀況導致的;學校對他的解雇行為,是公平公正的,他沒有遭受不公平待遇。但最終格魯還是以學校對教師健康狀況關心不足為由,判處學校賠償格羅賽特數(shù)萬英鎊。對于法官的宣判,格羅賽特感嘆:“無論我受到的處分,還是學校支付的賠償,都是我不想遇到的事,我與學校都要吸取教訓。”在英國擔任老師的人,應該想到學生的心理因素,不要恐嚇學生,否則下場十分糟糕;英國的學校都要重視教師的身體素質,不能輕易開除教師,否則后果比較嚴重。
隨著媒體的報道,格羅賽特恐嚇學生事件在英國引起廣泛關注。邊山大學與杜倫大學合作,召集347名學生參與研究,學生的平均年齡為15歲,都已經(jīng)學習18個星期的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課程。在研究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回答與教師相關的問題。其中至關重要的問題是,教師是否經(jīng)常用即將遇到的難題,引發(fā)他們對失敗的恐懼,如,“如果你考試失敗了,你就永遠不可能上大學,或者獲得很好的工作。”
經(jīng)過幾個月比較后,學生需要完成問卷,將區(qū)分自我激勵和外部激勵,在學習上的效果究竟如何。科研人員從研究中發(fā)現(xiàn),受到老師威脅較小的學生,往往在測試中表現(xiàn)得更好;遭到教師警告和批評的學生,普遍感到惶恐不安,在學習上更加沒有動力,以致在考試中表現(xiàn)更差。“雖然教師都迫切希望用最可行的辦法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但是估計他們肯定沒有意識到,在與學生交流有關考試重要性的問題時,嚇唬的方式不僅收效甚微,反而可能起到負面作用。試圖用恐嚇策略來督促學生學習的教師,他們的做法必定白費心機。”邊山大學研究員尼爾森科認為,“恐嚇策略對學生沒有效果,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應該禁止對學生采用恐嚇方式。”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