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宏
【關鍵詞】價值辨析與引領;教學缺憾;生長;道德與法治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20-0075-02
課堂是一方沃土,始終蘊含生命成長的力量。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課程理念下,需要教師在不斷精雕細琢中去總結得失,在教學缺憾中及時反思總結,在設計使用教學資源上要根據學情設計開放性問題,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注重激發課堂張力,在主題探究活動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展開探究。筆者曾執教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八課《中國人,中國夢》一課,課后細細品味,發現課堂在價值辨析與引領中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反思后力圖在缺憾中尋找到課堂生長的力量。
1.教學資源的使用要注重開放性。
教學《中國人,中國夢》時,筆者從教與學的目標出發,緊扣教學重難點,選用的教學素材盡量做到少而精。例如,在教學“我們的夢想”時,筆者呈現的是精心剪輯編制的《不忘初心,百年筑夢》的視頻;在教學“共圓中國夢”這部分內容時,則選擇播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盛大閱兵”七分鐘的濃縮短片,在幫助學生深切感受中國70年巨變的同時,出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的一段講話。筆者認為,這些熱點資源的使用,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從素材的外延與內涵中挖掘出與教學主題有關的道德與法治觀點。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這些熱點材料的解讀中始終找不準方向,有時會舍本逐末。經過反復思考,筆者認為,在材料的選用上存在教師一廂情愿的問題,即選擇的素材多是教師自己覺得合適的素材,但對學生卻沒有那么好的效果。那么這個問題怎么解決?通過與學科組教師分析研究,我們認為:課堂需要開放,資源也需要開放。
因此,在第二次執教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三環節中加大了“開放”的力度,注重資源使用的開放性。課前,讓學生自主查詢70周年大閱兵的材料或觀看有關視頻,并思考百年筑夢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具體體現。課后,學生自主完成作業:在實現“中國夢,個人夢”的宏偉征程中,我們應該拿出怎樣的行動方案并付諸實踐。這樣,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在課堂上有了準備,也促使他們真情參與實現了深度交流與經驗共享。而課后開放式作業的完成,既深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積淀思想、導航方向。
2.教學環節的設計要注意激發課堂張力。
一般來說,課堂教學能否有效推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結構,因此,很多教師備課時在教與學環節的設計與安排上用力最多。筆者在課堂設計上也力求精致獨到,在執教“我們的夢想”這部分內容時設計了4大環節(“初讀提煉有脈絡—活動探究有路徑—釋疑解難有實效—反饋提升有愿景”),每一環節中又安排若干主題探究活動。可以說,課堂設計科學精準,環環相扣,逐步深入,條理分明。
但是,在具體教學中,筆者發現課堂環節的結構之美有了,但課堂的張力卻嚴重不足,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步驟按部就班前行。反思之后,筆者認為,課堂的使命在于激發學生的激情,課堂教學就是要讓學生針對所學說出自己的想法,發出自己的聲音,形成自己的觀點。因此,再次執教這部分內容時,筆者放棄了追求課堂結構上的完美,而是在課堂中,捕捉生成的契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看法,合理加以引導,引導學生從困惑處釋疑、從盲區中解脫,進而實現思維進階,達成教學目標。
3.主題探究活動設計要注重價值辨析與引領。
在教學中筆者試圖通過精耕細作,將書本中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學會用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增強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的意識和能力。例如,在“我們的夢想”探究活動時,對中國夢的理解如何做到全面深刻,筆者充分利用教材“探究與分享”的資源——“對于中國夢,人們有著不同的理解”,現場展開分組爭辯。在學習“共圓中國夢”時,筆者對教材中提供的“觀察勞動者的手”進行了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從獲得“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等偉大而又平凡人物的手說開去,感受他們手的溫度與力量。之后對華為總裁任正非的“時光不能倒流,如果人能夠從80歲開始倒過來活的話,人生一定會更加精彩”這一觀點進行評析。
但主題探究活動結束后,筆者發現上述探究活動設計得過于“精細”,給學生探究的機會太少。經過反思,筆者覺得,所謂“探”,就是首先要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先行試“探”,在探而不得或是探而不明的時候,再充分利用教材、課件或收集的資料等借助師生、生生之間的“究”,弄清問題的本真,這樣可讓學生的探究活動貫穿學習的始終,真正把課堂轉變為“學堂”。
因此,在重新設計這一課的主題探究活動時,筆者試圖圍繞“尋”“探”“育”來展開學習過程:(1)尋求理論支撐,探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大夢想的科學依據;(2)尋求生命活力,探究實現中國夢與個人夢關系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心理需要;(3)尋求思維突破,探究夢想實現的具體策略與方法。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射陽湖鎮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