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
養蠶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重要技藝,幾千年來,種桑養蠶生生不息傳承。蘭考縣堌陽鎮水驛村,植桑養蠶是當地村民除種地外主要生計。幾年前,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當地黨委和政府就曾表示:因地制宜圍繞桑蠶養殖做文章,使水驛村桑蠶養殖逐漸形成產業化、規?;?,并不斷拉長產業鏈……
蘭考富源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水驛村第一團支書曲慶輝是走在前面的人。他的故事沒有太多曲折離奇、蕩氣回腸的情節,甚至有些簡單:大學畢業后,放棄在城市的高薪職業,回到自己出生的水驛村,做起了職業農民,經過多年努力,腳踏實地,發展特色產業,夯實產業鏈,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2021年,曲慶輝踏入而立之年,對于未來,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帶領鄉親們致富奔小康,同時守護好家鄉的綠水青山,將堌陽鎮打造成未來河南最大的桑蠶小鎮,讓‘蘭考桑葉面成為蘭考新名片?!?h3>天下大利必歸農
水驛村位于堌陽鎮北部,距離蘭考縣城只有20多公里。1991年,曲慶輝便出生于這片土地。兒時記憶中,村里很窮,到處都是土路,鄉親們主要收入就是種植小麥和玉米。沒有娛樂項目的童年,他和小伙伴最盼望的就是“趕大集”,倘若碰上雨天,穿著雨鞋走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一步一滑地邁向集市,依舊樂此不疲。
2010年,他考上河南大學,就讀工商管理專業。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視察時提出縣域治理“三起來”的要求:要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就在那一年,大學畢業的曲慶輝毫不猶豫奔赴上海,因為這里發達,這里繁華,這里機會更多……從事銷售工作的曲慶輝每天都在這個城市奔跑著,不斷上漲的業績,讓他開始享受這快節奏的生活。
半年后,父親的一個電話打破了他日趨平靜的生活。文化程度不高的父親2007年開始在村里建廠養蠶,隨著社會日趨發展,不知道互聯網,對新鮮事物接受程度不高的他顯然經不起市場的波動,企業遇到瓶頸,在大城市拼搏的兒子或許就是父親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在那剎那,父親也不知道曲慶輝會作出何種選擇。
沒有絲毫猶豫,辭職,打包行李,曲慶輝要回家,他沒有給自己留下任何退路?!拔疑谵r村,長在農村,非常了解靠種地為生的老百姓的生活,他們起早貪黑地耕種,勞動收入很少,生活比較艱苦。我的父親倘若不是遇到過不去的坎,一定不會讓我回家,所以選擇回到家鄉創業,就是想運用所學的知識,依靠科技的力量,幫助父親,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曲慶輝說。
“天下大利必歸農”,這句話一直牢牢印刻在曲慶輝腦海中?;氐酱謇?,他自籌資金成立蘭考富源蠶業有限公司,流轉土地200畝,高效率建造了幾個大棚,開始桑蠶養殖及相關產品生產。
完全沒有這一行經驗的曲慶輝,在涉足之后,才發現這一產業遠沒有自己想象中那般簡單。從桑苗種植、桑田管理、桑葉采收、桑葉運輸,到蠶苗培育、蠶苗飼喂、蠶繭銷售……這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所有的努力就將付之東流。
因為是新手,養殖技術不甚成熟,技術管理也不規范,忙碌許久,再一算賬,沒有盈利,這就讓曲慶輝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為了更好地發展,他開始“四處取經”,在網上搜索成功的桑蠶基地,只身前往參觀學習,了解別人的種植方法和集中供養蠶房建設,聽取相關人員介紹目前發展種桑養蠶基本情況,講解桑苗科學栽植與施肥等管理技術。
“這一路,還是遇上的好人多,那些前輩可能看我年紀小,又很有誠心,都會告訴我他們的栽桑養蠶技術和經驗管理模式。”曲慶輝說,“那段時間,邊走、邊看、邊聽、邊問,我對蠶桑產業的發展情況、蠶房建蓋、室內溫度控制、消毒、管理、蠶臺搭建及相關技術環節,都有了進一步思考”。
水驛村多為散戶養蠶,在自家的兩三間屋子里養殖,消毒不好,更無技術可言,直接導致蠶在養殖期間大量死亡。不僅如此,市場對個體戶蠶絲成本的不斷壓價,也使得農民養蠶積極性每況愈下。
經過慎重思考之后,曲慶輝知道只有統一管理,統一規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鄉親們目前的困境。他決定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養殖戶”模式,將貧困戶的土地流轉過來,并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創建了水驛村養殖產業園區,吸收了大量剩余勞動力。
曲慶輝對鄉親們說:“只要大家相信我,愿意跟著我干,蠶種我來挑選、種植技術我提供、種植成果我收購。我有信心帶大家一起發展?!钡菍τ谝粋€20多歲的年輕人,鄉親們最初并不信任。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曲慶輝租了兩輛大巴車,拉著鄉親們去參觀別人的養殖基地。這一辦法收效明顯,開了眼界的鄉親們回來后,表示愿意加入基地,統一管理,進行科學化養殖。
曲慶輝又請來農業專家,手把手教授鄉親們如何操作,在任何一個環節遇到難題,都能馬上得到解決,所有人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年逾七旬的范國娟是水驛村最早的養蠶人,可是一直收入不佳,她和丈夫一合計,決定進產業園區發展。一個棚,一年凈收入2萬多元?!罢f是給別人打工,其實也是給自己打工?!狈秶暾f,“過去自己養賣不上價,還得跑幾十里路去賣?,F在企業請專家傳授技術,也不愁銷路,真是吃了定心丸”。不僅范國娟這樣的“老手藝”,水驛村有養蠶意愿的貧困戶,也進入產業園區工作,并且全部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