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工商學院(佛山 528138)
實現食品的冷鏈物流有助于保障產品質量,確保食品安全,這是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關鍵性需求。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新鮮度越來越受到重視,廣大消費者對食品冷鏈物流的配送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一方面,在中國食品安全實現從側重食品數量增加向高產優質并重,在確保質量安全轉變的過程中,冷鏈物流發展迅速[2];另一方面,中國食品冷鏈物流過程中在物流效率、物流成本和物流技術等方面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亟待解決。整體而言,冷鏈物流在中國的發展歷史較短,發展層次相對較低,隨著對冷鏈物流需求的不斷增加,優化冷鏈物流體系成為整個食品行業和物流行業的重要課題[3]。中國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驅動物流行業轉型升級,冷鏈物流在效率、技術和成本管理上有所改觀,冷鏈物流模式呈現出全新的發展趨勢,一些頗具創新性、時代性的物流企業得以迅速崛起,引領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盡管如此,如何促進物流模式優化升級、實現物流調度效率提升仍舊是擺在國內食品貿易流通領域的一個重要話題。如何依托 “互聯網+”平臺優勢、信息優勢和技術優勢實現冷鏈物流模式的優化升級,是中國冷鏈物流相關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鑒于此,從互聯網發展的角度出發,探討國內食品冷鏈物流模式的優化問題,以期為改善冷鏈物流效率提供理論參考。
所謂食品冷鏈,指的是將易腐食品從產地收購或捕撈后,經過產品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環節,最后到消費者手中,其各個環節始終處于產品所必需的溫度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安全,降低損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應鏈系統[4]。食品冷鏈源于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特別是在消費者需求多樣化的背景下,冷鏈物流將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食品冷鏈物流是為實現食品安全的基本需求,同時滿足消費者對食品品質的消費需求,食品安全意識的提升和消費品質需求的增加促進冷鏈物流面臨更高要求[5]。食品冷鏈更多的是食品運輸、儲存過程中要保持一定溫度,確保食品不會變質,保障食品安全。如:水果、蔬菜需要在0~10 ℃溫度下運輸;肉類產品中凍豬肉、凍豬肉片等產品需要-18~-15 ℃運輸溫度;水產品中凍蝦、蟹、貝類需要-18~-15 ℃運輸溫度;等(見表1)。嚴格的溫控要求決定冷鏈物流的技術需求屬性,對物流企業的運輸能力提出更高標準,尤其是在物流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提升冷鏈物流運輸能力成為物流機構脫穎而出的關鍵。
與傳統物流相比,冷鏈物流在每一個環節上對于技術的要求更高,資金投入也更大,成為國家重點扶持的領域。事實上,冷鏈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恒溫”,這就對冷鏈物流技術提出更高和更多要求。食品從生產加工環節到最終的銷售環節,需要一系列技術的支撐以保障實現恒溫,涉及制冷、溫控、倉儲、機械制造等多種技術和學科(見表2)。對于從事冷鏈物流的相關企業而言,完善技術并增強冷鏈物流服務效率是其立于市場不敗之地的關鍵因素。
表1 水果、蔬菜等食品的運輸溫度要求
表2 冷鏈過程中使用的技術和設備
國際上,食品冷鏈物流起源于19世紀上半期,冷凍機的發明開啟冷鏈物流的先河,隨之而來的是歐美國家在20世紀30年代建立起初步的冷鏈物流體系[6]。相比較而言,中國的冷鏈物流起步較晚,基本可以追朔到20世紀50年代,設備僅限于保溫車。在法律層面,直到1982年頒布《食品衛生法》,冷鏈物流在法律層面得以被確定,成為推動冷鏈物流發展的基本保障。時至今日,市場已大有改觀,冷鏈物流發展更加迅速,國內建立較為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同時,如“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冷鏈物流新模式不斷出現,改變行業整體發展軌跡。近年來,電商、新零售等流通新模式層出不窮,冷鏈物流迅速發展,冷鏈物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約為2.35億 t,比2018年增長24.65%;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約為3 390億元,比2018年增長17.6%。中國物流與采購網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冷鏈物流市場規模3 790億元,較2014年的1 500億元的增長近3倍,冷鏈物流市場始終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見圖1)。
如今,廣大居民食品安全意識不斷提升,消費者需求多樣性增強,對安全和品質的追求成為推動中國食品工業發展走向新階段的重要內在因素。同時,輔之以消費形式多樣化的發展,冷鏈物流不再單純是一項物流、倉儲活動,涵蓋文化、娛樂、健康等多種因素的消費需求,使得冷鏈物流無論是在效率上還是服務上都需要轉型升級。正是基于此,國內生鮮行業、電商行業、消費品行業等都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全新的商業模式不斷出現,冷鏈物流邁入新時代。
圖1 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統計
互聯網是這個時代改變一切商業活動的推動者,是傳統商業模式的顛覆者和創新商業模式的構建者,“互聯網+”時代下的物流行業更是如此。對于大多數物流企業而言,通過利用互聯網平臺的長尾效應,在滿足個性需求的同時創造出規模經濟效應,并推動產業結構改造升級[7]。近年來,基于“互聯網+”的市場影響,冷鏈物流發展模式創新可謂日新月異,一大批數字化、科技化的商業模式不斷出現,涌現出一大批如順豐速運、希杰榮慶等發展良好的物流企業,促進冷鏈物流行業得到快速發展。總而言之,互聯網使得冷鏈物流逐步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并不斷改造原有的商業模式,促進冷鏈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在“互聯網+”的推動和加持下,冷鏈物流分別在物流效率、物流成本、物流技術和服務內涵方面實現全面升級:在物流效率方面,互聯網最大的特點無異于是實現信息的快速傳輸和決策的最優化,而冷鏈物流數據繁雜、路線規劃復雜,傳統人工模式根本無法實現快速響應,同時,車輛和人員配置需要具備高度的時效性,這些都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得到有效解決。在物流成本方面,人員、資金、車輛、路線等資源的優化配置極大降低冷鏈物流成本,使得物流企業產出能力增強,有效提高企業利潤,這些都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支持。在物流技術方面,衛星定位系統(GPS)、溫度實時監控系統、射頻識別技術(RFID)、溫濕度紅外遙感等先進信息技術等能夠保障冷鏈物流的高效運行。在服務內涵方面,互聯網在促進冷鏈物流服務質量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也促使冷鏈物流服務實現多元化和多樣化,且個性化服務增多。如通過遠程終端(如手機、電腦、Pad等)實時查看冷鏈物流位置、溫度、運量、路線等信息,并能夠隨時進行調度。
冷鏈能在一定條件下對食品的價值產生決定作用,食品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必須依賴于冷鏈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8]。國內“偽冷鏈”現象層出不窮,所謂的冷鏈物流無非是采用一些簡單的低溫運輸措施,根本達不到不同食品冷鏈的技術要求。如一些食品生產廠商為了減少企業成本,在食品配送的過程中采用“冰塊+泡沫箱”等較為低級的冷藏技術進行食品保鮮,但效果卻大打折扣[9]。從食品包裝、存儲到冷藏車、冷庫配置,再到物流線路規劃、運輸時長和速度設置等,每一項都事關冷鏈物流的效率和效果,最終關切到食品的安全和品質,現有的技術并未全面實現冷鏈的基本要求。
冷鏈物流標準是保障冷鏈物流正常運行的關鍵,也是冷鏈物流得以存在的前提,缺乏標準執行的冷鏈物流只是“偽冷鏈”。研究表明,中國的冷鏈物流投資相對匱乏,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雖然國家制定一系列的相關行業標準,但并沒有形成系統的行業發展體系規范[3]。盡管中國出臺一系列冷鏈物流的技術標準和執行參考(見表3),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是“有標準、無執行”,或者是執行不嚴格。通常情況下,由于食品冷鏈物流配送缺乏國家標準化技術的約束,食品生產廠商僅憑自身的經驗去設置冷鏈物流運輸參數,使食品安全性變得不確定,而這種不確定性最終有可能引發食品安全事件。
在一般情況下,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分為冷鏈物流軟件設施和冷鏈物流硬件設施,而國內冷鏈物流設備供應不足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制約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步伐[10]。相關統計研究顯示,中國的生鮮農產品產量世界第一,冷鏈物流需求量巨大,卻沒有相應的大企業出現,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冷鏈物流網絡體系[11]。基礎設施的缺乏使得冷鏈物流難以實現全覆蓋,導致區域發展差距較大,難以形成一個有效的運輸網絡,而這一問題又無法在短時期內得到快速解決。
表3 部分冷鏈物流相關國家標準
推動食品冷鏈物流優化發展,需要從多個層面、多重角度思考可行措施。基于分析,結合中國冷鏈物流發展的基本現狀,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是保障冷鏈物流正常運轉的根基,也是確保冷鏈物流效率不斷提升的關鍵。著眼于全國市場范圍,不斷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從硬件層面的冷庫建設到冷藏車配置,再到軟件層面的信息系統搭建,需要進行全面統籌規劃。不斷加強投資性支出,推動區域間的合作,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實現區域均衡發展。
推動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冷鏈物流標準化構建有助于推動行業規范發展,實現與國際接軌。一方面要不斷制定更加完善的冷鏈物流標準,并建設配套的監督管理機制,另一方面不斷加強與國際標準的對接與合作,取長補短,制定更加科學、更為有效的執行標準,促進冷鏈物流快速發展。
加強冷鏈物流技術研發。加強應用衛星定位系統(GPS)、溫度實時監控系統、自動識別設備、射頻識別技術(RFID)、溫濕度紅外遙感等先進信息技術,實現訂單從存儲、包裝、運輸等環節全程監控溫度、時間、位置,達到生鮮農產品從產地到需求點全程質量可追溯。
企業之間應加強合作與競爭。合作是促進行業整體進步的重要方式,而競爭則可以促進企業突破發展瓶頸,推動行業質量轉型升級。作為企業而言,既要強化與同類機構的合作,資源互補、優勢互補,又要加強行業競爭,推動冷鏈物流技術研發、管理效率提升,以增強市場服務能力。
實現食品全程冷鏈需建立在物流基礎設施完善、冷鏈技術先進和物流運輸管理高效的基礎上。中國食品冷鏈物流發展建設卓有成效,食品安全重視度不斷提升,但冷鏈物流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冷鏈物流商業模式不斷創新,涌現出大量互聯網平臺、電商平臺等,促使食品生產加工行業加速轉型升級。互聯網有助于食品冷鏈物流實現效率和服務的升級,但對于中國冷鏈物流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短時期內難以有效解決,需要從多個層面和多個角度出發。基于國內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實現食品冷鏈物流模式的全面優化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