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80部票房過千萬的分賬作品中,吸金主力
由老牌IP擔當。
經歷“蠻荒式”發展之后,網絡電影在網絡平臺 制作方等行業多方的共同作用下,逐漸走上規范化發展路徑。IP化改編作為網絡電影的主要創作形式之一,業已在行業發展史上留下深刻印跡。
從微電影到網絡大電影再到如今的網絡電影,這伴隨互聯網成長的影視創作形式,從無到有,逐漸獲得資本關注。資金的投入市場的成熟為網絡電影創作打開了新局面,也促使IP化改編從最初蹭IP打創作“擦邊球”的“極限求生模式,演變為發掘獨立IP.開展原創內容系列化開發的商業化模式。多種形式并存的創作樣態,為網絡電影lP化改編的未來前景增添了更多可能。
競爭力與系列化
雖然近年來網絡電影創作者對于原創IP的創作和開發愈加重視,但IP化改編依然在市場層面保持著強勢競爭力。根據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陸續公布的2020年網絡電影年度分賬票房榜單來看,80部票房過千萬元的作品中,吸金主力仍由老牌lP擔當。
《2020年度優酷網絡電影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規劃備案中的IP改編影片數量逾280部,“狄仁杰”“封神榜”的數量增加,均超過40部。
愛騰優三大平臺的年度分賬冠軍分別為愛奇藝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 騰訊視頻的《鬼吹燈之湘西密藏》和優酷的《狄仁杰之飛頭羅剎》,均為IP系列化改編作品。以過5000萬元高票房上榜的愛奇藝騰訊視頻雙平臺上線作品《奇門遁甲》同樣是由授權IP改編創作而成。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認為.IP改編在影視創作領域很常見,進入互聯網時代后,由于網絡平臺逐步擁有大數據掌控能力,能夠通過作品的讀者,觀眾反饋,掌握小說或者IP的市場反響,發掘具有改編價值的IP內容,這種做法能夠有效降低電影改編的市場風險。此外,在片方行業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對于市場預判往往不準,而IP作品的固有觀眾基數優勢,也會進步助推“唯IP化”的現象出現。多種原因的共同作用,構成了網絡電影注重IP化改編的現狀。
“網絡電影以IP化改編為主流的主要原因,還是源于網絡平臺對流量的看重。”北京文化產業投融資協會電影投融資專委會秘書長朱玉卿認為.IP改編、系列化創作具有一定受眾基礎,意味著影片上線之初便具有一定點擊率和播放量的保證,這是非IP作品很難達到的,因此,也造就了網感較強的尋寶盜墓仙俠鬼怪和功夫動作等具有成熟IP支撐的作品占據網絡電影主流的現象。
酷拓IP聯合創始人方世彤認為,目前網絡電影的原創能力仍然相對較弱,以IP改編為主的創作形式能夠保證產出的作品具有較好的數據基底,滿足各方對于播放數據的期待。“畢竟網絡電影的數據導向依然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
從創作層面來講,電影IP系列化可以最大程度發揮作品效應。當首部作品取得定成就,或者基于網絡劇和文學作品進行的改編創作,能夠讓影片在上線之初就擁有定觀眾基礎時,后續的影片系列化可以讓制作方根據首部的播出效果和受眾反饋進行修改和調整,保證后續作品的質量。
骨朵數據統計.2018年和201 9年網絡電影單年播放量排行榜年度前1 5名中就有多部系列影片,《罪途》系列、《特種兵歸來》系列、《大夢西游》系列、《鬼吹燈》系列、《這個保安有點彪》系列一直在網絡電影領域保有定熱度。
2020年,老牌IP“狄仁杰”相關作品有《狄仁杰之飛頭羅剎》《狄仁杰之深海龍宮》,“鬼吹燈”推出了《鬼吹燈之湘西密藏》《鬼吹燈之龍嶺迷窟》《鬼吹燈之龍嶺神宮》等影片,《奇門遁甲》《奇門相術》《封神榜妖滅》《少林寺十八羅漢》《少林降魔》等作品,則與傳統文化相關,并且均收獲相對較高的分賬票房。
多種樣態豐富市場
歷經多年發展,網絡電影的IP化改編市場日趨成熟.逐漸形成了包括經典影視IP改編 網絡文學作品改編、傳統文化IP系列改編等在內的多個代表性流派。
但創作者對于IP改編和原創并沒有過于明顯的好惡。淘夢創始人CEO陰超認為,如果電影能夠很好地還原個IP,無論這個IP是由文學類還是經典影視IP.甚至是游戲IP開發而來,都可以進行系列化改編創作。原創則完全是打開個新世界。“二者之間的差異只是創新力的問題。”陰超透露,淘夢自身的IP改編作品和原創作品所占比例約為1:1。在淘夢創作的網絡電影片單中,既有購買相關版權后改編的“東北往事”系列,也有《狙擊手》《怪獸》《大蛇》等原創作品,未來還會出現《神雕俠侶》等國民級經典影視IP改編的作品。
“無論是古代傳奇,還是民間神話,都可以構成IP化改編的途徑之一,但不能將這個途徑唯化。”石川表示,唯化必將導致作品整體質量下滑,題材選擇也會越走越窄。創作者可以嘗試從年輕人的現實生活中提取故事,融入不同背景的JP當中,進行新的創作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