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凌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由讀到寫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為了突破這一難題,我們嘗試在五年級的語文課堂中引入思維導圖,打通了讀寫之間的通道。
一、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突出問題
1.教師關注不夠,對教材研讀不深。許多教師在教學時,割裂了閱讀課與習作之間的聯系,以導致知識前后有效銜接出現問題。
2.學生理解不深,讀寫難以轉化。對于部分孩子來說,從閱讀課中所學到的知識理解起來有難度,不能將所學消化吸收,那么在運用知識進行習作時就難以輸出。
二、思維導圖用于讀寫結合的可行性
1.從特點看其必要性。思維導圖提供給我們的是一個清晰可見、條理清楚的“全景圖”,可以瞻前顧后,也可以無限遐想,能激發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從課標看其可行性。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重視培養良好的整體把握的能力”。思維導圖圖文并重,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分類學習,分層思考,自主學習,深入探究,隨時記錄靈感,進行創造性學習。
三、思維導圖用于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
要讓學生將閱讀課上所學用于習作中,無論教師還是學生,無論在閱讀時還是在習作時,都要建立運用思維導圖思考問題的思維模式,以求得讀寫之間順利轉化。
(一)閱讀課中思維導圖的運用
1.教師備課時,用思維導圖串聯教學點,讓“教”有重點,更清晰。
統編本語文教材每個單元的教學重點就是單元導語中的語文要素,可是語文要素落實到每一課當中,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細節等都會有所不同。要想教學思路清晰,思維導圖是最好的整理方式。用思維導圖整理一遍,讓我們的思路清晰,更好地把握課堂。
2.學生學習時,用思維導圖展現思考與收獲,讓“學”可視化,更系統。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篇幅較長的文章。思維導圖可以用多種方式把復雜的內容有條理的組織起來,讓知識可視化,把文章的思路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二)習作課中思維導圖的運用
1.審題立意,明確習作要求。
在習作中,首先要審題,明確要求,以防止出現跑題的現象。在傳統的習作教學中,我們常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學生一起讀要求、明立意,其實這還是老師在牽著學生走。在自主、開放、有效的課堂中,我們應該先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自己用思維導圖對習作要求進行整理,在學生匯報時,教師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在黑板上將學生正確的理解寫上,同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理解,幫助學生排除不必要的條件和具有干擾性的信息。
2.列舉素材,擇選相關事例。
在明確習作要求和立意后,下一步就是選擇素材。此處思維導圖有兩個用處:
(1)頭腦風暴,列舉素材
和習作主題相關的素材會有很多,但是學生不能一下子抓住最核心的素材。為了選出最能凸顯立意的素材,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個自我的頭腦風暴,并用思維導圖中的圓圈圖表示出來。
(2)化繁為簡,擇選素材
在眾多的素材中,一定有我們最想要的,最能體現習作要求的一兩個素材。這時,學生就要對圓圈圖內的素材進行分析,哪一個能最體現出我想要表達的主題,哪一個能成為整篇習作的亮點,哪一個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點可寫。對比論證后,用思維導圖將選中的素材列出來,根據習作要求再次細化,提高寫作質量。
3.結合所學,有效利用導圖。
有的閱讀單元中,閱讀課與習作課的內容是統一的。習作課上,在明確習作要求后,我們可以讓學生拿出閱讀課相關課文的思維導圖,通過對比、分析、比較,明確閱讀與習作的相同或相似點,讓學生在熟悉的知識背景下展開習作,從而降低習作的難度。
(三)讀寫中思維導圖的運用
1.用思維導圖展示讀寫內容。
課文根據立意所選擇的素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為了讓學生更加明確“根據這一次習作的‘立意,我們可以讓學生做一做每篇課文的素材選擇思維導圖,再次明確習作素材的擇取原則。
2.用思維導圖展示讀寫方法。
在將素材串聯起來以凸顯“立意”之時,課文一定用了不少好方法以達成目標。教師的講十分必要,可是只有講對學生而言還是模糊的,思維導圖就是將模糊變成清晰的最好方式。
小學階段是學生閱讀能力、習作能力培養的關鍵期,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型的高效思維模式,能幫助學生將語文所學更好地吸收內化,這對于學生構建自身的思維模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