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琳
摘? 要:在經濟發展進程中,普惠金融是金融機構發揮金融杠桿作用的一個重要政策。普惠金融需要金融機構把握市場的發展機遇,推出創新型的金融產品,滿足市場的需求。本文主要聚焦普惠金融在當前的發展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今后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普惠金融;發展問題;對策
一、普惠金融的內涵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普惠金融業務是我國金融發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普惠金融,既有利于促進金融業可持續發展,又有助于社會民生的發展。圍繞普惠金融進行系統的發展,可以系統地促進社會民生的全面提升。因此,圍繞普惠金融的內涵進行相關資源的系統性提升,是當前參與者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向。
二、普惠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普惠金融是金融機構面向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優化路徑。在具體的執行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在產品、服務、保障、金融科技、風險預警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具體如下。
第一,普惠金融產品創新能力有待提升。普惠金融不僅需要契合金融機構自身的發展需要,也需要滿足市場的動態發展需求。特別是在滿足不同客戶的多樣性、多層次性需求特征方面。但是,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水平還存在欠缺,供需信息不對稱、發展不平衡的矛盾還廣泛存在。一方面,小微企業、三農領域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仍然存在。金融需求者在需要資金供給服務時,金融機構往往缺少相應的產品支持,無法為其提供融資服務。另一方面,金融機構更青睞優質客戶,且產品同質化的問題普遍存在,金融機構為了爭奪優質客戶資源陷入內卷,進一步造成資源的浪費,不僅影響了普惠金融預定目標的實現,也對整個行業優勢金融資源的整合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在后續的發展中進行系統地改進。
第二,普惠金融專業服務策略有待優化。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有待于相關金融機構服務策略的優化。金融機構以產品為導引,進行相關服務政策的優化勢在必行。就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而言,國內的一些金融機構在普惠金融具體的實施中,圍繞服務的目標、服務的具體路徑以及服務的效果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難以有效地發揮出普惠金融自身的價值。具體表現在服務覆蓋不勻衡,一是區域之間的不勻衡,二是客群分布的不勻衡。這一現狀有待于借助服務策略的進一步優化實現系統地提升。
第三,普惠金融風險預警體系有待完善。從金融行業發展來看,風險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但是,圍繞普惠金融發展的目標,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以及風險具體的作用機制,進行系統地預警策略的制定和執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從目前來看,我國一些機構在普惠金融具體的風險預警機制的建設以及風險預警策略的安排與設計方面還存在的一些不足,直接影響了普惠金融預期目標的實現,需要在后續的發展中進行針對性的改進。
第四,普惠金融科技力量有待加強。普惠過程的核心是在發展過程中構建一個良性生態。當前,我國普惠金融最大的問題是高成本和高風險,特別是在批量業務模式上,普惠金融在有效客戶識別和群體風控方面相對薄弱,借助科技的力量升級金融機構的業務模式迫在眉睫。
第五,普惠金融社會保障體系有待健全。要實現普惠金融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健全保障體系,其中包括基礎建設、政策導向、民眾教育、機制創新等諸多層面,如完善農業擔保政策和制度設計。此外,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地理環境的限制造成了當地金融資源的稀缺,加之政策不完善、制度不規范和培訓不暢通,致使當地民眾對金融服務缺乏了解,風險意識和誠信意識淡薄,也因此導致這些地區惡性事件頻發,嚴重阻礙了普惠金融的整體向前推進。
總之,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當前的普惠金融發展中,圍繞普惠金融產品、服務、風險管理、金融科技的運用以及必要的保障體系建設方面,依然存在著較大的不足。這些問題,有必要在后續的發展中進行針對性的提高。
三、普惠金融發展優化策略
普惠金融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要事情,需要圍繞普惠金融的發展價值以及當前在具體運營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地提升。本文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針對性的發展優化策略。
首先,優化普惠金融產品譜系。在今后的普惠金融產品的投放中,應該從整個行業以及市場的需要出發,圍繞普惠金融產品的類型、門類以及普惠金融的市場需求情況,積極開展產品創新,同時聚焦小微企業經營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場景,完善涵蓋供應鏈類、場景大數據類標準化產品體系。要注重提高產品的創新性以及產品的市場競爭性。通過以金融產品創新作為普惠金融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來整合產品資源,助力整個普惠金融整體市場布局的優化。
其次,改進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普惠金融服務作為普惠金融產品開發以及優化設計中的重要一環,需要圍繞客戶的需求,在普惠金融服務前、服務中以及服務后等方面進行相關策略的制定以及具體的執行。其主要的出發點充分地發揮出服務策略在普惠金融自身所具有的現實性作用。圍繞服務的標準化設計、個性化設計、人性化設計等方面進行系統地推進,從而有效地整合服務資源,助力普惠金融的深度開發。
再次,完善普惠金融預警體系。普惠金融預警,其目標是有效地降低市場以及行業發展中可能存在的諸多風險,從而提高普惠金融發展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具體實現過程當中,應該對現有基礎上普惠金融發展的相關內容、具體方向以及策略等方面進行風險的考量,從而充分地整合風險保障資源,明確風險預警的機制,特別是風險預警的協同工作機制。通過這種方式來有效地規避風險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提高整個普惠金融發展的社會效應和市場效應。
然后,加強金融科技成果運用。金融機構應在以下四方面加強金融科技運用:一是客戶篩選、二是差異化定價、三是服務效率提升、四是資源聚合。在此基礎上各金融應放大格局,加強銀政企合作,通過整合市場監管、稅務、海關、社保等及互聯網平臺信息,充分發揮大數據的金融價值,為金融機構產品創新提供數據支撐,也可探索構建全國和地方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從而有效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實現對金融需求者的精準滴灌。通過運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在破解“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的同時,助力我國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
最后,健全普惠金融保障體系。普惠金融的發展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相關部門進行政策、人員、資源的聯動和整合。在具體的執行過程當中,應該圍繞普惠金融發展的階段性目標以及相關需求,不斷地進行保障內容、保障層次、保障環節的系統優化,以此來形成正向的循環體系,為整個普惠金融發展的需要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進行保障內容以及保障環節的開展中,還應該將具體的保障的效果以及保障的資源整合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優化,從而滿足新時期普惠金融向前推進的發展需求。
總之,在今后的普惠金融優化發展中,需要圍繞現有的產品體系、服務體系、風險預警體系、金融科技的運用以及相關的保障體系等方面進行系統地推進,以此為基礎才能夠開拓普惠金融的新局面。
結論
普惠金融已經成為當前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普惠金融發展的內涵與價值,探討普惠金融發展的問題與對策也已經成為行業思考的主要問題。本文探討普惠金融未來的優化發展策略,旨在促進普惠金融未來呈現出更好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孟曉華, 喬璐萍, 劉莉. 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實證分析——以漢中市為例[J]. 西部金融, 2018(6):7.
[2]劉克崮. 增加金融供給 創新服務模式[J]. 中國合作經濟, 2019(2):1.
[3]曾憲巖, 蔣劍平, 張驊. 西北地區大型商業銀行小微金融可持續發展模式探索[J]. 中國銀行業, 2018(12):3.
[4]杜琰琰, 束蘭根. 政府風險補償與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財務績效、創新績效[J]. 上海金融, 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