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潤生 沈寧
【關鍵詞】活動育人;德育資源整合;道德實踐平臺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24-0028-02
【作者簡介】1.顧潤生,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南京,210013)德育教研員,正高級教師,江蘇省政治特級教師;2.沈寧,江蘇省徐州市湖濱中心小學(江蘇徐州,221006)副校長,高級教師,江蘇省科學特級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首批入庫專家,江蘇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徐州市首批名師工作室領銜名師。
顧潤生:“‘小做大為兒童社區行道德實踐平臺的構建與實施”項目的最大價值是什么?項目的內涵包括哪些?
沈寧: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道德認知發展上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知行不一,即“我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可是我就是不去做,也不知道如何做”。“‘小做大為兒童社區行道德實踐平臺的構建與實施”項目(以下簡稱“社區行”項目)的開展就是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兒童社區行道德實踐平臺”的最大價值就是,為兒童搭建一個“角色體驗”的道德實踐平臺,讓兒童在課程和實踐活動中體驗不同的角色和道德情境,豐富兒童的道德實踐經驗,幫助他們在面對需要進行道德選擇的情境時,做出符合道德認知的行為。
社區是兒童學習與生活的空間,是兒童道德實踐的重要場域,對兒童品格塑造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小做大為兒童社區行道德實踐平臺的構建與實施”項目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小做大為”指向從小做起、長大有為的時間維度,從小社區走向大社會的空間維度,從做一件件小事到指向兒童生命發展的生命維度。其次,“兒童社區行道德實踐平臺”是一個具有認識、實踐、反饋、評價等多種功能的綜合育人平臺。它將兒童的學校生活與社區生活鏈接,讓兒童置身于社區的真實環境中,通過“行社區、知社區、愛社區”的道德實踐活動與課程的設計、實施,讓兒童在社區場域中自主體驗、親歷活動、激發情感、明理導行。
顧潤生:“兒童社區行道德實踐平臺”的建設內容是什么?
沈寧:“兒童社區行道德實踐平臺”的建設內容包括四項,分別是:社區行特色課程的實施、社區行特色活動的設計、社區行特色基地建設、社區行行為激勵系統構建。
社區行特色課程,是將“社區行”活動目標體系與國家課程相融合的特色課程。課程建設目的是為了解決兒童在社區行活動中知識能力、思維方法不足的問題。社區行特色課程分為三個主題板塊,即社區行公民教育課程、社區行公益服務課程和社區行實踐體驗課程,每個主題課程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都有不同的分級目標,指向不同的社區實踐場域。
社區行特色活動,是為了給兒童提供更加廣闊的道德實踐場域,使兒童有更多的機會運用課程當中習得的知識、能力和方法進行真實情境下的實踐體驗活動。我們將社區行特色活動分為“行社區、知社區、愛社區”三類:“行社區”是引導兒童參與社區活動,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熱心公益、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良好品德;“知社區”是鼓勵兒童全面了解社區的狀況,做關注社區發展的有心人,培養兒童關愛社區的情懷,提高兒童實踐探索的能力;“愛社區”是兒童把社區當作自己的家,指導他們通過多種形式表達自己對社區的熱愛,激發兒童從小愛社區、愛家鄉的情感。
社區行特色基地建設,是為了實現兒童的全員參與和道德實踐日常化而拓展的活動空間。我們將社區行基地分成“行社區”基地和“融社區”基地兩類。“行社區”基地就是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兒童提供道德實踐的空間,學校已經與徐州音樂廳、中國礦業大學地質博物館、萬通釀造微生物博物館、協鑫新能源館等社區內的場館建立了長期館校合作關系,定期帶領學生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拓展學生道德實踐的場域。“融社區”基地是學校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如圖書館、廣播站等在校內建設模擬社區場域,積極開展系列模擬社區體驗活動,為“社區行”實踐活動常態化、日常化提供了保證。
社區行行為激勵系統由線上“小做大為道德銀行”和線下“兒童社區行成長足跡”記錄冊兩個評價工具組成。我們通過線上和線下評價的有機結合,對兒童的道德實踐行為進行及時鼓勵,激發兒童參與道德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顧潤生:項目實施存在的問題及發展預期分別是什么?
沈寧:目前項目實施中有兩個最為突出的問題。一是如何將育人目標融入國家課程,形成有鮮明“學科育人”特色的課程方案。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鼓勵教師將學生在社區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和品格上的不足記錄下來,然后開展跨學科教研,將適合的教學內容提煉出來。二是如何實現項目運行過程中的全員參與和全過程指導。我們在實施學校“社區行”活動周的基礎上,整合學校、家庭、社區資源,利用線上和線下的道德行為評價工具,讓每一位教師、家長和社區場館志愿者都成為學生“社區行”道德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和評價者。
項目的發展預期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探索并總結出可供借鑒的“兒童社區行道德實踐平臺”構建與實施的具體方案、路徑和實踐范式;二是形成“社區行”項目資源庫,包括“社區行”教學案例、“社區行”活動方案、“社區行”探館手冊等;三是建立校內、校外“社區行”活動基地,為學生的品格提升打造合適的德育場域;四是形成以成全兒童生命發展、實現兒童道德品質提升為目標的“社區行”道德行為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