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暄
內容提要:在中國文化史上,宋代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期。科技的不斷發展,文人士大夫在文化上的不斷創新,掀起“尚意”書風,開書畫鑒藏等風氣。米芾在宋代書壇起看舉足輕重的作用,從“集古字”到書寫創新,為“尚意”書風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集古字”;書法鑒藏;米芾
一、宋代書畫鑒藏風氣
宋代是一個以文治天下的朝代,一直努力發展文化藝術。宋代政府在大量編撰文化書籍的同時也留下了很多的書畫實物,這為我們研究古代書畫,全面了解宋代書法、繪畫、宗教、文化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宋代的思想文化發展,造就了文人士大夫獨特的藝術思想、審美方式、生活習慣等。《書史》首篇記載:“劉原父收周鼎篆,一器百字,刻跡煥然,所謂金石刻文,與孔氏上古書相表里,字法有鳥跡自然之狀。宗室仲忽、李公麟收購亦多,余皆嘗賞閱。”“米家書畫船”則體現了米芾收藏書畫之豐富:米芾在發運司當官時,經常在船頭掛一面寫有“米家書畫船”字樣的旗子,而且不管他去哪里收藏的書畫都隨他前往。由此可見,朋友之間的書畫交流以及古籍欣賞是宋代文人士大夫茶余飯后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他們審美的集中體現,同時也促進和推動了學術的發展。古代書畫也是人們了解古代歷史文化的重要橋梁。
書畫交流和收藏反映了宋代經濟文化的興盛和百姓生活的豐富,也是文人相互交往的方式之一。米芾精通書畫創作、鑒藏,《書史》序言中指出:“余但以平生目歷,區別無疑,集曰書史,所以指南識者,不點俗目。”《書史》中提到的書畫作品都是米芾欣賞過甚至收藏過的,他所著的《書史》《畫史》等都曾記錄他與書家之間的書畫交流和作品的流通情況,也提到了其在書畫品評、鑒賞以及收藏上的方法。這些書也是北宋鑒別書畫真偽、優劣的著作。米芾在書畫收藏和鑒賞上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和風格,被世人廣泛采用并沿用至今,對后世的書畫收藏與鑒賞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是重要的參考史料。以下就具體闡述米芾作為鑒賞家、收藏家的情況。
二、“集古字”與收藏的關系
米芾言:“賞鑒家謂其篤好,遍閱記錄,又復心得,或自能畫,故所收皆精品。近世人或有貲力,元非酷好,意作標韻,至假耳目于人,此謂好事者。”這揭示了“鑒藏家”和“好事者”在書畫收藏境界上的實質差異。
黃庭堅談道:“近世榮咨道費千金聚天下奇書,家雖有國色天姝,然好色不如好書也,而榮君翰墨居也不能入中品。”“好事者”并不是真正喜歡文玩,對于他們來說,收藏只是標榜身份和地位,或者是掩人耳目的行為,并非為了修身養性。鑒藏家應該自己多欣賞,并且真正了解書畫作品,反復細心地觀察它,得到體會和經驗,最后才能辨別真偽和優劣。兩種在精神境界和審美境界上有著本質區別。
宋代是書畫收藏與作偽并存的時代,米芾的鑒別能力與其自身的眼界和學書初期的“集古字”是密不可分的,他對前代書家及其作品也有著非常強的理解能力。同時,米芾通過對法帖的收藏與鑒賞,提升其書法的創作水平。故米芾作為一個優秀的鑒藏家、收藏家,其書畫鑒別的方法也是具有研究價值的。
(一)作品的用筆技巧、氣勢、語言邏輯是鑒別書跡真偽的重要因素。米芾通過對書家書法中某些特定筆畫的分析研究,總結出了他的筆法規律。“孫過庭草書《書譜》,甚有右軍法,作字落腳差近前而直,此乃過庭法。凡世稱右軍書有此等字皆孫筆也。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每一個書家都有其自身的筆法特點。米芾將王獻之《十二月帖》特點概括為:“此帖運筆如火箸畫灰,連屬無端末,如不經意。所謂一筆書,天下子敬第一帖也。”王獻之這幅字有時四五字相連,這是在晉人用筆中較為罕見的。米芾用精練的文字描述出王獻之的書法特點,說明他有意對王獻之的用筆特點進行研究。他通過大量的收藏與“集古字”,對書家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書家的特點了然于胸,熟練掌握了書家的用筆習慣。這也說明了米芾“集古字”對其書畫鑒賞的巨大影響。
(二)《書史》記載:“后連張芝、王虞草帖,是唐人偽作。熏紙上深下淡,筆勢俗甚,語言無倫。”作品紙張做舊等也是常用的作偽方法。上述偽作運用熏染的方法,改變紙張顏色而未熏勻,以致露出破綻;同時用筆風格俗氣、文章語言邏輯混亂。這些特點也是米芾鑒別書法作品真偽的依據。
(三)書畫作品中的印章也是鑒別真偽的關鍵因素,米芾在《書史》中說道:“畫可摹,書可臨而不可摹,惟印不可偽作,作者必異。”唐宋以前的文人書家大多不會自己刻印,而民間的工匠對篆法不太熟悉,故想制作出一方精美的印章,以當時的技術水平有很大的局限性。從辨別王詵所刻印章真偽即可窺見米芾對歷代印章的熟悉程度。對于書畫真偽的鑒別,米芾從作品整體章法、紙張到文章語言邏輯,再到作品題跋、印章,進行深入研究,最后對其真偽進行準確判斷。
宋代書畫市場的繁榮為米芾的“集古字”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而“集古字”的學書方法也為鑒賞書畫提供了內部條件。正如學者論述的:“米芾追求‘古雅的審美觀點并不是學書初期就產生的,由‘俗到‘古雅的轉變,體現在書畫鑒藏上就是大量收集魏晉書畫作品。”這充分證明了“集古字”對象與收藏方向有必然的關聯性。在書畫鑒賞中,基本的學識修養和仔細的觀察能力是出發點和落腳點。當然,鑒賞家還要認真觀摩、臨習,對古代書家的筆法、結構、章法等方面特點了然于胸,才能真正做好鑒定。
約稿、責編:史春霖、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