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鄭州 450046)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購買力大幅提升,普通民眾不僅關心吃得飽,更關心吃得健康。一些水產品如魚、蝦及牛羊肉常見于餐桌。另外,中國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對高端水產品、生鮮肉制品的進出口規模呈指數增加。為確保產品質量,包裝方式至關重要,既要保證產品新鮮度又要不失美觀性。因此,保鮮、高效、美觀的包裝方式勢必成為水產品、生鮮肉類產品包裝的發展方向[1-2]。比較常見的包裝方式主要包括簡單覆膜包裝、傳統真空包裝及氣調包裝。簡單覆膜包裝保鮮效果比較差而且是大塊裹包,實際銷售時還需要分切、托盤包裝,會造成二次污染;包裝檔次不高,產品附加值不大。傳統真空包裝的適應性較差、包裝表面存在大量褶皺,不僅美觀性不佳而且影響消費者對產品新鮮度的判斷。氣調包裝保護作用較好,但是高濃度氧氣會滋生好氧細菌、不飽和脂肪酸腐敗,包裝內表面的水霧、反霜會降低產品品質和美觀性[3-5]。
為解決生鮮類食品包裝所存在的問題,通過改進現有真空包裝技術,提出一種食品用真空貼體包裝方式。針對真空貼體包裝過程中溫度控制難題,設計一種基于滑模理論的溫度控制器,通過試驗驗證所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食品真空貼體包裝主要采用硬膜托底、頂部覆膜的方式實現包裝膜緊貼物料,是一種真空包裝模式。一般情況下,將物料放置在硬盒中,硬盒頂部覆膜并送入密封模具;加熱使頂膜軟化,同時對膜與底盒之間腔體抽真空;受壓力差作用,頂膜向下運動逐漸貼在物料表面同時利用頂膜熔融狀態與底盒粘附,最終實現貼體效果。底部硬盒可避免抽真空過程中頂膜出現褶皺。
真空貼體包裝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硬膜底盒可選用預制盒,也可使用底膜熱成型制盒;人工或機器實現物料填充;頂膜覆蓋在裝有物料的底盒上,傳送至真空貼體工位加熱、抽真空;經沖切、廢膜回收等工序后,即可輸出成品完成整個包裝過程。
圖1 真空貼體包裝工藝流程
在整個工藝流程中,熱封至關重要。選用熱板熱封的方式,其結構如圖2所示。熱封部件主要包括上、下兩部分,上部為電加熱板,下部既可以是帶隔熱層的底座也可以是帶隔熱層的電加熱板。在熱封過程中,包裝材料放置在兩部分之間,通過壓合、加熱實現覆膜熔化以及粘連完成熱封。該裝置具有成本低、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等優點,故其使用范圍比較廣。
圖2 熱封部件結構
根據實際生產要求及貼體膜預熱工藝,加熱部件需要滿足幾個要求:1)電加熱板溫度可調,溫控范圍需滿足20~200 ℃,溫度偏差不能超過1 ℃;2)電加熱板預熱時間不能大于15 min;3)加熱部件可適應不同工位要求;4)加熱部件和貼體膜之間需要做防黏處理,避免二者之間相互粘連。為實現所述要求,采用滑模理論設計一種溫度控制器。
考慮到電加熱板預熱過程具有比較強的非線性、時變性和耦合性,可將這些特性視作一種擾動[5-7],設計一種時變滑模控制器實現擾動抑制。雖然傳統滑模控制可以提高溫度控制精度,但是存在溫度超調、系統不穩定等問題[6-9]。所述非線性滑模PID控制,不僅可以確保系統的穩定性,而且能夠提高溫度控制精度。預熱過程的強時變、強耦合性會導致滑模控制器出現劇烈抖振。為解決此問題,在非線性滑模PID控制器中引入時變控制。
傳統滑模PID控制的面函數可表示為
式中:e為溫度誤差;Kp為比例系數,Ki為積分系數,二者均大于0;積分項可以提高系統穩態精度,但容易引起超調、飽和不穩定等問題,可以采用一種非線性PID函數作為滑模面,即
式中:φ(e)可表示為
式(2)和(3)中:φ(e)表示一種非線性函數;e'表示溫度誤差e的一階導數;θ表示φ(e)輸出值的限制常數。
如式(3)所示,使用連續可微函數φ(e)代替積分函數,如果溫度誤差e的絕對值比較小,非線性函數φ(e)能夠放大溫度誤差e;如果溫度誤差e的絕對值比較大,非線性函數φ(e)可使誤差e趨于飽和。本質上,函數φ(e)的輸出值會被限制在區間[-θ,θ]內。
為抑制溫度控制器的抖振現象,在式(2)的基礎上加入時變因子,即非線性時變滑模PID控制器,其滑模面可表示為
式中:λ為時間收斂常數;a為時間指數常數,二者均大于零。
為確保滑模控制的全局魯棒性,設定如下約束條件:t=0時,存在s(0)=0。對非線性時變滑模PID控制器的滑模面求導,可得
令s′=0,可得溫控系統到達滑模面的等效控制量ueq,即
那么滑模控制律可表示為
式(6)和(7)中:η表示增益系數,η>0。
可采用李雅普諾夫函數證明所述控制系統的漸進穩定性[10-13],文中設定Lyapunov函數選擇為V=1/2s2,那么則有
考慮到擾動ΔN是有界的,其最大值為C,所以只要滿足η>C,就會使V'<0。根據穩定性判據,此時說明系統漸進穩定。
為驗證所述熱封機構溫度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自制真空貼體包裝試驗臺,進行相關試驗研究。
包裝頂膜選用聚乙烯薄膜,厚度約0.08 mm;包裝盒選用PP材質預制盒,厚度約0.8 mm,外部尺寸為200 mm×150 mm×30 mm,內部尺寸約175 mm×123 mm×0 mm,盒頂部有約10 mm的熱封邊緣。
作為對比,分別采用傳統PID控制、滑模PID控制、非線性時變滑模PID控制對熱封機構進行溫度控制[14-16],利用紅外測溫設備實時采集熱封機構溫度。設定熱封溫度100和150 ℃,每隔5 s讀取1次熱封機構溫度數值并記錄,試驗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
由試驗結果可以看出,目標溫度100 ℃時,采用所述方法系統達到穩定需要約390 s,超調量接近于0,溫度控制精度可達±0.5 ℃,滿足工藝要求。而采用傳統PID控制,系統達到穩定狀態需要約570 s,超調量達45%,溫度控制精度只有±1.8 ℃;采用滑模PID控制,系統達到穩定狀態需要約410 s,超調量為20%,溫度控制精度為±0.9 ℃。
目標溫度150 ℃時,采用所述方法系統達到穩定需要約440 s,超調量接近于0,溫度控制精度可達±0.6 ℃,滿足工藝要求。而采用傳統PID控制,系統達到穩定狀態需要約650 s,超調量達到50%,溫度控制精度只有±2 ℃;采用滑模PID控制,系統達到穩定狀態需要約450 s,超調量為25%,溫度控制精度為±0.5 ℃。
通過對比可知,所述非線性時變滑模PID控制在響應速度、超調量、溫控精度方面均存在一定優勢,能夠滿足真空貼體包裝熱封要求。傳統PID控制顯然無法滿足要求,而滑模PID控制則在溫度控制精度方面無法滿足要求。另外,通過實際包裝測試,真空貼體包裝在美觀性、保鮮測試等方面均適合食品包裝,具有一定推廣價值。
圖3 目標溫度100 ℃時試驗結果
圖4 目標溫度150 ℃時試驗結果
以食品包裝為研究對象,提出一種真空貼體包裝方式,針對其加熱結構溫度控制問題,設計一種非線性時變滑模PID控制器。結果表明,真空貼體包裝在美觀性、保鮮測試等方面均適合食品包裝;非線性時變滑模PID控制在響應速度、超調量、溫控精度方面均存在一定優勢,能夠滿足真空貼體包裝熱封要求。所述食品真空貼體包裝溫度控制方法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