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虎 曹 劍 方紹勤
警犬追蹤作業受制于多種因素,主要有跡線長度、延時時間、風向、溫濕度、地面環境等。在警犬日常訓練中,我們可以對跡線長度和延時時間進行隨機變換,對風向、溫濕度和地表環境進行篩選,但在警犬的使用中,以上條件都不可能隨我們的主觀意志進行變更,故就跡線長度和延時時間這兩個可變因素,哪一個對警犬追蹤作業具有更顯著影響進行研究,此研究不僅對警犬日常訓練有明顯的指導意義,而且對警犬實戰使用也有參考價值。
在過去的訓練和研究中,警犬追蹤作業常以犬的追蹤興奮性、低頭能力、把線情況和發現物品的能力等作為考核評估的主要指標,但這幾個指標都是經驗性的定性指標,在實際操作時,常常會出現評估者難以通過警犬的作業情況進行定量評估,不同的評估者給予同1 頭犬的考核分數會大相徑庭,失去信度和效度。
基于以上兩方面的現狀,本文以40 頭警犬的室外追蹤作業為研究內容,以“雙線重合度”即助訓布設的跡線和警犬追蹤的跡線兩條跡線軌跡的重合度為評估方法,進行試驗研究,分析影響警犬追蹤作業的主要因素,為警犬訓導員提供訓練支持和研究參考。
(一)試驗犬的選擇
試驗犬為2019~2020 年通過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培訓5 個月且考核合格的刑偵綜合犬,共計20 頭,月齡為10 個月至12 個月。
(二)試驗設備器材準備
秒表、嗅源罐、紗布、剪刀、塑料密封袋、一次性手套、一次性腳套、鑷子、上海楷久“工作犬無線聲像監控作戰與救援指揮系統”(以下簡稱“監控系統”)。

(三)試驗條件
1.天氣條件:室外常溫天氣。因是室外作業,在此項研究中暫不考慮風速、溫濕度等客觀環境因素影響。
2.場地條件:野外山林地。
(四)跡線布設及分析
1.跡線布設:助訓員布設長度為400 米、800 米、1200 米的跡線,均分別延時2 小時、4 小時和8 小時。
2.跡線重合分析:利用“監控系統”對訓導員布設的跡線和警犬的追蹤跡線兩條軌跡進行完整記錄,通過“雙線重合度”分析。
(五)試驗方法
1.助訓員攜帶“監控系統”單兵設備,按照跡線布設要求,正常步伐進行布線,“監控系統”終端對軌跡進行完整記錄并顯示。
2.達到延時時間后,訓導員給犬佩戴“監控系統”犬端設備,指揮警犬進行追蹤,“監控系統”終端對警犬追蹤軌跡進行完整記錄并顯示。
3.取2 條軌跡最大間隔距離的3 個點進行距離測量,并代入方程x=(1-(x1+x2+x3)/100)×100進行統計計算。
(六)數據處理
每種距離對應3 組數據,共9 組數據,每頭犬測試2 次,共計760 組數據,利用Excel 2010 進行數據統計整理,對2 條軌跡中設置的3 個物品點進行“雙線重合度”分析。

表1
(一)通過統計分析,相同長度的跡線分別延時2 小時、4 小時和8 小時,警犬追蹤差異顯著(P <0.05),說明延時時間對警犬追蹤存在明顯影響,延時時間越短,追蹤效果越好,延時時間越長,追蹤效果會逐漸下降。
(二)在延時2 小時和延時4 小時的情況下,400 米和800 米兩種長度的跡線,警犬的追蹤均差異不顯著(P >0.05),說明在延時4 小時內,800 米以內的跡線長度對警犬追蹤沒有明顯影響。
(三)在1200 米的跡線中,延時4 小時和延時8 小時的警犬追蹤和同距離的2 小時跡線存在顯著差異(P <0.05),和400 米、800 米跡線中延時4 小時、8 小時的跡線對比,也存在顯著差異(P <0.05),這說明長度達到1200 米時,除延時2 小時以內的跡線,其余在延時4 小時以上的跡線,警犬追蹤效果均會受到源于時間的明顯影響。
本試驗從警犬追蹤訓練中跡線長度和延時時間這兩個最主要變量入手,選取山林地為地面條件,通過對760 組數據統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800 米跡線長度范圍內,延時時間對犬的追蹤能力相較跡線長度的變化影響更大,在警犬的追蹤訓練中,可以先進行跡線長度的提升,再縮短距離,同步在4 小時內交叉延時時間,這樣才能更好地夯實警犬的追蹤能力。
(二)長度1200 米左右的跡線,在延時超過4 小時,需要時刻關注犬的追蹤作業表現,不然,犬的記憶出現脫線、掉線,會出現不能再繼續作業的情況。
(三)在警犬日常追蹤訓練中,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延時4 小時以上、長度1200 米以上的跡線,這同時也符合警犬追蹤實戰工作的常態。
(四)在警犬現場使用時,需要及時、快速使用警犬進行作業,以免貽誤戰機;尤其是在案發4 小時以上的現場,需要警犬訓導員重點關注警犬的作業表現,并實時對犬的搜查狀態做好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