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萍萍 魏延國 竇云鳳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教師會借助大量的課后作業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此舉盡管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并在鞏固學生所學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也讓很多小學生因為作業量的過度增加而產生了排斥心理,難以持續有效地保持學習語文的信心和熱情,且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也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本文建議要加強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主體性,通過提高作業的質量而不一味追求作業的數量,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體舉措如下:
第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常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會嘗試通過作業來幫助學生重新溫習和預習教材知識,因此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作業設計的主體性,語文教師可通過提出恰當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借助設計的幾個有效問題就能夠讓學生對教材內容有較為深刻的理解。比如當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完課程《亡羊補牢》后,為了能夠讓學生們重新深刻地體會該則寓言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在課后布置了幾個問題:“第一,回家后向自己的家長重新講述一下《亡羊補牢》這個故事,聽一聽家長的看法。第二,寫一寫學完《亡羊補牢》這篇課文后自己有哪些感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三,閱讀幾則其他的寓言故事,下節課開始前將會請幾名學生上臺來分享?!笨偠灾W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重合理使用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用問題的引導來提升小學語文作業的主體性。
第二,讓學生們利用畫畫的方式來加深對所學教材知識的印象。例如當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坐井觀天》文章時,在課上教師向同學們詳細講解本篇文章的基礎的字、詞、句知識以及表達的內涵與意義,讓小學生們對于本篇課文中出現的幾個小動物“青蛙和小鳥”有著更為詳細的了解,之后小學語文教師便在課后讓學生們畫一畫青蛙與小鳥對話的場景。這其中有三個主要的特征需要牢牢抓住,第一個是人物,即“青蛙和小鳥”,第二個是地點,即“青蛙在井下,小鳥在井上”。第三,兩個人物的簡單對白:“青蛙認為天就和井口一般大,小鳥則認為天無邊無際,比井口要大得多!”當小學生用筆來畫出這一場景時,不僅能夠讓學生們順利理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含義,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豐富了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在動手畫畫的過程中也讓小學生們對本篇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和折射的道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高。
第三,小學語文教師可讓學生們廣泛搜集課外知識來拓寬知識視野,以此來體現語文作業設計的主體性,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完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后可布置如下作業:課后,大家可通過查閱書籍等多種方式來收集有關我國美麗山川和風景名勝之地,既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主線,也可以將自己內心向往的地方來進行資料的收集,小學生們可以將自己之前瀏覽過的地方或給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重新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寫一篇200字的文章。另外,小學生也可以通過查閱書籍或網上搜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的內容,同樣也寫一篇200字的文章。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中作者詳細描述了小興安嶺的美,通過季節的變化來將我國東北小興安嶺四季的美麗景色向學生們進行展現。與此類似,學生們在描述自己曾經去過或即將想去的地方時,也可以廣泛收集信息來對該地進行詳細地描述,并且其中也可以加入一定的想象元素把自己內心對于該地的喜愛之情表現出來??偠灾?,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通過讓學生們在課下搜集和查閱廣泛資料,讓學生能夠對祖國的大好河山有著詳細的了解,在充分體現語文作文設計主體性的同時,也在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要想體現出主體性,就要對傳統的作業布置模式進行創新,以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布置出更多新穎獨特而且還對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作業,讓小學生們不僅樂于做作業,而且能夠從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