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壽高新區前身為湖南漢壽經濟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5月,是最早的省級經濟開發區之一。2008年,被確立為全省10個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重點工業園區和常德工業走廊組成部分。2013年4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更名為“湖南漢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2014年,被確定為湖南省“飛地經濟”試點園區。2017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常德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重點拓展區。筆者通過實地調研,就規劃角度談對高新區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高新區;發展;規劃
漢壽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控規面積25平方公里,己建成面積7.2平方公里,2013年經調區擴區調整至9.52平方公里。區內水、電、路、氣、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備,項目承載能力明顯。
當前,面對日益加劇的競爭
環境,以及產業迭代升級的增速,企業需求多元化、平臺運營升級等一系列新的問題,我縣高新區的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如何響應新時代發展,打造縣級工業園區新驅動的模式,加速園區發展就成了我們調研的首選。通過調研,筆者就縣高新區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三點建議:
一、定位將來,做好規劃
首先,現有的縣高新區的規劃已經不適應未來的發展。根據省委旗幟鮮明的提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結合我縣實際情況,順應新發展階段漢壽的發展,主動融入渝長廈經濟帶,重新對高新區做一個規劃。
我們應把“漢株太”一體化融城中把高新區規劃進去,這樣可以解決高新區在配套、后勤、用地上等方面的短板問題。同時,可以加強園區與縣城城區在各方面如市場、資金、人才等方面的聯系,促進共同發展。
同時,我們的規劃應是從火車站至G319國道至長常高速路口、現高鐵路口至新常長高速路口、沿著S205和漢德大道、圍堤湖蔬菜園和沅水大橋、坡頭沅水碼頭,把這一條線的周圍2公里和原有的高新區,打造成新的高新區或者叫做工業走廊。必要時可把太子廟、株木山、辰陽、滄浪、龍陽這幾個鄉鎮和街道的部分村與高新區合并為一個新的區域。這樣把高鐵、高速、國道、省道、水運都連接起來,向西還對接常德桃花源機場,高新區將形成一個立體化的全方位交通網絡,而且我們不僅有工業園區,還有農業高新園區。
我們要為將來著想,為漢壽的發展著想,只有這樣,才能一舉解決高新區長期用“圈一片地,布局幾個企業,沒有地再去圈地”等這種攤大餅的怪圈之中。我們要以時不待我的精神,超前規劃。當前,我省的長株潭一體化在加速,一旦建成,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經濟發展極,對周圍市縣的工業園區是一個巨大的沖擊;而且臨近的岳陽、衡陽己經被省里明確為重點建設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整個常德市還有其他縣的高新區在和我們競爭,所有這些都必須是我們所要考慮的,所以,我們必須以超前的勇氣,打破固有模式,做好超前規劃,才能處于全省的前列。
二、打破常規,創新發展
作為一個小縣城的高新區,怎么在這么多的園區中脫穎而出呢?我覺得就是要有先進的管理模式。現有高新區的管理模式還是以前的模式:政府出面、政府主導、政府打天下,這在高新區初期的發展中,還可以用這傳統模式,但在現在就已經不適應這種模式了。
首先我們應該把整個高新區打造成一個漢壽縣超大型的國資委。在這里面,由國資委委托專業人士來做規劃、委托正規大型公司來做基建、委托專業人士來招商引資,來負責與企業商談,這樣可以大大減少企業的成本和時間,也可以杜絕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企業入駐。
其次精細化運作。-是精準定位,明確各企業、各產業的各種類型,建立企業、產業的項目信息庫等。二是系統運作,圍繞產業招商,構建全方位的服務能力,細化各企業、各產業的項目,打造流程和規范,使整個全縣的招商引資工作更具系統性、有序性。
最后破除大小論。當前普遍的認識就是工業園區只招大中型企業,但如果把工業園區融入到縣城發展中,我們就會發現,一個良好的工業園區發展,不僅要大中型企業入駐,而且需要無數個小企業入駐,大中型企業也是從一個小企業走過來的,小企業也能促進大企業的產業鏈完善。
三、營造環境,加速發展
積極營造良好的環境也是高新區所需要做的必須的工作。早期的拼政策、拼土地優惠、拼老鄉等這些資源用完之后,我覺得高新區的進一步發展就要拼環境。
一是打造一流的環境。一是思想意識要轉變。軟環境建設不是靠一兩個人、一兩個部門就能完成的,全縣上下各級黨員干部都有責任、有義務打造高新區的軟環境,都要有“主人翁意識”。要樹立人人都是軟環境的觀念,利用一切對外接觸的機會傳播“正能量”,營造出漢壽的良好氛圍。
二是權力清單要變小。要進一步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凡是影響民間資本公開進入和競爭的各種障礙要予以清除。要進一步捋清工作職權,明晰工作責任,簡化工作流程,一個部門能辦好的事,就不要交兩個部門辦,要達到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的效果,讓企業和老百姓看得懂、找得準、辦得快。
三是服務質量要變好。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培養政務服務“店小二”精神,站在“用戶體驗”的角度,從企業的角度考慮問題,用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做到服務不推諉、協調不扯皮、高效不拖拉。
二是廉潔用權要變嚴。隨著監察委員會的成立,對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督“全覆蓋”成為縣紀委監委的首要工作。一要加大監督力度。創新監督方法,拓展線索來源渠道,第一時間掌握違反廉潔用權、破壞軟環境建設的問題。要處理好不作為與亂作為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講,亂作為的危害大于不作為。有些人把”處處設卡、無理刁難”美其名曰“嚴格監管”,對于這樣的行為紀委一定要嚴格防范。三要加大懲處力度。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對繼續吃拿卡要、挑戰紀法底線的人,嚴肅從重處理并公開曝光,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提供堅強保障。如果高新區的軟環境不錯,而且我縣的清廉指數、平安創建位居全省前列,加上我縣又是文明縣城、衛生縣城等,那么我縣的高新區就會在企業中形成好的口碑效應,從而就會吸引無數的企業老板來投資。
2021年,是全面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要咬定“推進產業提升,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環湖強縣"戰略目標,主動作為,為實現“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簡介:楊敏(1986—)女,中共漢壽縣委黨校(漢壽縣行政學院)講師,學士。研究方向為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