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苗 周彬
透析療法是使體液內的成分(溶質或水分)通過半透膜排出體外的治療方法,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利用半透膜原理,通過彌散、對流體內各種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電解質移出體外,達到凈化血液的目的,并達到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的目的[1]。目前臨床治療終末期腎病的方法之一即維持性血液透析,因治療費用較高、透析周期較長、依從性要求較高等,造成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有研究顯示,25%~30%的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抑郁癥[2]。血液透析并發癥易導致患者出現自護能力下降,依賴性增加,產生自我感受負擔。感恩是個體根據實際情況,尋找和利用周圍資源,提升自身適應能力,達到消除不良情緒,積極樂觀面對問題和困難,建立良好的生活態度[3]。感恩護理干預屬于人為護理范疇,感恩水平與積極的應對方式呈正相關,同時可以降低負面的自我感受[4]。本次研究選取醫院200 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感恩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及應對方式的影響。
選取2019 年1—12 月期間醫院收治的200 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 符合《臨床血液透析學》[5]中關于血液透析的適應證; 神志清楚,溝通能力正常,能夠配合醫療護理措施; 病情穩定,RRF >5.0 ml/min,24 h 尿量>1000 ml,營養不良評分為輕、中度; 透析充分,每周透析時間保證在12 h ;對本調查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條件: 伴有嚴重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伴有嚴重心、腦、肺、肝疾患; 伴有嚴重感染、結核、惡性腫瘤等疾病; 伴有可能影響本研究的其他疾病。按照組間基線資料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 例。對照組中男51 例,女49 例;平均年齡50.31±7.21 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5例,高中、中專35 例,大專以上30 例;平均病程6.34±1.65 年;接受透析1.34±0.36 個月。觀察組中男52 例,女48 例;平均年齡51.15±7.08 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4 例,高中、中專34 例,大專以上32 例;平均病程7.13±1.22 年;接受透析1.13±0.42 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基礎護理、用藥指導、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健康宣教包括:疾病相關知識、血液透析常識、血管通路維護、運動和飲食指導、并發癥預防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感恩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組建感恩護理干預小組 由1 名透析科醫師、1 名心理醫師及3~5 名透析科護士組成。上述人員需掌握豐富的血液透析相關知識,并接受專業的感恩護理干預理論培訓。通過查閱文獻和臨床研究,提高對患者的評估能力,評估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況,為制定和實施護理方案和具體措施提供依據。評估患者干預后感恩水平、自我感受負擔及應對方式的評分,對于效果不明顯者及時調整干預措施,重新制定和實施護理方案及措施。
1.2.2 制訂感恩護理干預方案 Bandura 的社會認知理論[6]感恩心理的三個元素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見圖1。

圖1 感恩結構模型假設
根據Rredrickson 的感恩構建理論[7],制訂干預方案,通過建立微信群,應用感恩沉思(音樂療法)、感恩記錄、感恩傾訴、感恩講座等方式,指導患者提升依從性,減少自我感受負擔,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
1.2.3 實施感恩護理干預措施 ①建立溝通平臺:運用便捷的通訊方式為患者搭建溝通平臺,建立以感恩護理干預小組為指導的微信病友群,患者可以在群內交流血液透析的經歷和感受,在治療過程中得到的感恩事例;鼓勵患者發送感恩圖片、感恩文章及感恩視頻等,促進其獲得感恩體驗。②發放感恩手冊:護理人員為患者發放感恩手冊,手冊包括感恩沉思、感恩記錄、感恩拜訪等,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通過使用手冊獲得更多感恩體驗。③設定感恩主題:從感恩家人、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感恩醫療4 個方面觀看視頻宣傳片,提高患者的感恩水平和應對能力。使用的視頻材料包括:李強的《感恩父母》演講、《雷鋒群英譜》公益視頻、各地方錄制的旅游宣傳片、《夢想中國》及《幸福人生》等感恩類節目。④感恩沉思(音樂療法):指導患者在睡前回憶當天及過往值得感恩的事情,想象美好的事物或經歷,增強感恩體驗,如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導之恩、親友的幫助之恩。同時配合音樂療法,在每晚睡前播放舒緩優美的音樂,如《聆聽》《夜色鋼琴曲》《神秘園之歌》等。⑤感恩記錄:鼓勵患者記錄感恩體驗,也可通過日記、微博、語音、視頻等方式記錄過往感恩的生活體驗,或者記錄當天的心情和自我感受,同時列出自己感恩的人。每周2 次由干預小組對患者的感恩記錄進行分析,運用專業理論對患者存在的問題予以干預和幫助,以增加其感恩體驗,提高感恩水平。⑥感恩傾訴:增加與患者的溝通,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采用開放式提問,引導患者傾訴內心的不暢快,了解血液透析中遇到的問題及存在的困難,及時疏導不良情緒和體驗,每周2 次,每次30 min;鼓勵患者家屬及親友給予支持和幫助,鼓勵患者向家人訴說現在或曾經獲得過的幫助等感恩體驗,對給予過幫助的人表達感激之情,在節日等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提醒家人通過短信、卡片等送上祝福,表達感恩之情。⑦感恩交流:護理人員每月1 次,收集和分析患者的感恩記錄,與患者親切交流記錄的內容,鼓勵患者通過語言表達說出內心的感激之情,對于情緒激動的患者給予關心和心理疏導,讓患者學會釋放自我感受負擔,強化感恩護理干預的效果。與患者協商后,在征得同意的情況下,將患者的記錄內容整理后分享給其他病友,通過彼此交流,分享感恩心得,建立積極樂觀的態度和良好的應對方式。⑧感恩講座:組織患者參加感恩話題講座,通過介紹感恩事例或名人事跡,使患者獲得更多感恩體驗,每周1 次,每次20 min。⑨感恩拜訪:通過一段時間的感恩護理干預,指導患者通過感恩沉思、感恩記錄、感恩傾訴、感恩交流等方式獲得了更多的感恩體驗,內心的自我感受負擔得到釋放,應對方式也有所改善,此時可鼓勵患者拜訪想要感謝的人,通過書信、電話、微信、登門等方式表達內心的感恩情誼。在得到對方回應的同時,可使患者的感恩水平得到最大滿足,有助于消除自我感受負擔和進一步促進形成良好的應對方式。
1.2.4 干預效果 干預小組每周末組織開展評價,對患者感恩護理干預效果進行分析總結,評價干預措施對患者的影響,通過詢問患者及家屬,了解患者在干預過程中感恩體驗的變化,及時調整干預方案,改進干預方法和措施。
(1)感恩水平:采用McCullough 的感恩問卷(the Gratitude Questionnaire-6, GQ-6)[8]對兩組干預前后的感恩水平進行評價。問卷共6 個條目,1~7 級評分,評分越高提示感恩水平越高。
(2)自我感受負擔:采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 SPBS)[9]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感受負擔進行評價。問卷共10 個條目,1~5 級評分,評分越高提示自我感受負擔越重。
(3)應對方式:采用醫學應對問卷(MCMQ)[10]評價兩組干預前后應對方式。該問卷共20 個條目,3 個維度,面對、回避和屈服3 個因子,4 級評分,其中8 個項目為反向計分。
采用 SPSS 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GQ-6 問卷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GQ-6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干預前兩組SPBS 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PB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干預前兩組MCMQ 問卷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MCMQ 評分中面對因子評分高于對照組,回避和屈服因子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干預前后感恩水平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感覺負擔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應對方式比較(分)
感恩護理干預屬于人為護理范疇。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治療周期漫長,疾病不可逆轉[11]。透析費用、治療周期、預后透析效果等壓力常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自我感覺負擔和應對水平不佳,患者大多存在抑郁問題及自我感覺負擔[12]。對血液透析患者應用感恩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感恩水平,降低自我感覺負擔,提高積極的應對方式[13]。本次研究以本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200 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感恩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及應對方式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GQ-6 問卷評分、SPBS 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GQ-6 問卷評分高于對照組,SPBS 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血液透析患者應用感恩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感恩水平,降低自我感覺負擔,分析原因為:①通過組建感恩護理干預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護理理論培訓,應用感恩護理干預知識,對患者病情及心理狀況,感恩體驗情況進行評估,找到現存問題和改進方向,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②應用感恩護理干預理論,根據評估結果,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干預方案;③具體通過建立微信群,應用感恩沉思(音樂療法)、感恩記錄、感恩傾訴、感恩講座等干預方式,為患者提供感恩護理干預,明顯提高患者的感恩水平,降低自我感覺負擔;④及時評價干預效果,調整和改進干預措施,保證感恩護理干預的有效性。有研究顯示,對血液透析患者實施感恩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感恩水平,降低自我感覺負擔[14],這一論述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干預前兩組MCMQ 問卷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MCMQ 評分中面對因子評分高于對照組,回避和屈服因子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血液透析患者應用感恩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應對水平。分析原因為:①感恩護理干預小組制訂個性化方案,從評估感恩水平、制定干預計劃、實施護理措施、評價護理效果4 個環節入手,使患者獲得有計劃、有目的、連續的護理干預,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依從性;②通過運用感恩護理干預理論,及時疏導患者現存的問題和困難,強化感恩體驗,增加患者樹立正確健康意識和戰勝疾病的信心,正視疾病和透析所帶來的痛苦和困擾,給予心理疏導,提高了患者的感恩水平,降低了自我感覺負擔,促進積極的應對方式;③鼓勵和指導患者通過有效的干預方式達到放松身心,減輕疼痛和緊張,提高各方面依從性的作用,指導患者選擇和使用積極的應對方式;④通過對家屬和親人的指導,使其對患者給予社會支持,幫助和鼓勵患者獲得良好的生活態度和感恩體驗,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積極的應對方式。有研究顯示,對血液透析患者應用感恩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應對方式和應對水平[15],這一論述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血液透析患者應用感恩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感恩水平,降低自我感覺負擔,促進積極的應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