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融資結構關系著企業的經營績效,能否擁有穩定充足的資金流,將決定著企業是否能維持日常的經營活動和抓住必要的投資機會,而融資結構的選擇受到融資成本、財務風險、控制權等多方面的考慮。同時在當前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國家強調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給質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從“降成本”、“去杠桿”、分散風險等方面對融資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文將從當前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研究房地產行業的融資結構,最后提出優化對策建議。
關鍵詞:融資結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房地產企業
一、引言
2019年2月22日,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正確把握金融本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董希淼(2019)認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以下兩點努力:(1)處理好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關系,大力發展資本市場;(2)處理好總量供給和結構優化的關系,持續優化金融結構[1]。孫國峰(2017)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在于提高供給質量,國家應鼓勵開展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整頓資本市場,穩妥推進去杠桿[2]。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企業優化融資結構,以正確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在融資方面注意降成本,降低金融風險,鼓勵開展法制化市場化債轉股,推進去桿桿,減少無效低效供給,同時向“綠色金融”靠攏,實現要素的最優配置。
盡管融資結構問題一直是國內外備受關注的課題,但由于融資結構的多元化,且受到諸如宏觀政策以及企業具體情況等多方面限制因素的影響,綜合考慮最優融資結構比較困難。房地產行業是我國的支柱性產業,同時房地產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對資金的需求較大,受我國宏觀環境的影響也較大,蔣億雯(2018)認為當前房地產行業在融資管理上仍然面臨許多問題,如:(1)融資渠道單一(2)財務風險較高[3]。王佳和白文(2018)認為當前房地產企業在融資渠道上對銀行系統的嚴重依賴是房地產融資渠道最明顯的特點,單一的融資渠道給整個行業帶來風險,同時也給提供信貸的銀行帶來風險[4]。
本文希望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提出對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房地產企業融資結構的優化建議。
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房地產融資結構的問題剖析
當前房地產行業融資結構存在如下問題:(1)融資渠道單一(2)融資成本較大(3)財務風險較高(4)融資市場管理制度不完善。下面著重圍繞這四個方面的問題展開分析。
(一)融資渠道單一
我國房地產企業的內源融資率很低,而根據優序融資理論,內源融資本來應是企業融資優先考慮的一種有效安全的融資方式,但如果由于企業經營等方面的局限而放棄選擇這種融資方式,并且盲目通過提高企業負債來進行融資,這種方式難以維持企業的長遠發展,也不符合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
同時企業過于依賴銀行貸款,而忽略了從資本市場融資、利用外資等方式,使得融資結構單一,而銀行貸款往往會增加許多限制條款,限制了企業的發展,在高資產負債率下,如果無法保證資金穩定供給,也不利于防范市場風險。另一方面,股權融資的比例也不高,股市監管機制有待完善。
(二)融資成本較大
融資成本較大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企業的融資渠道過于單一,企業在很大比例上依賴于銀行貸款,而銀行貸款的融資成本偏高,同時銀行貸款的許多限制條款也會帶來許多機會成本,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引進外資、商業信用和信托等渠道可以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分散風險。
(三)財務風險高
房地產企業融資的財務風險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高資產負債率(2)長期融資比例較低,短期融資比例較高。高資產負債率雖然能夠產生較好的“稅盾效應”,降低融資成本,但會使得企業面臨較大的還款壓力,如果借款到期時無法保證資金的穩定供給,將會使企業處于極其被動的狀態甚至面臨破產。而企業依賴短期負債會更加加重企業的還款壓力,尤其是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回收期一般較長,如果沒有短期的資金收入來彌補短期負債,有可能會導致企業的資金鏈斷裂。
(四)融資市場管理制度不完善
從各方面來看,我國內地目前的融資管理制度都有待改革。在股權融資上,公司上市程序過于復雜,過程過于漫長,融資成本高,影響企業的發展;資本市場運營混亂,投機性太強,股民的投資觀有待改善。在債權融資上,銀行和企業承擔的風險都過大,貸款門檻太高,不利于企業長期穩健經營。
三、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房地產融資結構的優化建議
(一)股權融資的優化
1.國家層次
在股權融資上,股權融資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不是首選對象。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的資本市場上對比其他有些國家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首先是制度、監管不成熟,盡管已經經過多次調整,我國內地的上市條件仍然十分苛刻,導致內地許多企業只能選擇在香港、美國上市,或者在上市上等待很長的時間,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導致融資成本過高。其次是參與者不成熟,同時企業也是抱著“圈錢”的態度,甚至想出一些炒作的辦法,而不是通過良好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股利分配政策來吸引投資者,導致資本市場的融資存在太大的不確定性,同時融資成本過高,不受企業的親睞。從國家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國家正在從“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上面做努力,資本市場很多方面正在優化,公司上市條件也在一步步放寬,用改革的方法推進結構調整,擴大資本有效供給。
2.企業層次
適度的股權結構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從而提升公司價值,但過度集中的股權結構同樣可能會由于缺乏監管而損害公司價值,目前大多數房地產企業的股權集中度過高,建議引入保險基金、投資銀行和養老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這一類的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專業優勢較高,受大眾的監督也較多,同時各股東之間能夠相互監督牽制同時公司應該更加注重股利分配政策,而不是單純依賴于股市走向來吸引投資者,以優化融資結構,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尋求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債權融資的優化
1.融資渠道
在債權融資上,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債權融資比例過高,從而加大了融資風險,企業可采取更多樣化的融資方式,如:發行可轉換債券,房地產投資信托、引入退休基金等融資方式。同時在國家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也應當采取多元化的融資方式以避免引發區域性、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另一方面,銀行貸款合同上通常會規定許多的限制條款,會使企業處于一個相對被動的狀態,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穩健經營。
2.融資期限
從房地產行業整體來看,企業比較依賴短期負債,且企業的償債能力主要依賴存貨,而存貨的流動性并不好,一旦滯銷可能會引發資金鏈斷裂,而短期負債的償還壓力大,可能會導致一系列風險“乘數效應”。為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應引導房地產企業穩步推進“去杠桿”,減少短期供給,降低金融風險,確保企業的長期穩健經營。
參考文獻
[1] 董希淼.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處理好四種關系[N]. 經濟日報,2019-03-01(009).
[2] 孫國峰.推進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清華金融評論,2017(07):24-29.
[3] 蔣億雯.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問題及管理策略分析[J].時代金融,2018(30):266-267.
[4] 王佳,白文.房地產行業融資策略思考[J].西部皮革,2018,40(15):112.
作者簡介:唐詩(1997年6月),女,漢族,湖南衡陽,初級會計職稱,碩士,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