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我國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的事實依然存在。父輩不均等的收入差距會對子女人力資本造成差異,而這種差異會對子女帶來新的收入差距,從而收入不平等形成了代際間傳遞的特點,使得收入不平等長期化從而產生階層固化,阻礙代際收入流動(謝勇,2006)。
父輩收入主要以人力資本投資、家庭文化資本和父母個性特征三個渠道進行傳導,對成年孩子收入產生影響(胡永遠,2011)。
收入分配問題的研究主要從兩方面展開:一是對經濟社會中居民收入的整體分配狀況進行分析;二是探究微觀數據中家庭內部收入代際流動性,從而研究影響居民收入代際傳遞流動性的原因。我國居民家庭收入差距的存在,對子代在后期的財富資本積累奠定了基礎。
對于居民家庭收入差距代際傳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代際收入傳遞本身,收入差距是如何傳遞的研究較少。結合研究目的,本文運用Fields 分解法,Fields 法是在參數回歸的基礎上對半對數回歸模型進行因素分解,可以直觀地反映自變量差異性以及回歸系數對因變量的不平等程度,即因變量的不平等在多大程度上是解釋變量解釋的。
Fields 法是以半對數形式的方程作為決定函數。參數回歸不平等Fields 法嚴格限制回歸方程形式是對數—線性。參數回歸不平等以設定個體收入方程作為研究基礎,本文采用明瑟方程的標準形式如式2.1:

在式(2.1)中,收入變量用Y 表示,Xk是對收入產生影響的解釋變量。βk是影響因素回歸系數,不可觀測變量是殘差項U。具體的參數回歸不平等Fields 法的具體分解過程如下:
對(2.2)式兩側分別取協方差可得: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在設定模型時加入了子代和父輩的年齡[6],對影響我國收入差距代際傳遞的因素進行分解,得出各因素對收入差距的貢獻率。方程的具體形式為2.6 式:


表1 解釋變量分類
本文所選數據來源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2014)數據庫。涉及13946 個城鄉家庭樣本,以樣本家戶中的全部家庭成員作為調查對象。該數據包含家庭經濟庫、成人庫和家庭成員庫,剔除無效信息及缺失數據后,對家庭和成人庫中同屬一個家庭的父代和子代樣本進行配對合成。本文沒有剔除同一個家庭中有多個子代的樣本,最終得到706 個家庭的樣本。
首先確定研究對象。設定子輩和父輩的年齡段為大于18 歲小于60歲;考慮到父輩在60歲以上其職業特性會造成數據缺失,子輩在18 歲以下無收入來源,故將子代年齡小于18 歲和父輩年齡大于60 歲的樣本進行篩除。
下面給出設定變量的名稱及解釋如表2 所示:

表2 設定變量的名稱及定義
在使用Fields 法進行分解前,首先要做半對數回歸,得出相應變量的回歸系數。根據回歸結果,采用Fields 法對影響因素進行分解,分別從年齡段、性別、區域和城鄉給出了各影響因素對收入差距代際傳遞的貢獻程度。
表3 反映了剔除殘差項后全樣本的影響因素貢獻程度,不同年齡段和性別對收入差距代際傳遞貢獻程度,具體分析結果見下表3。

表3 基于Fields 居民家庭收入差距代際傳遞影響因素貢獻程度(%)
由表3 可以得出:在全樣本中,父輩收入和財富資本對子代收入差距代際傳遞的解釋程度分別為和,它們的貢獻程度超過了70%。說明在全樣本中,父輩收入對子代收入具有較為直接的影響,家庭財富資本的積累為子代生活提供了保障,人力資本投資的多少也是至關重要的,自然環境表明了子代所具備的特性以及擁有的自然資源,這些都將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子代收入。
根據年齡分組后得出:隨著子代年齡的增加,父輩收入對子代收入差距代際傳遞的貢獻程度在減弱。父輩收入對于子代年齡在18-25 歲貢獻程度較高。對于年齡在18-25 歲的子代來說,自然稟賦對其收入差距代際傳遞的解釋力較強,其次是社會資本、財富資本,最后是人力資本。對25-32 歲的子代來說,貢獻程度較大的是財富資本,其次是人力資本、自然稟賦,最后是社會資本。子代年齡在32-45 歲,其人力資本對子代收入差距代際傳遞的貢獻程度最大,高于財富資本和社會資本,貢獻程度最低的是自然稟賦。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資本隨著子代年齡的增加,其潛在的影響程度最大,說明人力資本投資對子代收入具有隱性影響。
以性別來分組,父輩收入對女性的貢獻程度高于男性。對于男性而言,財富資本對子代收入差距代際傳遞的貢獻程度最大,高于人力資本、社會資本以及自然稟賦。對于女性來說,人力資本的貢獻程度是最大的,高于社會資本,最低的是財富資本。由此可以得出,在當下中國家庭,家庭財富資本更多的留給兒子;女性在后期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從而減小了收入差距。社會資本對于女性來說,其影響程度相對較為明顯,父輩進行社會資本投資,為其子代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從而收入不斷提高,收入差距在不斷縮小。
表4 在剔除了殘差項后,分三大區域和城鄉來研究各影響因素對收入差距代際傳遞的貢獻程度,具體結果見下表4。

表4 基于Fields 的不同區域居民家庭收入差距代際傳遞影響因素貢獻程度(%)
以不同區域和城鄉來分組,對東部地區來說,財富資本對收入差距代際傳遞的影響最大,其貢獻率為24.85%;對于中部地區而言,自然稟賦對收入差距代際傳遞的貢獻最大為22.72%;對于西部地區來說,人力資本可解釋19.83%子代收入不平等。由此可知,財富資本對東部地區的子代來說,家庭財富資本積累對子代的收入有著明顯的影響,其貢獻程度是最大的。
按城鎮和農村來分類,城鎮地區父輩收入對子代收入的貢獻程度高于農村地區。對于城鎮而言,父輩收入對子代收入差距代際傳遞的貢獻程度為56.63%。社會資本和財富資本對子代收入差距代際傳遞的貢獻程度相差不大。人力資本和自然稟賦的貢獻程度相對較低。對于農村來說,財富資本的貢獻程度是最高的,高于人力資本、自然稟賦和社會資本。由此可以得出,財富資本對于城市和農村來說,其對子代收入差距代際傳遞貢獻程度都是相對較高的,家庭財富資本的積累對于子代來說,直接影響著子代的收入,從而影響子代間收入差距。
根據前面的研究結果,本文主要得出以下主要結論:(1)父輩收入是影響子代收入的主要因素,父輩收入與子代收入間具有較強的代際傳遞性,父輩的收入直接影響著子代收入,父輩收入可解釋超過50% 以上的子代收入不平等。(2)通過引入父輩人力資本、社會資本、財富資本和自然稟賦等影響因素后,父輩收入對子代收入影響是顯著的,人力資本和財富資本對子代收入差距代際傳遞的貢獻程度較大。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子代、不同區域來說,影響側重各不相同。
為了減弱收入差距代際彈性,提高代際流動性來改善當前社會所存在的收入分配問題,從人力資本視角,加大教育投入和培訓力度,政府需加大教育投資,同時確保低收入群體擁有公平的受教育和培訓機會;從社會資本角度,完善制度建設,保持社會關系處于正?;?,有效地規避社會機會不均等現象的發生;從財富資本角度,完善稅收制度和轉移支付再分配;從自然稟賦視角出發,加大環境建設力度,加大環境建設有利于營造舒適的居住環境,改善環境秩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