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


如果想要生活得更好,“年入20萬元”可以成為一個小目標。那么,普通人怎么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這里有一份“攻略”供參考。
近期,上海財經大學的一份報告指出,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9》,中國目前90%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其中,有5.6億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而月收入在5000~10萬元之間的中等收入階層只有1.2億人。
也就是說,根據統計年鑒的數據,只要月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就能超過全國90%的人!
對于長期在一二線城市居住的人來說,這恐怕是一個稍微有點驚人的結論。如一個人在上海,房租至少要每月2000~3000元,再加上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支出,月入5000元幾乎要當“月光族”。那么,在大城市月收入達到多少,才能有一個相對較好的生活水平呢?
我們以城市的平均工資來看,如2019年上海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114962元/年(即9580元/月)。如果達到上海平均工資的2倍,年薪20萬元左右,生活可能會更加寬裕。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如果將“年入20萬元”作為一個小目標,實際嗎?
顯然,對于很多人來說,這并不容易實現。但是相比較不少觀點鼓吹的“年薪百萬”“一夜暴富”而言,對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將“年入20萬元”當作一個奮斗目標,卻是比較合理,又比較實際的。
好了,鋪墊結束,現在終于可以進入正題:普通人怎么才能實現年入20萬元呢?這里有一份“攻略”供參考。
一、區域影響
每個人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舞臺,這句話是沒有錯的。要實現年入20萬元,選擇在一二線城市奮斗,可能會比較容易實現。為什么呢?其實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在經濟發達的一二線城市,工作機會更多,收入也會比較高。
如果比較一下不同城市的收入水平,就可以知道究竟在哪里比較“容易”實現“年入20萬元”的目標。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白領的平均月薪分別為11913元、11468元、10758元和9483元,明顯高于全國8923元的平均水平。而昆明、西安、蘭州、沈陽、哈爾濱等城市分別為7999元、7871元、7579元、6852元、6811元,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如以2個人為一個家庭單位的話,在北上廣深白領只需達到平均工資水平,即可實現家庭年入20萬元的目標。
此時,或許有人會反駁說,大城市賺得多,但花得也多呀!如今網絡上也不乏“逃離北上廣”的聲音,因為一線城市生存壓力實在太大。是的,沒錯。但是,只要你不是月光族,賺得多、花得多也同時意味著能存更多。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在三四線城市同樣有許多發展機會,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說。
二、行業差別
第二個選擇是“行業”,雖說任何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但不同行業的薪資水平卻存在高低。
在北京,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薪酬中位數排名前三位的是金融業(26.94萬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12.67萬元)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58萬元)。
從全國的數據來看,2019年平均工資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61352元,排列其后的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33459元,金融業131405元,它們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90501元的1.78倍、1.47倍和1.45倍。
我們從中不難發現,北京金融業年收入的中位數就達到了20萬元以上,可見在金融業,收入只需達到中位水平即可實現目標。而在收入水平較低的行業中,也許要站在行業金字塔的較高位置,才能實現年入20萬元的目標了。
金融行業、IT互聯網行業的薪資水平較高,是與近年來,這兩個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密不可分。此外,自然壟斷行業的整體薪資水平也并不低。一般來說,在這些前景好、有規模的行業工作,可以讓你更容易實現年薪20萬元的小目標。
三、努力奮斗
選擇了地域和行業以后,接下來就是努力“干”。實現年入20萬元,既可以是通過自主創業,也可以是職場工作獲得。兩者的區別在于所承擔的風險,和潛在的收益不同。
先來說說“打工人”,也就是通過工薪收入實現目標。這里,我們可以討論得更細致一些,以2人家庭為單位,稅后年收入達到20萬元的話,則稅前收入需要多少呢?
加入“三險一金”(占稅前收入的17.5%)及個人所得稅等因素后,答案是平均12.4萬元/人,即夫妻倆的稅前收入都在12.4萬元以上,就可以實現家庭的稅后總收入在20萬元以上(這里適用的個稅稅率為10%)。
而如以1人為單位,則稅前年薪需要達到26萬元才行(這里適用的個稅稅率為20%)。
再來說說“創業者”,普通人最容易著手“干”的是一些小成本、門檻低的創業項目,比如說開一家奶茶店。
與穩定的工薪收入不同,如果要通過創業實現年入20萬元,首先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其次要做到讓每月的營收大于成本,結余下來的錢才是盈利。根據我們的測算,開一家普通的奶茶店,前期投入約20萬元,如果夫妻倆當老板自己經營(不雇傭工人),則每天售出100杯左右的奶茶,就可以實現“20萬元”小目標,第一年回本,第二年開始盈利。
當然,根據奶茶店規模和經營效果的不同,數據會有差異,不能一概而論。創業的風險更大,意味著可能遭受損失,甚至血本無歸,但另一方面,創業潛在的回報也比工薪收入更高,如果經營得好,完全可以取得遠超“打工”的回報。
四、學會理財
年入20萬元,不僅包括主動收入,還可以包括被動收入。
家庭的財富多了,就可以更大程度上通過“錢生錢”來獲得收入,而工作收入占的比重也就變小了。
我們以穩健產品的理財收益率計算,假設年化收益率是4%,如果2人家庭有100萬元的存款,則一年就有4萬元的理財收入,如此,平均每人每年稅后賺8萬元即可,稅前收入則為9.8萬元/人,2人的平均月薪僅需達到8167元以上即可實現年入20萬元目標(適用個稅稅率為3%)。
如果是1人的話,則有了4萬元理財收入后,稅前收入達到20.5萬元即可(適用個稅稅率為10%)。
總之,有了理財收入以后,無疑可以讓“年入20萬元”的目標實現起來更輕松。
當然,在年輕的時候,工薪收入占的比重大,而在家庭財富逐漸增長以后,理財收入所占的比重無疑會越來越大。如果一開始沒有太多的“被動收入”也不用擔心,可以通過給自己設立理財計劃,延長實現目標的時間,通過工薪和理財收入的雙重提升,穩步增加自己的資產積累,在未來輕松實現“年入20萬元”。
綜上所述,要實現“年入20萬元”的小目標,無非看3個方面,一是選擇;二是努力;三是理財。
當然,雖然北上廣的一些行業薪水比較高,但即使你沒能做到這一點,也不用氣餒,可以通過努力創業、職業技能和理財技能的提升,逐步實現目標。
以上就是年入20萬元的終極攻略,那么,現在你準備好開始“通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