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鴻楠
中圖分類號:? G647.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170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進行了深層次的改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等文件陸續出臺,我國高等教育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黨中央提出“雙一流”建設戰略以來,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以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階段。“雙一流” 是“一流大學+一流學科” ,每5年一個周期,不再是終身制的評價,這種模式打破了固定化的模式,調動了各個高校發展與建設的積極性,正因為此,“雙一流”建設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也對高校人力資源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高校圍繞著人事工作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如創新制度、創新理念、創新服務等改革,高校人事人才工作也關乎著“雙一流”建設的成敗。本文旨在研究“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人事制度創新的路徑,提出解決辦法,服務于“雙一流”建設大局。
一、傳統高校人事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1.人事管理模式及理念不夠創新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人事工作主要是對具體的事進行管理,關注的更多的是事而非人,這種管理模式對于人事管理者來說已經根深蒂固,甚至在一些高校中,并沒有意識到人事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區別。所以將人力資源管理的新理念引進高校,從“人本”理念的角度對高校人事進行管理非常困難[1]。由于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的指導,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比較機械固化,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從而導致目前高校在人事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呈現出一定的滯后性,影響了高校的整體發展。
2.編制設置不夠科學合理
首先,隨著高校的快速發展,機構不斷擴大,人員不斷龐大,但是高校人員編制的核算數有限,與高校實際人員數之間存在缺口,導致了編制配備不足的問題。其次,由于部分高校對編制設置工作的重視性低,以及長期工作模式的束縛,編制設置沒有根據學校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規劃進行調整改變。目前很多高校因人設崗、效率低下問題嚴重,用人方式靈活性低、編制核定不夠科學、人員編制方案單一、人才流動機制不夠完善。
3.激勵作用發揮不夠充分
目前大多數高校通過對教師的工作考核,年終時進行績效獎勵。這種激勵方式實施過程中比較簡單,有利于推動工作的開展。但是考核指標過于單一,不能涵蓋教師工作的各方面,這種方式一方面很難保證最大限度的公平性,另一方面,指標的單一化無法在教師中形成較大的差異,很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及工作熱情。
4.人才隊伍建設不夠完善
一流的人才隊伍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人事管理改革的重點。但是目前高校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的方式還比較單一;第二,各類高層次人才流動性高,“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各高校也通過“挖墻腳”的方式為本校獲取優質的師資;第三,高校對人才的培養、任用等方面沒有體系化的制度,對人才隊伍的假設不夠完善。
二、“雙一流”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創新的必要性
“雙一流”建設對高校人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激活高校人事管理的活力非常迫切,切實改革高校人事管理相關問題是順應“雙一流”建設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取得突破,必須充分重視人事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樹立“人”是高校發展的驅動力的意識,立足自身,把握人事管理的規律,積極探索符合校情的人事管理制度,為高校各方面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雙一流”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創新的路徑
1.轉變管理模式,用先進思想進行人事管理
傳統的人事管理基本上是靜態的,側重于事情本身,而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是動態管理,側重于對人的管理。高校人事管理取得突破,首先就要轉變思想觀念,不能一成不變,充分意識到人力資源是高校發展的源源動力。其次,在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下逐漸建立合理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高校辦學的現代化與科學化。
2.強化崗位管理,提高編制配置效用
面對編制核定數與學校實際的缺口,高校應該立足本校實情,提高編制配置效用。第一,高校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開展編制配置工作,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充分平衡各學科、各單位的需求,實現編制配置的最大化有效。第二,崗位聘用由“固定制”向“流動制”轉變, 采用多樣化的用人方式,如管理崗位、 輔助服務、工勤崗位等可適當采用勞務派遣、勞動合同等方式進行聘用。第三,加強編制設置辦法的研究,順應高校發展及時修改完善并細化設置辦法,助推高校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3.完善激勵機制,增強激勵差異化
為了能更充分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高校應該不斷完善激勵機制。第一,分類設置不同的考核指標。高校應區分不同崗位的教師,根據崗位特點設置符合崗位工作特點的考核指標,盡最大可能提高激勵機制的差異化[2]。第二,馬洛斯的需求層次理論提出人的需求是有不同層次劃分的,高校除了目前的績效獎勵外,還應該關注精神層面的激勵,并將此作為物質獎勵的重要輔助手段。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分類分級管理
人才隊伍是高校發展的中堅力量,所以,人才隊伍的建設對高校十分重要。首先,高校要注重人才隊伍素質的培養,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如培訓、座談等提高教師的素質,豐富教師工作經驗。其次,要對教師進行分級分類,充分考慮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階段教師的需求,解決教師關切的問題。再次,高校要關注師德師風方面的問題,引導教師堅守學術職業的底線,喚回學術精神,激發教師創新動力[3],為“雙一流”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總體來看,大多數高校正在積極順應“雙一流”要求,探索人事管理改革創新的途徑,這是時代的趨勢也是內涵式發展的要求。高校應提高對人事工作改革創新的重視程度,革新已有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編制配置的有效性,充分發揮激勵作用,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不斷增強高校的管理水平,提高高校在“雙一流”建設方面的競爭力。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