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超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學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等學校是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推動高等學??萍紕撔禄顒訜o疑是實現上述目標的有效途徑。現有文獻考察了高??萍紕撔沦Y源配置效率及其影響因素(高擎等,2020;張海波等,2021),評估了高??萍紕撔氯绾斡绊憛^域創新績效與經濟發展質量(李燕,2020;王輝和陳敏,2020)。不同于上述文獻,本文著眼于分析高等學??萍紕撔禄顒诱w狀況,比較分析各省份高等學??萍紕撔禄顒蝇F狀,為探索激發高等學??萍紕撔禄盍托实恼呗窂教峁┯幸娼梃b。
表1結果顯示,2010—2019年間,高等學校開展研發活動的機構數明顯增加,從2010年的7 833個增加到2019年的18 379個,增加了134.64%。從年度增長率上看,2015年及以后年份的增長率基本位于兩位數以上,其中2017年年度增長率最高,達到14.61%。從研發活動人員數看,2010年僅為59.36萬人,而2019年已達到123.32萬人,增長了107.75%。從年度增長率上看,2019年的人員增長率高達25.29%,除了2016年之外,其余年份的人員增長率基本維持在6%至7%左右。進一步關注研發活動折合全時人員數,從2010年的28.97萬人年增長到2019年的56.55萬人年,增長了接近1倍,其中,2019年的增長率高達37.62%。同時,高等學校2010年研發活動經費支出僅為597.3億元,到2019年已經增加到1 796.62億元,增長了兩倍左右,2019年的增長率更是高達23.24%。由此可見,從人員和資金投入上看,高等學校研發活動取得長足進步。從產出角度看,高等學校發表的科技論文數量也呈現逐年增長趨勢,從2010年的1 062 512篇增加到2019年的1 447 336篇,增加了36.22%,其中2018年增長率達到6.25%。同時,高等學校專利申請授權數增長迅速,從2010年的37 490件到2019年的213 163件,增長了468.59%,尤其是2011年、2012年、2015年增長率均達到40%以上。
總體而言,2010—2019年間,高等學校研發活動無論從投入還是產出角度看,都呈現明顯增長趨勢,這說明隨著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高等學校愈加重視開展科技創新活動,高??萍紕撔禄盍χ鹉暝鰪姟?/p>

表1 2010-2019年高等學校研發活動整體狀況
本文接下來關注2018年高等學校研發經費內部支出結構,以更加準確地理解各高校研發活動投入現狀。根據EPS數據平臺匯總的數據計算顯示,北京市2018年研發經費內部支出總額為215.49億元,排在第1位;廣東省研發經費內部支出總額排在第2位,達到153.12億元;江蘇省、上海市研發經費內部支出總額較為接近,分別達到126.44億元、124.91億元,位列第3、4位;比較而言,內蒙古、西藏、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區的研發經費內部支出規模較低,都低于10億元。北京市高校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領域的研發經費內部支出規模也遙遙領先,在2018年分別達到85.06億元、111.39億元,而廣東、上海、江蘇等地區的高校位居第二梯隊,基礎研究領域的經費支出額分別達到72.16億元、60.07億元、54.32億元,應用研究領域的經費支出額分別達到65.10億元、55.54億元、50.92億元。在試驗發展領域,江蘇省高校位居第1位,達到21.21億元,北京市高校排在第2位,達到19.04億元,而山西、內蒙古、江西、貴州、云南、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中西部地區高校的支出規模都低于1億元。因此,從高校研發經費內部支出規??矗瑬|部和中西部地區的高校存在明顯差異。從支出結構上看,內蒙古、遼寧、黑龍江、福建以及部分東部省份的應用研究占比超過50%,而山西、安徽、江西、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區高校的基礎研究支出占比較高,達到50%以上,同時,各省份試驗發展領域的支出占比在三類活動中最低。
文章進一步關注各地區高校研發經費外部支出規模和結構。根據EPS數據平臺匯總的數據計算顯示,2018年,北京市高校的研發經費外部支出達到28.393億元,排在第1位,而廣東、上海、江蘇三個地區高校的外部支出規模達到15.808億元、11.603億元、10.188億元,位列第2位至第4位;比較之下,河北、山西、內蒙古、河南、廣西、海南、重慶、貴州、云南等地區高校的研發經費外部支出規模最低,都低于1億元。從研發經費外部支出結構看,河北、上海、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廣東、海南以及部分西部省份高校對境內研究機構支出占比超過40%,而山西、內蒙古、浙江、吉林、河南、云南等省份高校對境內高等學校支出占比超過40%??梢?,不同地區高校的研發經費外部支出結構存在明顯差異。
本文繼續從科技論文、專利申請、專利所有權轉讓及許可收入等角度,分析2018年各省份高??萍籍a出規模及地區占比。根據EPS數據平臺匯總的數據計算顯示,江蘇省、北京市、廣東省高校發表的科技論文數最高,分別達到131 706篇、129 562篇、103 628篇,占全國高校論文數的比重分別為9.48%、9.32%、7.46%;從專利申請數上看,江蘇省高校最高,達到47 383件,占全國比重達到14.77%,廣東省、浙江省高校排名第2名、第3名,專利申請數分別達到27 733件、21 672件,占全國比重達到8.65%、6.76%;從專利所有權轉讓及許可收入上看,北京市高校最高,達到52 994.7萬元,占全國比重為27.94%,上海市高校排在第2位,達到34 333.2萬元,占全國比重為18.10%??梢姡形鞑康貐^高等學??萍籍a出與東部地區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從科技論文發表看,內蒙古、海南、青海、寧夏、新疆、西藏等地區高等學校占全國比重不足1%;從專利申請方面看,山西、內蒙古、海南、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區高等學校占全國比重不足1%;從專利轉讓及許可收入占比看,不僅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四川、貴州等中西部地區占比較低,天津、福建等東部省份高等學校占比也不足1%。
前文分析表明,我國高等學校技術創新活動資金和人力資本投入水平逐年提升,科技創新產出規模也不斷增加。但從地區橫向比較看,東部發達省市與中西部地區相比,仍然在部分指標處于遙遙領先的優勢地位;從研發活動類型上看,部分省市仍需要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比重,提升基礎研究領域資金和人員投入比重。在未來高校科技創新政策中,政府應該推動高等教育空間均衡布局和高等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區高??萍紕撔聺摿?,發揮東部地區高校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促使高校整體科技創新實力邁上新臺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