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杰,劉雅楠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心內科,內蒙古 包頭014030)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和重要病因[1]。長期血壓升高會導致血管功能、血管結構變化,進而導致動脈僵硬度升高,其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病理基礎。心腦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現為動脈僵硬度升高、動脈彈性降低,能先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而出現,因此,動脈硬化的早期檢測、早期診斷和早期控制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義。脈搏波傳導速度(PWV)是動脈硬化的重要指標。血管受損傷后,其作為一個炎癥反應過程,尿酸(UA)及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參與整個發生、發展過程[2-3]。尿酸是動脈僵硬度升高以及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可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發展[4-5]。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95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尿酸水平與動脈僵硬度及超敏C反應蛋白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95例作為觀察組,并選取同期95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50例,女45例;年齡51~73歲,平均年齡(63.52±3.45)歲。對照組男49例,女46例;年齡52~72歲,平均年齡(63.82±3.74)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受檢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觀察組患者經確診符合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觀察組收縮壓(SBP)≥140 mmHg和/舒張壓(DBP)≥90 mmHg;未進行相關治療。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者;有嚴重心、肝、腎等功能障礙者;繼發性高血壓者;合并糖尿病者;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者;有外周血管病者;有風濕免疫系統疾病者,或感染、外傷者。
1.2 方法檢測兩組血壓,共測量3次,每次間隔>2 min,取平均值。測前受檢者應避免劇烈運動。抽取兩組清晨空腹肘正中靜脈血5 mL。3 500 r/min高速離心15 min。然后靜置15 min。取上層清液保存備用,進行檢測。UA水平檢測使用西門子2400測量。hs-CRP檢測使用西門子BNⅡ特種蛋白系統。遵循試劑盒說明操作。使用法國康普樂動脈硬化測量儀,檢測頸股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CFPWV)。受檢者取仰臥位,去枕,在股動脈、右側頸總動脈搏動最明顯處,放置壓力感受器。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正常參考值:<9 m/s。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DBP、SBP、hs-CRP、UA、CFPWV水平。比較觀察組中不同UA水平患者的hs-CRP水平情況,并根據UA水平分為<320 mg/L、320~429 mg/L、>429 mg/L。比較不同UA水平患者動脈僵硬度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F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觀察組DBP、SBP、hs-CRP、UA、CFPWV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evant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evant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2 不同UA水平高血壓患者hs-CRP水平比較觀察組中,隨著UA水平的上升,hs-CRP也不斷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不同UA水平高血壓患者hs-CRP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s-CRP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UA levels(±s)

表2 不同UA水平高血壓患者hs-CRP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s-CRP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UA levels(±s)
?
2.3 不同UA水平患者動脈僵硬度比較觀察組中,隨著UA水平的上升,CFPWV也不斷上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UA水平患者CFPWV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FPWV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UA levels(±s)

表3 不同UA水平患者CFPWV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FPWV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UA levels(±s)
?
原發性高血壓與生活習慣、環境、情志變化、遺傳等密切相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6-7],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最常見的危險因素之一,同時,是各種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險因素。hs-CRP是重要的炎癥標記物之一,對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有預測價值。UA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UA水平增高,會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發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8-10]。UA水平增高,也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UA與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死亡率呈正相關。隨著UA水平的上升,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生率也會上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DBP、SBP、hs-CRP、UA、CFPWV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高血壓患者hs-CRP、UA、CFPWV水平比健康人群明顯更高。在防治高血壓的同時,還要注意UA水平的控制,降低并發癥的風險。
超敏C反應蛋白是監測心腦血管疾病的指標,也是心血管炎性病變的生物標志物。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中,隨著UA水平的上升,hs-CRP也不斷上升(P<0.05),提示高血壓人群中,UA水平越高,炎性反應越活躍??赡苁怯捎诟哐獕夯颊邫C體長期處于高尿酸環境中,在血管周圍聚集UA結晶物質。這些物質不利于血液循環,對血管內膜造成破壞,導致炎性反應[11-13]。由于機體UA含量較高,促進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其他脂質氧化,進而加劇了炎性反應,因此,hs-CRP水平增加,UA含量越高,hs-CRP也越高。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通過在血管壁沉積,促炎性反應,損傷血管內膜,促血栓形成,造成高血壓。高血壓的長期炎癥狀態,與hs-CRP的維持和促進作用有關[9]。UA是hs-CRP升高的因素之一[14-15]。由于異常血流沖擊,高血壓刺激,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導致免疫反應,從而出現hs-CRP上升的情況。原發性高血壓導致局部組織缺氧、腎小動脈硬化,增加乳酸生成,競爭性抑制UA的排泄,使UA水平上升。因此,控制血壓,改善腎臟微循環,可增加UA排泄。改善各種血管損傷因素,也會降低血管壁炎癥反應,從而降低hs-CRP水平。
動脈病變與心血管疾病發病、死亡密切相關。長期血壓呈現高水平的狀態,改變動脈結構和功能。動脈硬化的早期表現是動脈僵硬度增加。測定大動脈僵硬度的金標準是頸股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CFPWV)。CFPWV是預測腦卒中、冠心病的獨立指標,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中,隨著UA水平的上升,CFPWV也不斷上升(P<0.05),提示高血壓患者的UA水平越高,頸股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越高,大動脈彈性越減退,高血壓人群的動脈僵硬度明顯比健康人群更高。機體長期處于高血壓狀態,增加對血管壁的機械性牽拉,改變血管結構,出現管壁彌漫性纖維硬化,血管壁平滑肌細胞增生,從而使CFPWV加快,動脈僵硬度增加,管壁增厚[16]。UA水平與動脈僵硬度密切相關,且UA水平越高,動脈僵硬度越高。可能是由于UA水平上升,對關鍵性的炎癥通路造成影響,刺激血管平滑肌增生,誘導內皮細胞增殖。UA與CFPWV的關聯機制之一,可能是降低血流介導的血管舒張功能[17]。在高血壓早期,損傷血流介導的血管舒張功能。由于高尿酸、高血壓的共同累積作用,加快動脈粥樣硬化,提高頸股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
綜上所述,隨著高血壓人群血尿酸水平增高,超敏C反應蛋白增高,炎癥反應更加活躍,且隨著血尿酸水平增高,股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也會增加,動脈僵硬度增加,大動脈彈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