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秀娟 包呼和 王鴻儒 海濤
摘? 要:慕課網絡教育都在風起云涌,方興未己,但由于體育學科的特殊性,使慕課與體育課程結合的研究成果不多。據了解,2008年, 加拿大阿薩巴薩卡大學的喬治·西門子和斯蒂芬·唐斯首次提出了MOOC并創建了全球第一個 MOOC類型的課程。國內從2013年起,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為首的知名高校就已抓住“慕課”的先機加入其中,而廣大體育研究者對學校體育教學與慕課網絡教育整合的研究起步較晚,目前在大學啦啦操方面慕課的網絡教學寥寥可數,基于慕課視域下高校公共體育啦啦操課程改革的課題研究,分析總結了基于慕課視域下高校公共體育啦啦操課程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
關鍵詞:慕課視域下;高校公共體育;啦啦操課程改革;必然性和可行性
2016年6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創新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鼓勵廣大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不斷創新教學手段,作為教學研究的熱點,慕課將教學重點從傳統意義的教材轉移到互聯網,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重新整合了教學資源,信息技術未來將是服務于課堂的重要工具,努力發展教學信息化,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的優勢來促進教學改革,滿足學生日益豐富的學習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為此,高校體育工作者對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體育課程資源的整合與創新、體育學習模式與方法的改進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推進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1 基于慕課視域下高校公共體育啦啦操課程改革的必然性
1.1 高校公共體育啦啦操課程的傳統教學遇到了解決不了瓶頸:
1.1.1啦啦操課程的傳統教學理念滯后,“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對學生進行講解示范,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并掌握課堂內容,這種“填鴨式”單一教學模式,使學生沒有自己對動作的理解,教師對該動作的理解,情感都是學生被動的接受,使學生很少體驗到課程教學的樂趣,進而局限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及創造力。
1.1.2啦啦操課程的教學內容單一。大部分高校啦啦操課程只進行單一的規定套路,對學生所形成的知識構建產生了影響,對知識的理解片面,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甚至學生感受不到課堂的獨特魅力,限制了學生全面發展。
1.1.3教師評價機構有待健全。教學評價內容單一,考核方式:考勤+期末成績,對學生過程學習的評價過于簡單,不夠科學、合理。
1.1.4教育整體資源短缺嚴重,隨著辦學體制和辦學思想的重大變革,高校在不斷大規模擴大招生,雖然國家投資改善了高校辦學條件,但人均運動場地和設施嚴重不足。本科學生不能選上自己喜歡的課程,研究生不能開設體育課程。
1.2基于慕課視域下高校公共體育啦啦操課程改革的價值
1.2.1轉變傳統教育觀念
多年來各級各類學校的傳統教學方式,就是“以教師為中心”。這種教學方式存在著一個很大的不足,就是忽視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的發揮,不能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好地體現出來,難以培養出富有創造性的創新型人才。慕課網絡教學中的應用實質是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宗旨和“授之以漁”的教育理念, 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控能力,培養創新型思維,鍛造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復合型人才。
1.2.2整合優質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慕課”具有大數據、計算機科學以及人工智能的內在特點, 在這樣強大的技術手段支撐下,推出更多優質課程供社會群體和在校學生共同分享、學習。啦啦操慕課教學平臺的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都是對教育資源的整合,學生登陸網絡教學平臺,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隨時自主學習,有效減少了對過去動作的回憶時間, 在相同時間的條件下, 獲得更多的練習時間, 使記憶更加深刻。
1.2.3契合素質教育的發展需要
體育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交際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啦啦操慕課網絡教學是一種新型授課方式,其提供的材料都分布在互聯網上,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學生可以自己安排時間,進行學習以指導自己課外體育鍛煉。這也為終身體育教育提供了條件。
1.2.4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慕課的引入給高校公共體育啦啦操課程教師帶來無限發展空間,特別是把教師精力從模式化的繁重授課任務中解放出來,將更多時間投入到與學生互動討論,課程資源建設,并借助網絡平臺來監督學生,提高教學效率。
2 基于慕課視域下高校公共體育啦啦操課程改革的可行性
公共體育啦啦操課程的慕課與其它課程的慕課一樣,包括慕課網絡教學平臺,慕課設計、慕課制作。是一種在線的學習課程模式,以免費的網絡教學形式為主,內容包括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視頻制作,課堂練習,課后作業,討論板,課程論壇,考核評價和實踐教學、網上測試、教學質量保障和監控等在內的各個教學環節。
慕課教學模式不是單純的網絡+體育模式、多媒體或視頻教學。這種在線的學習課程模式是教師由點及面,將碎片的知識點歸納為一個知識體系,將課堂教學內容經過處理轉化在互聯網上,提供符合學生思維和記憶特點的大規模啦啦操知識和信息,擴大了學生體育知識面。易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自信心、培養了學生自主自學的能力,加強了師生之間的網絡交流,互動,并為其實現自主式、研究式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3總結
綜上所述,總的來說目前慕課網絡教學還過多關注平臺建設及技術,而對慕課教學內容以及技術如何幫助傳統課程擺脫新情況下遇到的困境等問題,研究得很少;我們認為僅僅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有必要針對基于慕課視域下高校公共體育啦啦操課程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控能力,培養創新型思維,鍛造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林燕.信息技術在啦啦操教學中的應用--以無錫機電高職啦啦操慕課網絡教學空間建設為例[J]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6
[2]謝紀軍、陳方煜.信息背景下啦啦操慕課網絡課程建設研究[J]體育風尚2019.02
[3]王曉蓉的.“SE模式”對大學生啦啦操學習效果影響的實驗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碩士論文2018
[4]李群.慕課對在線教育和學習方式引領作用的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 2014, (35) :41-42.
基金項目:自治區規劃課題? 課題批準號:NGJGH2020128.
作者簡介:丁秀娟 (女:1983年6月21日),民族:漢族,籍貫:內蒙古赤峰人,學歷:研究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健美操、啦啦操,工作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