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治中
健康的心理是人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反觀傳統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其服務的對象有限,受時空的制約明顯,教育成本較高,已不能緊跟時代和學生的發展需求。所以,利用互聯網來探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成為現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努力的方向。本文根據“互聯網+”環境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原則,提出了相應的策略,旨在借助互聯網互動性強、開放性高的特點和優勢,探索出一條以互聯網為載體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從而彌補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有效緩解中學生心理問題。
一、“互聯網+”環境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互聯網+”環境下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立足于中學生的教育現狀和心理特點,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使之內容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多樣,從而提升教育效果。
二、“互聯網+”環境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長期以來,我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受師資和課時的制約而側重于群體教育,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青少年的心理越來越呈現出個體性的差異。因此,我們要突出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行真正適合學生的教育。
2.發展性原則
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復雜的,解決起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圍繞學生的心理變化不斷做出調整,使其呈現出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
3.自助性原則
該原則是指學生可以在教師不在場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需求,在網上自主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和方式來解決心理困擾,這樣能有效節約教育成本,擴大教育面。
4.新穎性原則
青少年是各年齡段中接受網絡信息最快的群體,因此,我們要設計新穎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網上心理健康教育。
三、“互聯網+”環境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開設網絡心理微課程
教師可以結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和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擾以及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惑作為內容,制作成微課程,系統地整理分類后,發布在互聯網上,方便學生和家長學習。這不僅延伸了教師的課堂教學,同時也能讓教學效果得到大大提高。
2.進行網上心理測評
網上心理測評就是通過網絡測評系統,對學生測評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最終呈現客觀數據和報告,從而為學校全面、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提供科學支撐。我們還要注意測評結果是否會因學生測評時心理狀態的不同而出現差異,因此,不能將其作為判斷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的唯一標準。
3.開展網絡心理咨詢
網絡心理咨詢指以互聯網為載體,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用微信、QQ、在線咨詢等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這一策略具有傳統的心理咨詢無法替代的優勢,在虛擬網絡中,學生可以隱藏其真實身份,在保護隱私的同時,也利于學生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4.建立微信公眾號
在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可以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實現對特定群體的信息推送,開展更及時、更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利用其中的互動功能,在線解答學生的實際問題。
5.提升心理教師的素質
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要想深入、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提升自身的素質,尤其是依托網絡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我們一方面要引導教師認清新形勢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與互聯網融合的必要性,更新其教育觀念;另一方面要幫助教師轉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教師對網絡技術的應用能力。
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帶來了理念與形式的改變,給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一次巨大的機遇與挑戰。順應時代的要求,走出一條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不僅是對傳統教育的重要補充,也符合當今社會與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助推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