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凈 ,林燕靜,張愛玲,吳明霞
1.寧德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寧德 352100);2.閩東特色生物資源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寧德 352100)
茶酒是以茶葉為主要原料,采用浸泡或發酵的工藝制備而成的飲用酒的統稱[1]。茶酒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Li等[2]以單樅茶為原料,研制了一種發酵茶酒,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茶酒成分,結果表明,與發酵前相比,茶酒中EC、EGC、EGCG、ECG和兒茶素的含量均有所下降,然而茶酒仍含有相對較多的兒茶素,因此適當飲用茶酒可能是有益健康的。
林娟等[3]通過正交優化了綠茶糯米酒的工藝參數,在最佳參數條件下生產的綠茶糯米酒清亮透明有光澤,具有綠茶的淺綠色、酒味與茶味協調。李擁軍等[4]以單樅茶為原料發酵茶酒,最終確定當酵母接種量為3.1%、發酵溫度21 ℃、發酵液初始pH為3.3時,茶酒感官評分最高。
試驗以紅茶和糯米為主要原料,設置發酵時間、料液比(即糯米飯與茶汁的比值)、加曲量和初始糖度,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設計確定紅茶糯米酒的最佳工藝條件。
紅茶(市售);糯米(山東鶴來香食品有限公司);安琪米酒曲(湖北安琪股份有限公司);維生素C(浙江傅丹衡食品配料有限公司);單寧酸(浙江傅丹衡食品配料有限公司)。
PAL-102型數據糖度計(齊威儀器公司);PHB-4型酸度計(上海力辰西儀器科技有限公司);752N型分光光度計(上海精科儀器公司);202-0B型恒溫培養箱(聯鯨科技儀器);高壓鍋;SHZ-95B型抽濾機(河南省予華儀器有限公司);篩網;10 mm比色皿(宜興奧銳拓光學儀器有限公司);90 mm培養皿(誠儀諾儀器廠);溫度計;酒精計;等。
1.3.1 紅茶糯米酒制作工藝流程
糯米→淘凈→浸泡→瀝干→蒸飯→冷卻→加酒曲攪拌→加入紅茶浸提液→發酵→粗濾→單寧酸沉淀→精濾→裝瓶→殺菌→成品
1.3.2 操作要點
紅茶浸提液的制備:在茶水比為1∶50(g/mL)、浸提溫度100 ℃的條件下浸提30 min,過濾、冷卻、備用。
糯米飯的制備:將糯米洗至無白濁,室溫下浸泡30 min后瀝干,于高壓鍋中將糯米蒸熟至松軟無白心,置于干燥的篩網上,攤開鋪平,冷卻至32~36 ℃,備用。
添加酒曲:在沖至溫熱的飯粒中加入一定量的安琪米酒曲,攪拌均勻,使酒曲充分融入到糯米飯中進行發酵。
發酵:待酒曲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干燥無油的錐形瓶中,用勺子將其壓平,倒入紅茶浸提液,然后用封膜和橡皮筋將錐形瓶密封,置于28 ℃的恒溫培養箱中發酵48~120 h,過濾、澄清。
1.4.1 單因素試驗設計
以150 g糯米飯為基礎,分別考察發酵時間、料液比(即糯米飯與茶汁的比值)、加曲量和初始糖度對紅茶糯米酒品質的影響。
發酵時間水平梯度的設置:在料液比為1∶0.6(g/mL)、加曲量為糯米飯質量的0.5%、初始糖度為自然值的條件下,分別考察發酵時間為24,48,72,96和120 h時對紅茶糯米酒品質的影響。
料液比水平梯度的設置:在加曲量為糯米飯質量的0.5%、初始糖度為自然值的條件下,分別考察料液比為1∶0(未加茶汁),1∶0.2,1∶0.4,1∶0.6,1∶0.8和1∶1.0(g/mL)時對紅茶糯米酒品質的影響。
加曲量水平梯度的設置:在料液比1∶0.4(g/mL)、初始糖度為自然值的條件下,分別考察加曲量為糯米飯質量的0.3%,0.4%,0.5%,0.6%和0.7%時對紅茶糯米酒品質的影響。
初始糖度水平梯度的設置:在加曲量為糯米飯質量的0.6%、料液比為1∶0.4(g/mL)的條件下,分別考察初始糖度為自然值,5,10,15,20和25 °Bx時對紅茶糯米酒品質的影響。
1.4.2 正交試驗設計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設計L9(34)正交試驗,研究發酵時間、料水比、加曲量和初始糖度對紅茶糯米茶酒品質的影響,以發酵所得茶酒的感官評價分值作為依據,確定最適宜的發酵條件。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紅茶糯米酒正交試驗條件的設置
1.5.1 理化指標的檢測
酒精度的檢測,酒精計法;糖度的檢測,糖度計法;pH的檢測,酸度計法;茶多酚含量的檢測,酒石酸亞鐵比色法[5];色度的檢測,分光光度計法[6]。
1.5.2 微生物指標的檢測
細菌總數的檢測,平板計數法[7];大腸桿菌的檢測,平板計數法[8]。
1.5.3 感官評價[3-4]
參考相關茶酒的質量標準和文獻,制定感官評定方法,請相關專業人員對其色澤、香氣、滋味進行品評打分,感官評分標準如表2所示。
表2 紅茶糯米酒的感官評分標準
2.1.1 發酵時間對紅茶糯米酒品質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當發酵時間為24 h和48 h時,茶酒酒精度和糖度均較低,有一部分糯米飯未被酒曲發酵,因此酒汁的風味不夠;當發酵時間達到72 h時,糯米飯中大量的糖分轉化為酒精,紅茶汁也幾乎完全被發酵,酒汁的糖度、酒精度也較適中,酒汁富有茶香和糯米香,風味較好;但是如果長時間發酵,糯米飯變得稀爛,茶汁中的芳香味散發,產生了不良氣味,破壞了酒汁的風味;故最優的發酵時間為72 h。
圖1 發酵時間對紅茶糯米酒品質的影響
2.1.2 料液比對紅茶糯米酒品質的影響
由圖2可以看出,隨著糯米飯的量與茶汁的比值降低,產品中酒汁的酒精度逐漸下降,這是由于過多的茶汁對酒曲的發酵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當糯米飯的量與茶汁的比值為1∶0.4(g/mL)時,茶酒酸甜可口,口感飽滿,風味良好,感官評價最高。當糯米飯的量與茶汁的比值升高到1∶0.2(g/mL)時,由于茶汁少,酒曲的發酵作用較強,酒汁的酒精度高;且由于茶汁較少,酒汁中茶香味不足,酒汁的口感略淡。因此,最適的糯米飯與茶汁的比值為1∶0.4(g/mL)。
圖2 料液比對紅茶糯米酒品質的影響
2.1.3 加曲量對紅茶糯米酒品質的影響
由圖3可以看出,隨著加曲量的增加,酒精度也隨之增加,促進了酒味和紅茶味的協調;加曲量較少時,糯米飯未完全被發酵,酒汁的口感差,缺少風味;當加曲量達到0.6%時,酒汁酸甜可口,口感飽滿,風味較好。經過感官評價,最適的加曲量為糯米飯質量的0.6%。
圖3 加曲量對紅茶糯米酒品質的影響
2.1.4 初始糖度對紅茶糯米酒品質的影響
由圖4可以看出,未加白砂糖的茶酒發酵后,酒汁酸味感較重;加入白砂糖的茶酒發酵后,酒汁的酸味被中和,酒汁清甜可口,甜中帶酸,口感豐富。通過單因素試驗可以推斷出糖度在發酵中至關重要,但是當初始糖度過高時,酒汁偏甜,有點膩口,感官評價較低。因此,當初始糖度為10 °Bx時,酒汁酸甜可口,感官評價最高。
選取發酵時間、料液比、加曲量、初始糖度4個因素,以感官評分作為考察指標,進行L9(34)正交試驗,以確定紅茶糯米酒的最佳工藝條件,結果見表3。
比較A、B、C、D 4個因素中R值的大小,可以看出四因素的影響茶酒品質的順序大小為發酵時間(A)>加曲量(C)>料液比(B)>初始糖度(D),且表3顯示最佳的紅茶糯米酒的發酵參數為A2B2C3D3,即以150 g糯米飯為基質,發酵時間為72 h、料液比為1∶0.4(g/mL)、加曲量為糯米飯質量的0.6%、初始糖度為20 °Bx。
圖4 初始糖度對紅茶糯米酒品質的影響
表3 紅茶糯米酒發酵條件的正交試驗結果與分析
在最佳的發酵工藝條件下進行驗證試驗,得到的最終產品色澤呈米黃色,具有淡淡的紅茶香味、清甜的糯米香和濃郁的酒香味,酒香和茶香協調,口感綿柔,略帶甜味和酸味。
在最佳發酵工藝條件下生產的茶酒產品,通過檢測,其酒精度為14%vol,糖度為20.2 °Bx,pH為3.34,茶多酚含量為56.36 mg/kg,色度為24.89。
細菌總數≤50 CFU/mL,大腸菌群≤3 MPN/100 mL,致病菌未檢出。
茶酒產品整體呈淡黃色,呈微透明狀,有光澤,醇厚的酒香、甜香,入口有糯米香味,后味有紅茶香味,協調悅人,酸甜適口,有新鮮感,口感濃厚,酒香純正。
試驗以紅茶和糯米為主要原料,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優化試驗,在料液比1∶0.4(g/mL)、加曲量為糯米飯質量的0.6%、初始糖度20 °Bx的條件下恒溫發酵72 h,得到紅茶糯米酒,其酒精度為14%vol,糖度為20.2 °Bx,pH為3.34,茶多酚含量為56.36 mg/kg,色度為24.89;產品衛生指標符合發酵酒國家標準;酒體呈淡黃色,呈微透明狀,有光澤,醇厚的酒香、甜香,入口有糯米香味,后味有紅茶香味,協調悅人,酸甜適口,有新鮮感,口感濃厚,酒香純正,冷藏后飲用更佳。這款紅茶糯米酒的研制生產不僅提高了紅茶和糯米的綜合利用價值,還為發酵型茶酒的生產提供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