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
“見屏如晤,新年吉祥,一切安好,勿念?!北本r間2月10日,中國農歷庚子年除夕,辭舊迎新之際,孫爽在非洲國家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寫下這樣的新春祝福。
當地網絡信號不好,打電話、視頻都不方便,孫爽只能通過留言給家人、朋友拜年,“幸好大家都理解”。在與祖國有6小時時差的哈拉雷,這一天跟平常并沒有不同。她接受患者咨詢、開展中醫治療,工作之外,自己打點生活起居,與當地蚊蟲“作斗爭”。
從新冠肺炎疫情援鄂到兩次醫療援非,中國(湖南)第18批援津巴布韋醫療隊隊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生孫爽的2020年,總處在“戰斗狀態”。開展座談交流、進行抗疫培訓、為患者針灸診治、參與編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家建議書》、運營中國-津巴布韋中醫針灸中心……兩次援非均作為隊里唯一一名中醫專家,孫爽見證中醫藥在非洲大地上得到理解和信任。
1963年,中國派遣第一支援外醫療隊。58年來,援外醫療隊以精湛醫術和高尚醫德贏得受援國政府和人民贊譽,為增進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友誼作出歷史性貢獻。進入新時代,援外醫療工作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深化國際衛生合作交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療援助津巴布韋,孫爽可謂背負雙重使命。“我有幸成為這場波瀾壯闊抗疫斗爭中的滄海一粟,我和我的戰友、同仁們,無論在哪一方土地,都將堅守自己平凡崗位,身披戰甲,心懷祖國,不負所托,勇毅前行。”
“遠處的高山上,風怎么也吹不開的云帶,像是要把赤道幾內亞這抗疫的重重決心永遠凝固起來一樣。那么,來吧,讓我們攜手,痛快一戰!”
這是2020年5月11日,孫爽作為中國(湖南)赴津巴布韋、赤道幾內亞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剛剛抵達津巴布韋時寫下的文字。一如孫爽的性格,文字也酣暢淋漓。
彼時新冠肺炎疫情已擴散至非洲所有國家,防控形勢嚴峻。非洲整體醫療衛生水平不足,世界衛生組織非洲區域辦事處曾在2020年5月7日預測,一旦非洲國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失敗,疫情可能在第一年就導致非洲高達19萬人死亡、4400萬人感染。中國政府與社會各界支援的抗疫物資跨越重洋,運抵非洲多國。非洲東南部內陸國家津巴布韋也同樣面臨疫情危機,在津中資機構和企業、僑團組織,以及援津醫療隊此前已紛紛伸出援手。
專家組共有12名隊員,來自包括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內的湖南省內多家醫療衛生單位。孫爽是唯一一名中醫隊員。除了換洗衣物,她特意把中藥香囊、穴位敷貼片、艾條等中藥帶上,為方便指導當地民眾進行取穴、認穴,她把一個穴位人體模型也放到行李中?!爸嗅t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我想要將博大精深的中國醫學傳播到非洲,我希望中醫中藥能服務世界人民,使祖國醫學在非洲大地傳播?!?/p>
在津巴布韋,孫爽感受到當地官員和專家對中醫藥的期盼。“第17批中國(湖南)援津醫療隊隊長江志超告訴我,在大家努力下,哈拉雷最大的醫院已經籌備非洲第一個中醫科。當地居民平時有病痛,會尋求中醫藥幫助?!泵看巫?,聽說她是中醫專家,大家紛紛咨詢“中醫藥能給予他們什么樣的幫助,還會討論中醫藥發展對當地傳統醫藥的啟示作用”。
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還結合津巴布韋當時抗疫工作實際情況,集體編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家建議書》,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孫爽記得,專家組從國內出發前就已經著手準備,“在去往津巴布韋的飛機上也一路反復討論、修改,在津巴布韋期間,大家又針對當地情況多次討論,對《建議書》進行完善”。
津巴布韋總統姆南加古瓦致信中國赴津抗疫醫療專家組,感謝中國政府以及中方專家對津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舉措的堅定支持,感謝中方大力分享抗疫經驗和做法,并向專家組致敬。姆南加古瓦在信中說,“中國專家組分享的一線抗疫經驗對津巴布韋的醫護工作者以及科研人員來說非常重要”,他本人以及津巴布韋政府及人民對中國專家組協助津方抗疫深表謝意,他向中國專家組致敬。
2020年5月25日,孫爽跟隨專家組轉戰赤道幾內亞。次日一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座談會便緊鑼密鼓開展。中方專家組和赤道幾內亞新冠肺炎應對與監測技術委員會成員一起回顧赤道幾內亞疫情發生發展情況,就新冠病例分布、救治方案、中醫中藥、防控措施等進行交流討論。直到暮色降臨,討論仍在進行,“這種節奏和方式,考驗著專家組每一位專家的臨場應變能力”。
孫爽說,一天下來,N95口罩像“長”在臉上,摘下來時扯得皮膚有點生疼,每個人臉上都有深深壓痕。赤道幾內亞悶熱天氣里,大家襯衣被汗水沾濕,粘在身上。晚上9點后才能吃上晚餐,而后是共同加班討論第二天可能談到的問題,“這恐怕就是‘逆行者的樣子,也是‘湘軍的傳統和風貌”。
在非洲28天,孫爽穿行7個時區、 2個季節、2個國家,走訪72家機構和單位,開展救治和防控培訓24場,負責解答關于疫情期間員工自我管理及新冠不同分型中西醫治療策略,服務華人華僑、中資機構,線上線下、國內國外互動,聽眾和觀眾逾360萬人次。很多人咨詢時情緒焦慮不安,專家們用最嚴謹、最通俗的話細細講解,用最溫柔、最堅定的語氣來鼓勵加油。孫爽說,最后一句“祝您健康”,是接電話的專家發自內心的最真誠祝福?!霸趯γ客娫捊獯鸷?,我們都記下問題,綜合梳理出最常問的十幾個問題,交給大使館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讓所有打電話和沒打電話的、在焦慮惆悵中的華人華僑同胞們多一份安心和信心?!?/p>
一位華僑同胞給孫爽發信息說:“非常感恩!感謝祖國和所有專家,你們讓華人感覺到來自祖國的關心,誠祝健康快樂、心想事成!”
中西醫結合、中醫藥并用是我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大特色,也是亮點,在津巴布韋、在赤道幾內亞,兩國領導人及內閣成員接到孫爽代表中國專家組贈送的中藥防疫香囊后,都愛不釋手;古巴政府援助赤道幾內亞醫療隊隊長也積極參與到關于中醫藥的討論當中……
“此次與非洲國家合作抗疫、分享經驗過程中,很多人問起中醫藥,有的出于好奇、有的出于懷疑,有的饒有興致、躍躍欲試”。不管怎樣,孫爽都耐心解答。她樂見更多人看到、了解中西醫藥互補、協同抗疫的優勢。中國抗擊新冠肺炎期間,湖北和全國地區中藥總使用率、湖南中醫援鄂醫療隊99.6%治愈率等一系列數字,同樣具有說服力,“這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打開新的大門,也為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提供更廣闊平臺。很高興中醫藥慢慢走入越來越多人的視野”。
除了中醫藥本身,孫爽希望非洲國家了解更多中醫發展經驗。在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四個集中”是基礎,中西醫結合是方法,中醫藥千百年來治療疫病積累的經驗、國家對中醫發展的支持和推動、當代中醫藥人的傳承與堅守,都是此次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底氣。孫爽說,“中醫藥帶來的合作不僅僅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對公共衛生領域、教育、文化交流、中藥材經貿合作等多方面合作都有長遠意義”。
或許正如孫爽2020年6月8日揮別非洲,回國時所說:“長行長在眼,更重重、遠水孤云。告別的時候,向前的人不會流淚,不會停步,心里想說的,說過的沒說的,都在揮揮手里。如果注定,都會后會有期?!?/p>
因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突出,孫爽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隆重舉行,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大會,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與此同時,她接到第二次醫療援外任務。
1973年,湖南省向西非國家塞拉利昂派遣第一支醫療隊。48年來,湖南向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韋共派出長期醫療隊38批次469名隊員,派出短期醫療隊13批次121名隊員。2014年,在塞拉利昂爆發埃博拉疫情的危急時刻,湖南緊急組織43名援塞抗疫醫療隊員,不遠萬里進行醫療援助。此次出征的是中國(湖南)第18批援津巴布韋醫療隊,他們將在津巴布韋開展為期一年救援任務。
似乎一切順理成章,孫爽二次出征。津巴布韋時間2020年9月27日,她時隔四個月再次踏上哈拉雷的土地。按照津巴布韋疫情防控政策,醫療隊抵達后先進行14天隔離。尚在隔離期內,微信“健康咨詢群”不斷跳出信息,向中國醫療隊員咨詢、問診。有人牙疼,有人肚子疼,有人產后頭疼,有人骨折后腿疼,可能要拆鋼板鋼釘,有人血壓高沒藥,有人肺炎之后咳嗽許久不好……“顧不上倒時差,我們盡量以線上解答方式解決一部分患者面臨的醫療問題?!?p>
這一次,孫爽仍是醫療隊里唯一一名中醫醫師,她的任務很明確:運營中國-津巴布韋中醫針灸中心。
針灸中心經國內外相關主管部門、在津僑胞和第17批醫療隊全體隊員努力創建而成,2020年9月25日正式啟動運行。這是南部非洲首個中國中醫針灸中心,也是中國在津巴布韋第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診療中心。針灸中心啟動暨揭牌儀式上,中國駐津大使郭少春說:“這是中醫藥在津巴布韋零的突破?!苯虬筒柬f副總統奇溫加在致辭中講道:“中醫藥將載入《衛生條例法》,中醫針灸中心將載入津巴布韋歷史史冊?!?/p>
幾乎沒有時間熟悉情況,當地時間2020年10月13日,結束隔離第二天,孫爽上崗了。橘黃色房頂,白色墻壁,簡單的巡診臺,上面紅、綠主色,外加黃、藍、紫等各色彩條的logo,中國-津巴布韋中醫針灸中心,裝飾簡潔溫馨,“很多華人華僑患者和當地患者到中心來就診,我們利用針灸等方式開展輔助治療”。
2021年元旦,一面印有“銀針妙灸祛疾,津國中醫湛技”金色大字的錦旗,成為讓孫爽驚喜的新年禮物。錦旗來自患者、當地華人徐先生?!叭ツ?2月,他在一次受寒之后患上急性面癱,因為疫情,就醫不便,他很絕望,聽說我們醫療隊里有中醫,就趕快過來求助”,孫爽對徐先生當時情況記憶猶新。那時孫爽重感冒尚未痊愈,但仍為徐先生進行針灸治療。針灸治療不能中斷,患重感冒的孫爽堅持半個月時間不間斷治療,徐先生痊愈。
在萬里之遙的他鄉遇到祖國醫生,孫爽的針灸技術和暖暖鄉情,讓徐先生驚喜而感動。哈拉雷當地制作不了錦旗,徐先生托人從中國訂制一面錦旗,又一路輾轉,趕在2021年元旦當天,作為新年禮物送給孫爽?,F在,這面錦旗就掛在中醫針灸中心墻上。孫爽每每看到,都會自豪于越來越多的人見證、感受祖國傳統醫藥療效和魅力。
津巴布韋的生活單調、艱苦。尤其因為疫情防控,孫爽和醫療隊的生活兩點一線。早上從基地出發,乘班車到定點醫院,下班后統一乘車返回,節假日、休息日不能私自外出,“國內一些普通娛樂活動,在這里都是奢望”。
醫療隊駐地院子里,老井早已干涸,新井打出來的只有昏黃的泥湯,醫療隊喝水靠從飲用水公司買,儲存在院子里一座三四米高的水塔中,有時送水不及時,一小瓶礦泉水要節省著用一天。停電也是常有的事,一團漆黑中,通訊也困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