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林

編者按: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網紅經濟在近幾年迎來了爆發點,其背后所帶來的商業價值,龐大得超乎想象。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那些知名網紅:李子柒、李佳琦、薇婭、papi醬、馮提莫、張同學等,這些耳熟能詳、熱得發燙的超巨網紅,其成功的密碼是什么?光鮮的背后又有著怎樣的酸甜苦辣?本刊將陸續推出“網紅系列”人物報道,希望通過對網紅個人經歷的挖掘和梳理,探究網紅經濟的本真,并客觀展現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活力和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是現代京劇《紅燈記》里的唱詞。盡管李子柒和劇中的李鐵梅出生于不同年代,但這句話放在李子柒身上,也十分貼切。
公開資料顯示,李子柒本名李佳佳,1990年出生于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在大山腳下的村莊里,李子柒度過了與世隔絕,甚至顛沛動蕩的童年。4歲,父母離婚,她跟著爸爸生活,6歲,爸爸去世,爺爺奶奶撫養她,12歲,爺爺西去,14歲,她擔起了養活自己和奶奶的重擔。
多年以后,當無數粉絲被李子柒做農活的手藝,被畫面中那青翠竹林、潺潺溪水、茅屋炊煙驚艷得張大嘴巴,只有李子柒知道,那熟視無睹又刻滿憂傷的大山意味著什么。
作為網紅界的頂流,李子柒這個超級IP所創造的商業價值十分巨大。只是文化水平不高、社會閱歷尚淺的她,在大山之外的得意與失意中,在滔天的流量大潮里,才開始真正長大成人。經歷風雨的李子柒,仿佛依然是那個藏身鄉野、與世無爭、安靜文弱的農家女孩。
李子柒沒有倒下,盡管她仍然做不到如魚得水。
童年是一首“跑調的歌”
李子柒幼年時,父母因感情不和而離異,她跟隨父親一起生活。后來,父親再婚,她有了繼母。1996年,父親早逝,爺爺奶奶便將她接回了家。回憶那段日子,李子柒曾在微博中說,繼母曾抓著她的頭發往水溝里按,把她打得半死。
盡管童年充滿坎坷,但李子柒也有屬于她的幸運,因為她有一個好爺爺。在老家的十里八鄉,爺爺算是個名人。他為人和善、樂于助人,而且多才多藝。他會做菜,精于農活,還有一手編制竹器的手藝,鄰居有了紅白喜事都樂意找他幫忙。
可以說,爺爺是李子柒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耳濡目染中,李子柒從小就學會了做飯,爺爺編制竹器的時候,她也會在一旁打下手。農村生活的實踐,爺爺奶奶傳授的手藝,成為李子柒日后短視頻作品的重要素材。
李子柒上小學五年級時,爺爺撒手西去,奶奶開始獨自撫養她,生活也變得難以為繼。
2004年,為了謀生,14歲的李子柒開始在城市中漂泊。其間,她露宿過公園的椅子,也曾連續吃了兩個月的饅頭,在餐館端盤子,一個月的工資只有300元。后來,通過學習,李子柒竟然吃上了音樂飯——在一家酒吧里當DJ。
2012年,奶奶的身體也不行了,李子柒放棄在城里的打拼回到家鄉,一邊照顧奶奶,一邊開起了淘寶店。
“一碗面”改變命運
當時,短視頻還沒迎來風口,直播帶貨也才剛剛興起,李子柒試著在網絡上發布一些無厘頭的視頻。視頻不溫不火,于是她開始拍自己真正拿手的事,比如做飯、竹編、收拾庭院,都是爺爺傳授的手藝。
有人說,如果李子柒的爺爺在天有靈,他一定會驚訝,自己干了一輩子的農活,竟然成為孫女用現代化技術媒介謀生的靈感和素材,這些樸素的農村手藝,不僅上升到美食文化、非遺文化高度,還讓孫女成了名人。
2015年,李子柒開始自拍自導古風美食短視頻,視頻聚焦她最熟悉的“農村生活”。最初,她設定的話題取自俗語“四季更替,適食而食”,后來改成了“古香古食”。她曾用一年多的時間還原“文房四寶”在古代的制作過程,也用古法制作過手工醬油,甚至以一人之力在院子里用木頭和竹子搭了一座茅草棚和秋千架。視頻里,她切白菜就真的切白菜,種黃豆就真的用鋤頭翻地,做竹子床就真的用鋸子鋸竹子,剁羊肉就真的拿起刀開始剁肉。
2015年前后,中國短視頻市場還處于培育階段,各視頻平臺對于UGC(用戶原創內容)的需求量很大。2016年,新浪微博推出扶持內容原創者計劃,李子柒進駐新浪微博,這期間,他在全網發布的短視頻《蘭州牛肉面》,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
為了拍攝親手制作蘭州牛肉面,李子柒跑到蘭州,在一家面館拜師學了一個月的拉面手藝。回來后,她拍攝了自己制作蘭州牛肉面的視頻。這條視頻全網播放量竟然突破5000萬,點贊超過60萬。李子柒一戰成名。
從美食博主到“東方美食生活家”
2015年的一天,李子柒收到一位自稱“L”先生的私信,說自己和妻子很喜歡她的短視頻,也圓了自己一個桃源夢,并說自己的公司和新浪微博總部有著深度合作,可以給予她幫助。李子柒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這位“L”先生是一家“MCN(網紅經濟運作商)”公司的老板,“和這家公司合作之后,我不再是一個人戰斗,而是有了‘組織,我也開始有意識地回報社會”。
之后,李子柒先后推出了荷花酒、玉米餅、菌子、松茸、蜀繡、藍印花布等一系列古風、美食視頻。因為合作方在技術和創意方面的鼎力相助,這些視頻的質量,與之前相比有很大提高,播放量和點贊量大漲,各種好評和獎項紛至沓來。
李子柒連續榮獲新浪微博“2019年超級紅人節”評選的“最具人氣博主”“年度最具商業價值紅人”獎項,新浪微博“2020年度熱點人物”等。
多家主流媒體發文,給予李子柒很高的評價。她還入選某媒體評選的“2019十大女性人物”,獲頒某媒體“年度文化傳播人物獎”,受聘擔任成都首位非遺推廣大使、“中國農民豐收節”首批推廣大使、“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推廣大使,并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青聯委員。
與此同時,她也進軍國際媒體。她在國際某視頻平臺發布的一系列中國古風視頻,獲得很高的關注度,被國外網友稱為“東方美食生活家”。2020年4月,李子柒在該國際平臺的粉絲數突破1000萬,成為首個粉絲破千萬的中文創作者。
粉絲期待李子柒復出
一切看起來是那么順風順水,那么勵志。經過數年耕耘,李子柒成為了現象級網紅。然而自今年7月開始,李子柒卻在公眾視野中消失了,連續140多天,她的個人平臺幾乎沒有更新。
12月4日,停更視頻近5個月后,身著淡青色漢服的李子柒攜團隊成員出現在微博“超級紅人節”活動上。李子柒的出現引得現場一陣躁動,聚光燈下,她首度公開介紹其背后內容創作團隊的3位成員:小助理民國、攝影師舅舅(昵稱)和小浩。
這是李子柒走紅后,公眾第一次在公開場合看到李子柒以外的創作者們。“原來重新組建了團隊,這么高調‘復出,新視頻就快面世了吧?”面對粉絲的追問,李子柒表示:“確實今年處理別的事占用時間太多,之所以一直停更,是想先處理好事情。我對作品有潔癖,不想將就,要對得起粉絲的信賴和追隨。”當被問及是否擔心停更會產生影響時,李子柒表示,“做內容是一輩子的事,你累的時候就多歇歇嘛,你有好的創意你就去拍,我沒有去趕時間,那個對我不重要。”
“李子柒停更5個月,網紅江湖卻依然喧囂熱鬧。這期間,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張同學。被譽為‘北方男版李子柒的張同學,從出道到走紅,其勢頭超過了當年的李子柒。”12月6日,北京一家MCN機構的負責人張鷺(化名)向《法人》記者感慨:“其實網紅并不像外界看到的那么風光,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收入。不僅如此,做為網紅,還要時刻面對殘酷的競爭,網紅有的時候就像流行歌手,可能一首歌就大紅大紫,也可能很快就銷聲匿跡,網紅這碗飯,并不好吃。”
(責編 惠寧寧 美編 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