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云燕
摘? 要:隨著我國信息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聞傳播的媒介逐漸從傳統媒體過渡到新媒體,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在傳播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全媒體的時代背景下,為了進一步加快和完善媒體行業的發展,要不斷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概觀
引言:在全媒體的時代,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出現了不斷融合,相互貫通的發展現象,為了進一步推動傳播領域的可持續性發展,對全媒體進行科學全面地認識和改進成了一項重要課題。對此下文就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進行簡單探討,以供參考。
一、全媒體概述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為了更好更快地傳播各類信息以及報道,全媒體對文字、圖像、音頻等進行綜合運用,實現了全方位的信息傳播,借助多種傳播渠道實現了新型的傳播形態。全媒體綜合運用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多種表現形式和手段,將不同的傳播渠道和傳播媒介進行融合,形成了新的形態。在全媒體時代,主要借助傳統媒體作為主體,將新媒體與之進行整合和協同,實現各類信息資源的采集、共享、傳播等。
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傳播渠道、傳播內容以及傳播效果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全媒體時代,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融合可以促進傳播行業的發展,為信息資源的交流、傳播、共享等奠定良好的基礎。首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傳播渠道上具有差異,在一般情況下,傳統媒體的傳播渠道較少,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不能保證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在傳統媒體的傳播渠道過程中,任何節點出現意外都會對整體的信息傳播造成較大的影響。而新媒體的傳播渠道較為廣泛,以數字化平臺為主要的傳播渠道,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既能保證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又可以進一步降低信息傳播難度。其次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傳播內容上也具有一定的差異,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導致了傳統媒體的傳播內容以官方主流的發言為主,所具備的娛樂性質較低。而新媒體的傳播內容具有一定的娛樂性質,傳播主體也可以具有多重身份,新媒體可以和受眾形成大眾傳播、組織傳播等多種傳播模式,傳播內容具有多樣性。最后在傳播效果上,新媒體的傳播效果比傳統媒體的傳播效果要好,由于新媒體的傳播渠道較為廣泛,信息傳播具有較高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同時傳播內容較為多樣導致了新媒體傳播的受眾更為廣泛,使得新媒體傳播參與人群更廣,達到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三、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有效措施
為了更好地促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可以從傳播渠道、傳播內容和媒體市場三個層面進行融合,借助各大信息傳播平臺促進全媒體的發展,提高受眾對信息傳播的興趣,進一步保證傳播內容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為受眾提供準確、有效的信息內容。
例如,首先傳統媒體可以借鑒新媒體的傳播渠道優勢進行融合發展,借助新媒體傳播平臺搭建更好的傳統媒體交流、參與平臺。其次從新媒體的角度出發,可以主動尋找和傳統媒體合作傳播的機會,借助自身的優勢與傳統媒體進行合作交流,獲取具有權威性的信息渠道,進一步保證信息傳播的可靠性和準確性。例如主流媒體湖南廣播電視臺作以芒果TV為品牌進行了有效的資源整合,構建了新型的互聯網媒體傳播平臺,除此之外還進行了主流媒體目標轉型發展,全面實現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在進行傳播內容融合的過程中,新媒體可以根據傳統媒體的信息來源進行內容挖掘和獲取,保證傳播內容的時效性和可靠性,不斷提高新媒體信息傳播的核心競爭力。而從融合媒體市場的角度出發,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是全媒體時代下的兩大發展主體,為了實現全面的融合發展,兩大主體都要對信息網絡技術以及數字技術等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創新,構建科學合理的運營模式,例如可以利用相關的信息分析工具以及監控工具進行信息獲取和收集,在特殊情況下還可以通過人機互動技術和交互界面對整個信息事件進行可視化的傳播,促進媒體行業的發展。最后為了保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可持續性發展,在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下,可以將全媒體進行線上線下融合,為信息傳播提高充足的動力。例如目前的微信、微博傳播功能都較為強大,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對各類信息進行線上渠道的傳播和輿論的引導。除此之外,針對較為官方和權威的電視臺等可以開設官方微信公眾號平臺,為更多的受眾提供方便的信息獲取渠道,積極利用微信公眾號,為受眾提供較為實用的新聞消息,還可以積極利用直播的形式促進信息傳播,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不同優勢,利用視頻、動圖等形式為受眾呈現傳播內容。
總結:綜上所述,在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可以為媒體行業提供充足的動力。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從傳播渠道、傳播內容以及媒體市場等各方面進行融合,促進信息的傳播交流。
參考文獻:
[1]朱步周.傳媒數字化下的媒體融合及全媒體傳播[J].中國地市報人,2021(11):99-100.
[2]陳玥.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匯報演出相關研究[J].文化產業,2021(10):110-111.
[3]李佳一.廣播影視傳媒如何實現“互聯網+知識產權”創新突破[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1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