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浩
(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 太原030013)
ICU中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較危重,組織灌注不良、缺氧等均會導致患者預后較差,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導致死亡,為盡早明確患者機體狀態,幫助患者盡早展開治療,因此,需調整治療措施,并明確預后效果的穩定臨床指標。血乳酸與自身組織低灌注以及缺氧具有一定相關性,血乳酸濃度升高是危重癥患者中較常見的臨床現象,在臨床實踐中可提示患者早期器官功能障礙情況,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可通過監測血乳酸評價患者預后,具有快捷、方便的優勢,在多種危重癥病情監測、評估中應用廣泛,特別是在危重癥合并休克患者中,監測血乳酸對患者病情預警指導治療和預后評估具有重要價值[1]。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64例危重癥合并休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患者乳酸清除率,并探析對患者病情診治以及預后評估的臨床應用價值,以期為患者后續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危重癥伴休克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7例,女27例;年齡38~79歲,平均年齡(55.85±2.86)歲;發病至轉入ICU病房時間0.5~5 h,平均(2.71±0.12)h;休克原因:過敏性休克4例,失血性休克11例,心源性休克8例,外科術后并發感染性休克41例。
納入標準:均為ICU科室中收治的危重癥患者;>18歲;臨床資料完整;均開展常規檢查以及血乳酸動態監測;患者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標準。排除標準:癲癇患者;存在嚴重肝腎功能損害患者;因藥物作用導致患者乳酸水平升高患者;在入住ICU后6 h內死亡患者;家屬放棄治療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救治處理措施患者入住ICU后展開常規對癥治療,主要措施包含補液、原發疾病處理、酸堿平衡、水電解質平衡糾正、補液、抗休克等,同時,開展生命體征的常規監測,包含血壓指標、呼吸頻率、中心靜脈壓以及血氧飽和度等,所有研究對象均開展動態血乳酸指標監測,并以此作為參照依據進行液體復蘇速度的調整,并作為病情觀察的參考依據,直至患者死亡或者出院[2]。
1.2.2 血乳酸指標監測措施所有研究對象在ICU入住時取患者動脈血液樣本,樣本量為2 mL,應用血氣分析儀器展開血乳酸指標的監測,詳細記錄血氣分析,將監測指標的相關結果詳細記錄在病歷資料中,同時,對比分析危重癥患者血乳酸在預后評估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1.2.3 分組方式①根據預后情況分為存活組(n=50)和死亡組(n=14)[3];②根據6 h乳酸清除率分為高清除率組(>10%,n=42)和低清除率組(≤10%,n=22)[4];③根據血乳酸峰值分為高乳酸血癥組(血乳酸峰值<4 mmol/L,n=20)、輕度乳酸中毒組(4~10 mmol/L,n=29)和重度乳酸中毒組(>10 mmol/L,n=15)[5]。
1.3 觀察指標比較死亡組和存活組血乳酸相關指標,包括乳酸升高時間、乳酸清除率、乳酸峰值以及血乳酸值等;比較高清除率組和低清除率組APACHEⅡ評分、多臟器功能障礙以及病死率;比較乳酸血癥組、輕度乳酸中毒組和重度乳酸中毒組APACHEⅡ評分、多臟器功能障礙以及病死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F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存活組和死亡組乳酸指標比較死亡組血乳酸值、乳酸峰值明顯高于存活組,但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存活組和死亡組乳酸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lactic acid indexes between survival group and death group(±s)

表1 存活組和死亡組乳酸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lactic acid indexes between survival group and death group(±s)
?
2.2 低清除率組和高清除率組APACHEⅡ評分、多臟器功能障礙發生率和病死率比較低清除率組APACHEⅡ評分、多臟器功能障礙發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高清除率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生率和病死率比較高乳酸血癥組、輕度中毒組、重度中毒組APACHEⅡ評分、多臟器功能障礙發生率、病死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低清除率組和高清除率組APACHEⅡ評分、多臟器功能障礙發生率和病死率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APACHEⅡscore,incidence of 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and mortality between the low clearance group and the high clearance group

表3 不同乳酸峰值患者APACHEⅡ評分、多臟器功能障礙發生率和病死率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APACHEⅡscore,incidence of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eak lactate levels
休克是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以及由其發病機制導致患者有效循環血量急劇下降的全身性病理過程,引起機體組織灌注嚴重不足,以致于重要器官和組織細胞存在功能代謝障礙[6]。組織低灌注是造成休克的主要血流動力學特征,其本質為組織細胞缺氧,由于患者休克后全身組織器官功能所產生的損傷較嚴重,病死率較高,也是造成彌漫性內凝血以及多器官障礙綜合征的主要原因,對危重癥患者展開抗休克治療是必備的專業技能,同時,因盡早開展休克的病因診斷[7]。
本研究結果表明,死亡組患者血乳酸值、乳酸峰值均明顯高于存活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明顯低于存活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清除率組APACHEⅡ評分、臟器功能障礙發生率和病死率明顯高于高清除率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乳酸血癥組、輕度中毒組和重度中毒組APACHEⅡ評分、多臟器功能障礙發生率、病死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乳酸是一種葡萄糖無氧代謝產物,在臨床實踐中經過糖酵解途徑發揮作用,在骨骼肌細胞、腦組織、紅細胞中均存在。而血乳酸水平能充分反映外周組織的灌注情況,明確細胞是否處于缺氧狀態。目前在臨床實踐中監測血乳酸水平進行重癥疾病患者病情以及預后評估的相關研究資料較多,對提示重癥患者預后具有重要作用[8-9]。由于重癥患者的原發疾病種類較多,多種疾病均會造成患者乳酸水平升高,但大多臨床研究僅集中于某一種疾病,因此,監測乳酸水平進行病情、預后評估的作用并不適用于其他病種所造成的危重癥疾病,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建議進行病種差異的排除,需單獨考察乳酸指標對危重癥患者預后以及病情的判定價值。重癥監護室的患者病情較危重,特別是對于重癥合并休克患者進行病情的有效判定,評估預后情況對患者臨床救治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而乳酸指標監測的特點主要表示為快捷、方便以及敏感性高,在不同階段的醫院中均可開展,且在臨床應用期間能充分反映機體動態變化情況[10]。
綜上所述,給予ICU重癥合并休克的患者血乳酸指標監測能準確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對評估患者預后具有較高的準確性,能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并為臨床醫生評估治療效果提供依據,對指導休克診治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