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云
新課程背景下,人們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注重愉悅體驗、快樂學習、有效學習,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與能力素養,促進全面發展,為終身學習與個性發展奠定基礎。高中語文的高品質課堂,只能從有效課堂的內涵特點出發,從不同的角度深入研究,才能找到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高效課堂的內涵與特點
低效課堂的特點是:有老師而無學生,有灌輸而無啟發,有教材而無思考,有知識而無素養,高效課堂則不然。
語文高效課堂追求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獲得全面、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與發展。它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能夠讓學生愉悅地開展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獲得,讓學生能夠獲得實足的進步與發展,是一種能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動搖的教學,堅持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教學。
高效課堂的特點是:
1.它由“一核、四層、四翼”三部分組成。它“立德樹人,服務選材,引導教學”,它注重“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它重視“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經過教師精心備課,認真地教學設計,在規定的課時內,實現學生三維目標的共同提升,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最大的信息量。
2.堅持以生為本。高效課堂是建立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之上,堅持將學生的知識素質與能力素質提升放在首位,通過高效課堂的學習,學生能獲得自我發展、個性發展,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關注每一個學生,實現每個學生自我成長。
3.和諧的教與學。它不是“一言堂”,也不是“散養式”的教學,而是教師認真進行教學預設,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教學,教與學達到了一種和諧的統一,教師睿智引領學生,學生愉悅進入學習,“教”得有效,“學”得有效。
4.“生成”超越“預設”。教學預設是課堂教學開展的準繩和活動的依據。教學活動圍繞預設,不偏不倚地進行,直達教學目標。而高效課堂的睿智在于讓“生成的課堂”的“有效”高于“預設的課堂”的“高效”,教師會隨著課堂教學活動的發展尋找教學的亮點,它可以偏離“教學預設”,而讓教學效率呈現最大化。具有知識的邏輯和組織的高效,預設的精致和生成的靈動,情感的浸入和權益的獲得,動機的喚醒和思維的深刻,素養的達成和生命的豐盈等特點。
二、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1.用情融入教學,成就課堂溫度。融洽關系,魅力引領,是高效課堂的關鍵。愛和平等,能讓課堂呈現出輕松、愉悅的氛圍,使學生思維活躍,發散思維,深入學習,促進知識的建構。教師在融洽的關系中,用人格魅力獲得學生的尊重,引領學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師生教學相長,相互激勵,共同進步,高效課堂的構建也就水到渠成。
2.改變教學形式,讓發展成為內驅。課堂教學的品質感類似于框架結構的建筑,只有主體基礎扎實,后期的品質打造才有可能。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是品質課堂的基礎,形式的精巧與靈活多變,方能有效糾偏補弊,涉級而上。要懂得限教讓學的調適策略,自主建構的活動策略,團隊合作的共學策略,踴躍展示的表達策略,案單導學的支架策略。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立人之學、立根之學、立身之學”的立學課堂。
3.優化教學品質,讓素養融入過程。高效課堂必然是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語文課程具有歷史性、時代性,要讓學生充分感受語文中的人文素養,品德素養,就必須要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通過探究獲得知識體驗,在實踐中獲取知識,用知識指導實踐,通過質疑、問難的方式進入深度學習。教師要在學生長期學習形成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式的基礎上,通過興趣的指引,讓學生獨立自主地探究未知,提高個人素養,提高鑒賞力、審美能力,獲得必需的語文素養,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雙贏。
4.借助深度學習,構建高效課堂。深度學習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不二法門。深度學習需切入知識的內涵,讓學習更透徹。要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用批判的思維去學習新知識,并將其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進而實現知識的遷移,獲得決策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只有全面理解改革,重塑教學理念,堅持六認真,保證品質可能,讓學習深度發生,讓自己成為課堂,從教學的三維目標入手,不斷摸索、探究,切實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才能構建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