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亭
摘? 要:課外閱讀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由于自身各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課外閱讀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導致課程的效率并不高,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249
當代中學生具備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邏輯分析能力以及文學賞析能力,這些是促進新課程改革目標有效落實的重要因素。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拘泥于課堂之內(nèi),只專注課本的知識,重要的是在教學上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課外閱讀便能夠實現(xiàn)這個要求。為此教師應將其設定為教學目標,借助課外閱讀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通過大量閱讀提升學生理解能力。
一、初中生開展課外閱讀訓練的重要意義
1.豐富學生知識儲備
漢語是我國母語,學習語文正是學習漢語的首要途徑,想提升學生對漢語文化的知識儲備,僅靠學習語文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初中生進行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可有效提升學生的漢語水平以及文化素養(yǎng)。通過大量課外閱讀,可以有效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還可積累更多的句子、語法以及語言邏輯等基礎知識。利用大量閱讀課外讀物的方式可以有效拓展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為學生日后發(fā)展打好基礎。
2.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高效進行課外閱讀,需要初中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通過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可有效提升學生文學水平,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受到積極影響,通過語文教師的正確引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通過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學生可在閱讀過程中發(fā)掘適合自身的閱讀方式,找到自身的閱讀方向與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意識,提升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為學生將來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策略
1.對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引起重視和培養(yǎng)
教師自己要先對其引起重視,真正落實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理念。在這種理念下,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閱讀氛圍的同時,也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培養(yǎng)。閱讀是語文的基本的素養(yǎng)積累,課外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學習《春》這個課程時,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在春天這個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里,無論是人還是動植物都充滿了勃勃生機。在課外閱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找到相關的書籍,引導學生對春天這個季節(jié)進行自己的想象,進而拓展學生的課外思維,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對課外閱讀從心底里重視起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繼而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進行有效優(yōu)化。
2.課內(nèi)課外閱讀結合
語文閱讀實際上是不分課內(nèi)和課外的。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由于語文教師有教學進度和課時的限制,教材內(nèi)容有限,語文閱讀自然而然地就劃分為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初中語文教師首先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在上課前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預習,預習內(nèi)容包括提前朗讀教材,查找生僻詞匯,調(diào)查作者的生平,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等。將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聯(lián)系起來,不能單獨割裂開來。
例如,語文教材中《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文。詩歌的體裁對于學生是陌生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通過課外提前閱讀,讓學生反復朗誦,從而讓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印象和認識,之后讓學生分享自己查到的資料得知普希金在創(chuàng)作這是首詩歌時的背景是與總督發(fā)生沖突,之后在村莊被幽禁時所作。學生通過自行查找閱讀資料更加地能夠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也能鼓勵學生在面對挫折時積極向上,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的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初中教師通過課內(nèi)外閱讀的共同點,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實踐課內(nèi)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3.開闊拓展學生眼界
由于初中生年齡以及他們生活軌跡的限制,初中生對于一些事物的了解并不是那么的深入,甚至對于一些事物的體會也沒有那么深刻,所以學生需要通過一些途徑去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從而不斷拓展自己的眼界。而學生了解或者說體會世間百態(tài)的最好途徑便是閱讀課外書籍,從這些優(yōu)秀的書籍中,體會作者筆下的一個個小小的世界,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可以以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眼光來看待世界。
例如,在進行講解《論語十二章》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每一則論語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比如:“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一句話其實是告訴我們,每天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出反思,這樣才可以不斷地改進自己的缺點,成為更加優(yōu)秀的人,學生可以從這一節(jié)課中學習到很多這樣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的道理。《論語》其實是記錄孔子語句的書籍,里面大多是關于為人處世、道德修養(yǎng)等道理的闡述,我會推薦學生在課下對其進行閱讀,一方面可以學習到更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學習論語中的一些理念,論語中的一些觀點在現(xiàn)今仍有很大的影響。
4.鍛煉學生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不同于課本上的文章,課內(nèi)的文章種類比較單一,而課外閱讀的書籍則十分廣泛,學生大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佳作來進行閱讀。在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時,學生天然對其感興趣,就會對書籍的每個段落仔細的深入研究,對具體的段落進行分析。基于此,如果身為初中語文教師的我們能夠講這樣的的閱讀方法用在課外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書籍內(nèi)容和情感,還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例如,我在進行講解《孔乙己》這一篇文章時,會著重講解孔乙己這個任務形象,因為在這篇文章中,孔乙己只是當時社會中被科舉制度殘害的知識分子的一個典型,我會要求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去體會作者批判、諷刺當時社會的思想。這種閱讀方法其實學生在課外閱讀也是經(jīng)常用到的,比如九年級下冊課本最后的名著導讀是《格列夫游記》,這本名著講述了格列夫周游四個國家的故事,作者借助荒誕離奇的情節(jié)來諷刺現(xiàn)實中英國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與罪惡。格列夫經(jīng)歷的事其實也是當時社會的縮影,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需要運用到上述的方法,去明白作者對英國現(xiàn)狀的批判,在閱讀課外書籍時,學生學習的閱讀方法就可以得到充分的運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應用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課外讀物的思考,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喜歡課外讀物,增加自己的課外閱讀量,之后將自己課外閱讀所獲取的知識實踐到初中語文寫作中,讓學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貴州省畢節(jié)市大方縣黃泥塘中學? 貴州畢節(jié)? 5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