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憲,王亮
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貯藏保鮮研究所(太原 030031)
馬鈴薯是四大糧食作物之一,營養物質豐富,產量大,有“地下蘋果”的美譽[1],是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優勢經濟作物。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是農業部確定的馬鈴薯優勢產區之一,擁有眾多優質馬鈴薯資源。由于馬鈴薯屬于糧菜兼用的季節性農產品,收獲時間相對集中且產量極大,僅依靠市場鮮食需求與深加工來解決馬鈴薯供給矛盾是非常困難的。通過適宜的貯藏,不僅可以調節市場供應,還可以提高馬鈴薯的經濟價值,因此對馬鈴薯收獲后進行貯藏保鮮尤為重要。然而馬鈴薯在貯藏期間仍繼續進行著各種生理活動,貯藏溫度不當容易提高發芽、失重、腐爛等[2]問題發生的頻率,導致貯藏品質下降,嚴重影響馬鈴薯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研究馬鈴薯在貯藏期間的品質變化,并篩選出適合馬鈴薯貯藏的溫度是實際生產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馬鈴薯的休眠萌發機理[3-4]、種質資源多樣性[5-6]、深加工[7]、品種選育[8]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豐碩的成果,然而對不同貯藏溫度條件下晉薯貯藏效果的研究仍鮮見報道。因此,試驗以山西旱地栽培的晉薯16號為材料,研究不同貯藏溫度對馬鈴薯貯藏期間主要營養物質、生理特性指標及相關酶活性的影響,以期為晉薯貯藏條件優化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晉薯16號,山西省嵐縣;PE保鮮袋(厚0.03 mm,規格為65 cm×70 cm的桶狀),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貯藏保鮮研究所。
過氧化物酶(POD)測定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硫代巴比妥酸,上海展云化工有限公司;3,5-二硝基水楊酸(DNS),上??曝S實業有限公司;三氯乙酸,上海宏瑞化工有限公司;氫氧化鈉、草酸等所有使用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
恒溫冷庫,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貯藏保鮮研究所;Ultrospec 20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英國Pharmacia Biotech公司;Allegra X-30R低溫離心機,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CP224S電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有限公司。
挑選無病蟲害、無機械傷的馬鈴薯裝入襯有PE保鮮袋的塑料周轉箱中,每箱15 kg,隨機均勻分為4組,每組3個重復,分別置于2,4,6和20 ℃的恒溫冷庫中貯藏。自貯藏之日起,每30 d取樣1次測定各項指標。
1.4.1 失重率、腐爛率、發芽率的測定
失重率參照文獻[9]、腐爛率參照文獻[10]、發芽率參照文獻[11]的方法進行測定。
1.4.2 還原糖含量的測定
參照文獻[12]的方法進行測定。
1.4.3 淀粉含量的測定
參照文獻[13]的方法進行測定。
1.4.4 丙二醛(MDA)含量測定
參照文獻[9]的方法進行測定。
1.4.5 過氧化物酶(POD)活性測定
采用過氧化物酶(POD)測定試劑盒測定。
1.4.6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測定
參照文獻[14]的方法進行測定。
1.4.7 淀粉酶活性測定
參照文獻[7]的方法進行測定。
各試驗數據均為3次重復測定后的平均值,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繪圖,并計算標準誤差(±SE)。采用Excel 2010進行顯著性差異分析。
溫度是影響馬鈴薯貯藏品質的重要因素[15-16]。如圖1~圖3所示,不同貯藏溫度條件下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馬鈴薯發芽率、失重率及腐爛率均呈逐漸上升趨勢。貯藏60 d時,2和4 ℃條件下馬鈴薯尚未發芽,6 ℃條件下發芽率為6.68%,而20 ℃條件貯藏發芽率已達100%。貯藏至150 d時,2,4,6和20 ℃條件下馬鈴薯發芽率、失重率及腐爛率分別為:10.06%,4.39%和1.22%;25.54%,6.06%和1.9%;32.82%,9.49%和5.16%;100%,25.11%和15.3%。上述結果表明,2 ℃貯藏馬鈴薯可使發芽率、失重率與腐爛率均處于較低水平,與4,6和20 ℃處理相比,2 ℃貯藏對維持馬鈴薯商品屬性有較好的效果。Janave等[17]對馬鈴薯貯藏的研究也表明低溫貯藏能夠有效降低腐爛率、失重率,抑制出芽。
如圖4所示,不同貯藏溫度條件下馬鈴薯還原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馬鈴薯貯藏30 d時,2,4和6 ℃條件下還原糖含量小幅上升,貯藏至90 d時還原糖含量達到最大,與初始值相比分別增加了173%,144%和132%,顯著高于20 ℃條件下的馬鈴薯(p<0.05,56%)。這是由于馬鈴薯在低溫貯藏會發生“低溫糖化”效應,使淀粉大量向還原糖轉化,還原糖含量大幅升高,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馬鈴薯呼吸作用及營養代謝活動消耗部分還原糖,導致其含量降低[18]。貯藏至150 d時,2,4,6和20 ℃條件下,還原糖含量分別為0.81%,0.67%,0.61%和0.39%。上述結果表明,貯藏溫度是影響馬鈴薯還原糖含量的主要原因,2 ℃貯藏能夠減少還原糖的消耗,使還原糖含量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圖1 貯藏溫度對馬鈴薯發芽率的影響
圖2 貯藏溫度對馬鈴薯失重率的影響
圖3 貯藏溫度對馬鈴薯腐爛率的影響
圖4 貯藏溫度對馬鈴薯還原糖含量的影響
淀粉是馬鈴薯主要營養物質,淀粉含量的變化情況可以反映馬鈴薯品質的變化。如圖5所示,不同貯藏溫度條件下馬鈴薯淀粉含量呈下降趨勢,且貯藏溫度越高,淀粉含量下降越快。但貯藏至60 d時,4 ℃貯藏的馬鈴薯淀粉含量高于2 ℃條件的馬鈴薯。這是由于2 ℃貯藏馬鈴薯時受低溫影響,出現“低溫糖化”現象。貯藏期間淀粉和還原糖之間可相互轉化,但是總體來說馬鈴薯在貯藏期間是淀粉含量逐漸減少的過程,當貯藏溫度小于4 ℃時淀粉大量轉化還原糖的現象尤其明顯[19]。貯藏結束時,2,4和6 ℃馬鈴薯淀粉含量分別為初始值的73.49%,77.63%和70.33%,顯著高于20 ℃貯藏的馬鈴薯(p<0.05,60%);因此,4種貯藏溫度條件下馬鈴薯淀粉含量從高到低分別為4,2,6和20 ℃。
圖5 貯藏溫度對馬鈴薯淀粉含量的影響
MDA是膜脂氧化作用的主要產物之一,在細胞內的積累可作為果蔬衰老與膜傷害的標志[20]。如圖6所示,貯藏至150 d時,在2和4 ℃條件下馬鈴薯MDA增長幅度較為平緩,兩者MDA含量與初始值相比分別增加35.44%和68.96%;而在6和20 ℃條件下貯藏90 d,MDA含量急劇上升,在150 d時MDA含量達到10.82和15.68 mmol/g,與初始值相比分別增加107.27%和200.38%。不同貯藏溫度條件下MDA含量增加幅度為20 ℃>6 ℃>4 ℃>2 ℃。結果說明2 ℃貯藏馬鈴薯能夠抑制MDA含量的迅速上升,從而減輕其對細胞膜的損傷。
圖6 貯藏溫度對馬鈴薯丙二醛含量的影響
POD是吲哚乙酸的側鏈氧化酶,其活性與吲哚乙酸含量呈反比關系,是調控馬鈴薯芽體萌發的關鍵酶[21]。如圖7所示,在整個貯藏期間,馬鈴薯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且貯藏溫度越低,POD活性越高,各處理均在90 d時酶活性達到最大值。在2,4,6和20 ℃條件下貯藏馬鈴薯90 d,POD活性與初始值相比分別升高82.33%,73.45%,50.43%和35.97%,POD升高幅度表現為2 ℃>4 ℃>6 ℃>20 ℃。貯藏90 d后POD活性呈下降趨勢,在150 d,2 ℃貯藏馬鈴薯時POD活性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上述結果表明,將馬鈴薯貯藏于2 ℃可提高POD活性,對延緩馬鈴薯芽體的萌發有一定效果。
圖7 貯藏溫度對馬鈴薯塊莖POD活性的影響
PPO是將酚類物質氧化成醌的關鍵酶[22],其活性水平與馬鈴薯褐變程度密切相關[23-24]。如圖8所示,在整個貯藏期間,不同貯藏溫度條件下馬鈴薯的PPO活性整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貯藏90 d時,20 ℃條件下馬鈴薯PPO活性達到最大值26.57 U,是初始值的2.77倍,增加較明顯。而此時2,4和6 ℃條件下的PPO活性分別為12.79,13.67和14.76 U,與初始值相比分別升高33.64%,42.84%和54.23%,PPO活性雖有小幅增加,但是增幅相對平緩,與20 ℃處理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這是由于低溫抑制了酶的活性[25]。Li等[26]在鮮切馬鈴薯的研究中發現抑制PPO活性可以減輕馬鈴薯褐變程度。因此,馬鈴薯在2,4和6 ℃條件下貯藏其機體內的PPO活性均能維持在較低水平,但是2 ℃與其他溫度處理相比,PPO活性更低,對抑制馬鈴薯的褐變更加有利。
淀粉酶是降解淀粉的主要酶[27]。如圖9所示,2 ℃貯藏30 d時,受“低溫糖化”作用影響[29],淀粉酶的活性顯著高于其它3組(p<0.05),30 d后淀粉酶活性逐漸下降,貯藏120 d時有上升趨勢,但整個貯藏期淀粉酶活性變化較為平緩;4和6 ℃條件下,淀粉酶活性在0~90 d變化相對平緩,隨后酶活性大幅升高,貯藏至150 d時淀粉酶活性與初始值相比分別提高154%和181%。20 ℃貯藏條件下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90 d時酶活性達到最大值83.1 U,是初始值的3.56倍,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淀粉酶活性逐漸降低。以上結果表明:2 ℃條件能使淀粉酶在貯藏期維持在相對穩定水平,有利于馬鈴薯的長期貯藏。
圖8 貯藏溫度對馬鈴薯PPO活性的影響
圖9 貯藏溫度對馬鈴薯淀粉酶活性的影響
以晉薯16號為試材,研究不同貯藏溫度下馬鈴薯貯藏期品質及氧化酶活性的變化。結果表明,2 ℃條件可有效抑制馬鈴薯發芽率、失重率及腐爛率的升高,能維持淀粉含量保持在較高水平。雖然在低溫條件下貯藏會導致馬鈴薯還原糖含量上升,但是加工薯可在加工前進行適當回溫處理從而降低還原糖含量。2 ℃貯藏能夠降低MDA的積累,且能使POD活性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同時抑制馬鈴薯PPO、淀粉酶活性的上升,有效保持晉薯16號的商品價值和食用價值,也為今后晉薯的合理貯藏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