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琳
摘? 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和部署,進一步為依法推進企業改革和發展,加快企業法治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企業的發展,除了好產品,好市場,好管理之外,隨著法律環境的改善,越來越需要一支專業的顧問和律師團隊來幫助企業處理或解決企業運營過程中的各種法律問題。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法律顧問對企業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關鍵詞: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律師制度;法律隊伍建設
很多企業在遇到法律糾紛后才考慮到對律師服務的需求,這種亡羊補牢的做法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損失,但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費已然形成,企業形象和信譽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對于參與經濟活動、社會活動的任何企業,都必須注意到權利維護、風險規避、提升效率等重大發展問題,否則企業是不成熟而且可能面臨潛在風險的。未雨綢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任何一個成熟的企業,都非常看重風險預防、問題規避和權益維護,而聘請法律顧問,正是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產生這樣的效益。
一、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在我國的發展和目前形勢
所謂企業法律顧問是指企業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實現依法生產、經營和管理而聘請的提供法律服務的專業人員;在我國企業法律顧問包括兩類人:一類是企業與律師事務所簽訂法律顧問合同,由律師事務所指派執業律師擔任企業的法律顧問,是企業外聘的法律顧問。另一類是企業內部聘任的專門從事法律服務的專職法律工作人員,這類人一般是指取得企業法律顧問職業資格的人員,是企業內聘的法律顧問。企業法律顧問制度起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已在發達國家普遍實施。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不斷深化,法制化的逐步完善,我國的企業法律顧問隊伍建設也迅速發展起來。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嘗試建立企業法律顧問制度,1997年國家有關部委頒發了《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和《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2004年國資委又公布實施了《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從法律的角度確定了國有企業中法律顧問的地位。而在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國發〔2014〕27號)取消了企業法律顧問的準入類職業資格。國家將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的要求,統籌研究完善企業法律顧問專業人員評價辦法,我國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和隊伍建設改革勢在必行。
二、企業法律顧問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法律顧問和人才培養制度不夠健全
部分企業管理者對法律顧問和人才培養制度認識不夠,認為法律顧問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參與程度較低,不能為企業生產價值提供幫助,故未對建立健全法律顧問和人才培養制度付出實際行動。另一方面,部分企業沒有認識到法律顧問的真正作用,為了節約企業運行成本,對法律顧問提出的意見采納較少,未能實際規避法律風險。
2.2法律顧問專業能力不夠高
企業法律顧問的任職對法律從業者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工作人員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和實踐技能,還要求對企業內部管理經營足夠了解。目前大多數任職的法律顧問并不能做到完全兼顧這兩項要求,專業能力不足以勝任崗位要求。再加上企業基本沒有組織法律顧問的學習培訓,法律顧問的知識體系和專業技能不能得到及時培養,從而制約了工作能力的提升.
三、企業法律顧問隊伍建設路徑與方法
3.1提升企業形象
作為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形式和載體——企業,必須在經營活動中以自身的文化形象、發展方向、經營業績、發明創造等贏得一席之地。企業是否守法經營、是否有法律援助、是否看重風險規避和問題預防,本身就是企業身份和形象的重要表現之一。在經營活動中或企業有權益糾紛時,有企業的法律顧問出現,在預防和減少損失的同時,本身也可幫助企業贏得更高的身份和聲譽,讓客戶或經營伙伴在放心的同時,產生敬畏、敬佩的心理。事實上,一種普遍現象是,在了解、觀察一家企業的時候,是否有常年法律顧問,是必須了解、非常重要的一個常規內容。
3.2預防糾紛
公司要生存發展,就要不斷的同外界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經營活動,這些經營活動很多都是通過談判協商、簽訂合同來確定的。而這個過程就是交易雙方權利義務你消我長的過程,在這些權利義務中既存在的發展的利益,有時也有這樣那樣的陷阱和危機。而對于合同的簽訂,《民法典》的至高原則是“意思自治”,只要合同不違反法律,有時即使有些不公平,法官也不會去糾正,因為按一般常識合同是“真實意思表示”、合同簽定人“對自己的權利義務應該有足夠的認識”。所以,在這個交易過程中對合同法律方面的把關和審查就越來越重要。法律顧問,正是通過參與合同起草、審查合同條文、參加合同談判、監督合同履行等企業合同的全過程管理,強化企業的合同信用,同時通過對企業合同的審查,防范企業合同風險。法律顧問通過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各項生產經營制度,及時收集保存對外經營證據,從而為今后處理糾紛時使企業處于有利的地位。企業在合同管理、生產經營、銷售等各方面有了法律顧問的把關,就能夠有效避免法律漏洞,使其他單位或個人沒有空子可鉆,不得不自覺履約,從而也就有效預防了糾紛的發生。今后即使發生訴訟糾紛,由于已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也將使企業在訴訟中立于不敗之地。
3.3避險增效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風險總是不可避免的。將經營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是每個企業的共同愿望。律師作為法律專業人員,在常年從事法律工作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某種經營活動潛在的風險有著比他人更深刻的認識,從而直接可以為企業提供參謀。律師在企業決策前,向有關部門和其他企業進行資信、資本、年檢等情況的調查,可以為企業決策提供正確依據,將經營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把經營效益提高到最大程度。
結語: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建立一支與世界一流企業相匹配的法律專業隊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立足企業現狀,面向未來,采取科學、合理、求實的態度,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戰略,逐步實現團隊建設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龍志.企業法律顧問隊伍建設之探討[J].法制博覽,2021(30):158-160.
[2]葉立沛.淺析新形勢下企業法律顧問隊伍建設[J].房地產導刊,2016(9): 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