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天 胡燦偉
[摘 要]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興旺發展,融合發展是關鍵。近年來,湖北省武漢市在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下,已經采取促進鄉村產業的集成開發的一個重要步驟,推進農村產業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其中鄉村旅游已逐漸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鄉村旅游產業具有規模大、投入大、影響大的特點,可以產生較好的經濟、生態、社會、文化效益,是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引擎。
[關鍵詞] 產業振興;鄉村旅游;湖北省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03-0022-02
隨著鄉村旅游的逐步興起,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振興鄉村產業的重要措施。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發展壯大旅游產業。其中鄉村旅游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發揮特色引領的作用。湖北省作為農業大省,應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產業形式多樣、產品特色鮮明的優勢,因地制宜地探索多種融合發展路徑。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農村的發展來看,農民收入逐年提高,農村環境得到較大的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還面臨著農業比較優勢弱化、農村空心化等諸多問題。其中,鄉村旅游的發展也面臨著產品形式單一、缺乏特色、行業競爭激烈等現實問題。針對這一現狀,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的優化升級是時代的必然選擇。促進新時期我國農村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是農村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振興農村產業的要求。
一、武漢市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湖北省采取了構建中央戰略支點,發展鄉村旅游,著力打造四大休閑農業產業等措施,實施“兩圈一帶”的發展戰略,成果顯著。同時,《湖北省休閑農業總體發展規劃(2013—2020)》,為武漢城市旅游建設提供了理論的指導,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武漢鄉村旅游提供了大量的幫助。武漢市憑借地理條件、歷史遺跡和民俗風貌等優勢,逐漸發展成為國內的旅游大省[1]。
從2004年開始,武漢市充分發揮地方特色,采用點線面開放的模式,抓典型案例,逐漸發展成為在一個特定的區域,以景觀為中心發散布局方式,以當地特色建立旅游業主要支柱產業,并成為武漢市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形式。其中,石榴紅村、黃陂的木蘭天池景區在旅游示范點和特色村項目建設中脫穎而出。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觀念和消費結構也發生改變,許多地區都迎來了城市鄉村旅游發展的新高峰。武漢城鄉旅游區的重點逐漸轉移,著重塑造生活體驗和文化景觀環節,提高城市居民對武漢郊區短途出行的依賴程度,嘗試將其融入武漢居民的生活中。
據相關數據分析,2019年武漢市全市接待3.19億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0.80%;旅游收入總計為3570.7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2.89%。與此同時,依照最新的《湖北省鄉村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5)》,預計2025年,湖北省鄉村旅游業市場份額在湖北省的旅游市場份額占比為60%,這表明湖北省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具備廣闊的空間。
(一)地方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成效顯著
自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市各級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游的發展,通過政策性支援和人才引進,大力促進鄉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經過長時間的規劃和發展,武漢市現有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21個,3A級景區19個,名鎮名村名街27個,農家院14家。這些旅游品牌以其獨特的吸引力,成為武漢鄉村旅游的名片,為武漢樹立了良好的市場形象。
(二)鄉村旅游的硬件和軟件逐漸完善,服務意識不斷提高
目前,武漢市所有鄉村旅游景點都有公交站點,部分景區在旅游旺季開通了直達巴士。同時,道路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方便游客前往。與此同時,各景區硬件和軟件設備逐步完善,服務意識不斷提高[2]。
(三)“三鄉工程”已見成效,依靠鄉村旅游脫貧致富
武漢市政府一直大力推廣市民興鄉、企業工程返鄉,根據相關數據分析,經過這幾年的努力,項目取得了巨大成就。“公民鄉村項目”推動當地農民近萬戶農民休閑房屋租賃合同的簽訂,為當地農民帶來了額外的收入。據統計,相關產業活動為當地農民每戶增加了近6.2萬元的收入。武漢市截至2018年底,共創新實施“三鄉工程”的行政村618個,建設共享農莊2085戶,吸納社會資金316.99億元,實現農民增收48.09億元。
二、當前武漢市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鄉村旅游的高速發展不僅促使武漢市農村地區的經濟增長,也給農民帶了收益。但是,對武漢市鄉村旅游的調查表明,武漢市鄉村旅游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規劃不科學,盲目招商引資
從我國鄉村旅游產業的現狀來看,促進鄉村旅游產業升級仍然面臨許多制約因素。武漢市有些鄉鎮為了實現快速的脫貧,沒有按照實際的發展情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布局,盲目的招商引資,給開發商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導致很多工程出現了爛尾的結局。由于最初對鄉村旅游產業定位的盲目性和認識不足,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同時缺乏政府的相關部門監管,都會使鄉村旅游產業生命周期縮短,容易給當地財政帶來負擔,陷入困境,對當地經濟造成消極影響。
(二)旅游產品缺乏特色,體驗性差
武漢市鄉村旅游景點近幾年快速增長,然而各旅游景點的開發產品特色較少、雷同較多,沒有當地的特色產品,很難吸引大城市游客[3]。武漢市鄉村旅游現在主要以都市田園為主,然而各大景區的體驗項目比較單一,過分依賴農業資源,缺乏文化和地域特色。有些鄉村旅游的開發的途中,以城市別墅群代替了農家樂,瀝青車道代替了林蔭綠道,破壞當地的原始景觀,人工痕跡太過于明顯,大大削弱了應該有的鄉村旅游特色,將景區城市化,損害了鄉村旅游應該有的旅游特色。
(三)專業人才匱乏,管理方式落伍
從武漢市統計年鑒來看,從事旅游行業的人不少,但是專業人才匱乏。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需要會銷售的人才,更需要旅游專業型人才。但是現在各地的鄉村旅游業的實際管理人員大多為當地農民,無法滿足這一行業的需求,無法滿足游客的需要。比如景區的導游,無法體諒游客,反而會與游客發生激烈的爭吵,網絡曝光后引起一片嘩然。目前,優秀管理人員的外流仍然很嚴重,能夠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進行系統培訓的人才缺乏。在實際的鄉村旅游運營過程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員為村干部或者市當地農民,鄉村旅游管理意識亟待加強。這與快速發展的鄉村旅游和管理模式的落實是不相符合的,管理人員的缺失導致的最終結果是低收入,進而出現惡性循環,限制了鄉村旅游的正常發展[4]。
三、科學發展鄉村旅游促進產業振興的策略
如何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實現產業振興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為擴大鄉村旅游產業規模,提高發展質量,探索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模式,實現豐富業態、合理布局和功能完備的目標,本文提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創新發展之路引領鄉村產業振興。
堅持創新發展道路,創新鄉村產業新模式,促進農村產業振興,既保證了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條件,又在確保糧食產量的基礎上擴大了新的格局,改變了農村僅農業的現狀。在新時代,鄉村產業發展應有新的驅動,通過整合鄉村休閑農業、民俗文化、旅游等產業,打造新的發展模式。應根據武漢市鄉村旅游資源現狀,以特色旅游產品開發為點逐步展開,同時應注重旅游文化產品的發掘,并對旅游產品進行正確的定位,樹立高品質鄉村旅游形象。應當鼓勵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利用村獨特的資源,建立獨特的景觀和農業作為切入點,凸顯地方特色。鼓勵建立農業園區、共享農場等。建設特色小鎮,打造生態村落和餐飲、鄉村旅游產業,讓游客體驗更多的鄉村風情。打造以“地方特色”為核心,構造地域鄉村旅游差異化發展模式。要以“人無我有”的概念為引導、豐富的地方特色和鄉村旅游項目為目標,實現區域旅游產業的框架,做到一個主題是一個村莊,一個村莊一個功能的發展模式等,最終形成不同的模式和類型,以獨特的營銷方式促進產品互補、區域互動,最終實現合作共贏。
(二)以科學規劃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產業的綜合效益不斷提升。云谷園田的農事采摘、西江苗寨的民族風情表演都是三種產業融合的成功案例。鄉村旅游項目使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相互促進,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鄉村旅游將繼續擴大發展空間,鄉村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市場注滿活力,鄉村產業也將得到振興[5]。目前來看,武漢市的鄉村旅游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然而,大規模的建造也層出不窮。為實現武漢市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武漢市政府應進行科學的規劃和適度的開發。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推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適度開發江河、湖泊、濕地、森林、草原等原生態資源旅游,積極發展鄉村旅游、農業休閑服務業;充分運用農耕文明的文化價值,保護現有的農村文物古跡、傳統村落和當地的文化習俗。
(三)以專業人才支撐鄉村產業振興。
鄉村產業振興是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也是全面農村振興的宏偉藍圖的重點。近年來,休閑旅游在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了迅速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必須充分發揮旅游產業在拉動經濟增長、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方面的作用。然而,隨著休閑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問題也暴露出來。只有引入相關政策和法律規范,采取相應措施,才能科學發展休閑農業產業,更好地發揮休閑旅游經濟對鄉村產業的支撐作用。人才保障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因素。當前,鄉村振興中的“人荒”問題亟待解決。據統計,只有91.8%的農民達到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整體素質較低的狀況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農村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還不能滿足鄉村振興的硬性要求。鄉村旅游的開發項目可以鼓勵企業和專業人才到鄉村發展,吸引大學生、退伍軍人和新型的農業經營者創業,給當地培養更多專業型人才,不斷提高當地農民的素質和能力,并加強人才對鄉村產業振興支撐。武漢市鄉村旅游經營者多為家庭經營,其經營規模小,較為保守,人員整體的綜合素質不高。因此,要加強人才培養,創新管理方式。
四、結語
振興鄉村產業是新時期鄉村工作的重要戰略目標。我們需要深刻認識到其重要意義,掌握其科學內涵,準確地理解整體要求,把握關鍵信息,結合當前的實際工作情況,認真完成具體工作。在統籌“五位一體”促進鄉村振興的總體布局的同時,依托產業興旺的基礎,堅持優先發展農業和農村的政策,完善機制,促進農村經濟等各個方面的蓬勃發展和繁榮。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有能力和時間進行旅游,給鄉村旅游市場帶來機遇。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促進城鄉一體化,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但是,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還必須注意保護生態環境,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培養鄉村旅游的核心競爭力,發展特色鄉村旅游,促進城鄉一體化,全面實施振興鄉村產業的戰略。
參考文獻:
[1]梁慧超,周璇.新發展理念指導下鄉村產業振興對策研究[J].晉中學院學報,2019,36(6):34-38.
[2]周琳,劉源源,楊萌.發展鄉村旅游 助力鄉村振興[J].鄉村科技,2019(30):62-63.
[3]湖北 推進產業融合 增強振興動能[J].農村工作通訊,2019(17):57-58.
[4]郭靜如.發展鄉村旅游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J].中國農墾,2019(4):48-49.
[5]董菁,毛艷飛,張良.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鄉村旅游產業的優化升級研究[J].農業經濟,2018(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