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楊

摘? 要:做好煤礦事業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但會給煤礦企業帶來長久穩定的發展,還會為煤礦工人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煤礦企業要采取切實有效的舉措消除煤礦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短板,讓安全管理覆蓋到煤礦生產的每個角落,讓“盲區”不復存在,有效杜絕事故的發生,促進企業安全健康持續發展。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煤礦安全管理問題解析及對應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煤礦;安全生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TD79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153
雖然礦井的管理水平及自動化水平不斷提升, 但是,安全事故的發生卻得不到有效控制。 企業管理、設備維護、作業環境和工人的主觀意識等都是影響生產安全的因素,合理評價安全工作,需要合適的理論指導。本文基于安全保障體系的特點, 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煤礦安全生產進行了風險評價,為安全生產提供了建議。
一、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體制機制不健全
煤礦企業存在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意識不強,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企業沒有按照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健全管理機構。
2.教育培訓不落實
煤礦企業從業人員文化水平和安全意識普遍較低,沒有按照要求開展“三級”教育培訓,有的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也沒有定期組織從業人員開展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等教育培訓,沒有將崗位責任明確到人,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不健全。
3.隱患排查整改不徹底
從業人員文化水平和安全意識普遍偏低,有的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專業知識匱乏,沒有詳細的事故隱患排查清單,不清楚如何排查整改事故隱患,即使發現事故隱患也心存僥幸,沒有及時整改銷號,實行隱患閉環管理;有的企業甚至對重大隱患視而不見、不聞不問;一線從業人員在生產過程中“三違”現象較為普遍。
二、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保障體系的建立
在井下煤炭開采過程中, 受巖層移動、 采掘運輸和人為因素的影響, 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a) 安全保障體系具有復雜性。 在狹小的空間內作業時,設備及人員都相對集中, 生產、通風、運輸等各個子系統間相互制約,系統之間的相互適應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關鍵。 但是,受作業環境、動力災害和生產系統的影響, 致使安全保障體系的復雜性具有高度非線性。 b) 安全保障體系具有動態變化性。 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地層應力、人員以及機械設備都會隨采動發生變化, 影響安全的環境因子及致災因子的種類也會不斷發生變化,導致安全保障體系隨時間呈現動態變化。 c) 安全保障體系具有隨機性和模糊性。 影響安全生產的因素多種多樣,不同生產階段內安全問題的類型也不同,因此,安全保障體系具有隨機性;各系統結構連接的模糊性造成了安全保障體系的模糊性。例如:礦井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具有隨機性,并不能利用數學公式對其進行定量描述,這種隨機性的狀態在安全保障體系中表現為模糊性,嚴重情況下威脅到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d) 安全保障體系具有依托性。不同開采技術下導致礦井發生災害的因素(致災因子)不同,安全保障體系必須依托礦井特定的地質儲存條件和開采方法進行制訂。 e) 安全保障體系具有依托性。 礦井災害的發生往往是由多種致災因子造成的,在特定區域、 特定環境下,一種或者多種致災因子與其他因子相互作用,引發了礦井事故, 因此,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還需考慮不同致災因子之間的依托性。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是基于其特點以及合理的科學理論實現,下圖為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建立基礎,體系的建立充分考慮固有風險因素、人員風險因素、環境風險因素、 管理風險因素和設備風險因素,融合各種風險因素,建立宏觀的指標體系。
三、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具體措施
1.筑牢安全生產基礎
煤礦企業專業人才聘用、設備更新、技術革新、隱患整改等都離不開“錢”。因此,安全生產投入是筑牢安全生產基礎的保證,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
(1)完善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在銀行設立專戶,嚴格按照《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的規定提取和使用煤礦安全生產費用,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實現本質安全。
(2)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各級政府在稅收、項目補貼、信貸等方面給予煤礦企業工藝改造、技術革新、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應急物資保障和職業危害防治等方面大力支持,促進和鼓勵煤礦企業加大對安全生產方面的資金投入,改善和提升安全生產條件。
2.做到精細化管理,加強科技投入
結合煤礦開采的具體情況,構建完善詳細的監管機制,確保設備監管活動的正常開展; 把各流程中的實踐和學習活動處理好,為后期提高學習成效與職業素質打下堅實基礎,明確設備精細化監管和高效評價的權責,由于生產所用設施存在較多的變動,導致安全事故頻繁發生。進一步提升了投入力度,針對安全技術工作進行充分了解和掌握,持續增加在安全技術方面的投入力度,并在安全技術上配置專對的款項,最終給煤礦安全技術的有效進行打下堅實基礎,其中科技屬于保障生產成效的核心因素,所以,現代化科技能夠產出的收益是巨大的。基于此,煤礦公司需要積極自主的爭取國家政府和社會的幫助,開拓專項安全資金的流通渠道,與相關科學研究團隊和相關高校建立協作關系,消除安全問題中的難點問題和重點問題。還應引進全球化的先進技術,組派高層管理人員去到發達國家進修,以充分提高我國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
3.隱患管理
檢驗工作者在檢查安全隱患期間,總是太過表面化、不夠深刻,檢驗到的均屬于表面化的小問題,其中深入性的問題或者是系統性的問題要么檢驗不到,要么不會表述。在整治安全隱患期間,無法分析、研究出引發問題與隱患出現的因素,改進方案不完善。在根源上補充監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應該對煤礦中各類隱患信息監管、排查與整治,做到分級管理,將職責細分到各部門和個人頭上,同時構建相應的獎罰機制。提升對安全隱患的匯總和研究,針對反復產生的問題應該在管理工作中尋求問題,而不應該僅僅將目光放在隱患自身上。
因此,礦井應該不斷完善安全制度,提高工人遵紀守法的意識,進而保障生產的安全、 高效進行。
參考文獻:
[1]高廳.淺析煤礦綜采放頂煤安全開采問題[J].能源與節能,2021(02):35-36.
[2]解宏偉.紫晟煤業安全生產保障體系研究[J].能源與節能,2021(01):116-117+119.
(山西大同大學? 山西大同? 0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