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亮,王婷婷,孫嘉偉
(1.長春科技學院,吉林長春 130600;2.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吉林長春 130052)

美學研究的邏輯起點是美學觀,室內印染藝術創意產品的設計美學建構前提是確立適當的美學觀和研究對象,在多元化時代有必要從美學原理和地域文化的角度進行深化和推進。《生活盡染:印染織繡藝術》(張抒、倪建林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根據時間脈絡延展,從燦爛的中華織繡,有關中國傳統印染的概念、類型、工藝以及藝術成就等方面進行較為全面具體的介紹分析,凸顯印染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環境藝術室內裝飾、生活起居、環境美學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展現讓人愉悅的成就和表現。書中的印染藝術理論學習慎思篤行、實踐求真,有利于發揮印染藝術的優秀傳統文化,再現藝術美妙世界,對室內印染藝術創意產品在多元化時代的設計美學研究有舉足輕重的借鑒意義。
《生活盡染:印染織繡藝術》一書分為6 章。第一章是中華織繡文化、養蠶繅絲、織絲為綢、繡之精巧;第二章是“考工記”的“畫繢”,“畫繢之事,雜五色”“衣正色,裳問色”“凡畫繢之事,后素功”;第三章是染纈,介紹唐明皇與“三纈”的故事,蠟纈、絞纈、夾纈,高貴的夾纈屏風;第四章是印染藝術的普及和發展,介紹少數民族的“點蠟花”,各地的“扎染”,浙南的“夾花被”;第五章是天下靛藍“藥斑布”,介紹“澆花布”和“藥斑布”,統一防染劑的藍印花布,猶如青花瓷器;第六章是彩印花布和木版捺印,介紹浙江民間的彩印包袱、山東民間的彩印包袱、河南民間的木版印花布、新疆維吾爾族的捺印花布。該書借助印染藝術的演變脈絡延展,提出要加以保護傳統文化的多樣性,開發優秀文化的觀點。
我們可以通過該書清晰認識印染藝術呈現的歷史與文化,《荀子·天論》中說:“列星隨旋,日月遞照,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相同地域經過斗轉星移的嬗變,不同的歷史時代結束,印染藝術特征仍然保持固有的形態特征,各族人民在骨子深處的堅持和傳承在時間推移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了自然的民族文化習慣以及堅韌不拔的民族文化性格。
在文化多元化的當今時代,人們對藝術的熱情幾乎達到了歷史頂峰。通過每年的藝術高考就可以得知藝術需求的重要性和體量之大。藝術設計是一個學科門類,印染藝術體現人民的興趣和愛好,并作用于人民的生活。通過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精神美的生活才能讓人愉悅,而印染藝術品的設計創作,需要用美好的心靈才能創造出來,同樣只有用心靈才能與之溝通,才會產生美的價值。原始的彩陶、商代的青銅器、秦漢的漆器和畫像石、隋唐的壁畫、宋代的繪畫和瓷器等,作為物質形態的藝術品,我們可以隨行就市地給出貨幣價格,但價格絕不等同藝術價值。這種具有永恒意義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是與創造者的觀念、智慧和技能相聯系,并將二者凝聚為抽象的精神意義上的“美”。
在現代多元化的發展過程中,地方文化特征的反映能體現民眾對印染藝術衍生品的需求,因為地域文化的特殊性,造就其地域獨特產品的特有美學特征。此外,需要開發印染和地域文化相關的紀念產品,反應獨特地域文化的內在價值,作用于大眾心理,產生對地域文化的學習和對產品的情感回憶體驗,產生“情物交融、情地回憶”的生態美學記憶。所以,團結一致把印染藝術文化的特點、優秀民族精神、地域文化的優良性等通過不同的美學設計法則,與仿生設計、重新塑造、簡化圖形等不同的設計手法結合,進行有效的科學研究,創新設計出在功能性、美學性、理念性、科技性的新時代優秀印染藝術創意美學設計產品。
在時代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印染藝術創意產品作為地域文化傳承的媒介存在諸多設計方面的問題,不能滿足人們對產品品質和文化內涵等方面更高層次的追求。印染藝術的旅游文化創意產品直接反映本地區的文明程度,對提升地區的整體形象和個性魅力作用巨大,是特色旅游開發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對推動相關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可持續發展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意義重大。印染藝術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有益于當地居民就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過后,要促消費、增活力,全面恢復正常生產,應分析如何將印染藝術文化價值轉變成圖形符號語言應用到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把勇敢頑強、幽默風趣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以圖形化文化創意產品衍生出來,打造全國不同地域的文化視覺名片,有效提升國家各地域文化的認知度以及知名度。